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旅游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旅游开发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当前,积极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的国家甚至将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来发展。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就应确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符合环境伦理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岛旅游环境是海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游客感知的视角研究海岛旅游环境现状与发展能为旅游企业与政府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以海西旅游型海岛鼓浪屿、湄洲岛为例,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海岛旅游环境的感知,分析海岛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海峡西岸海岛旅游企业在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政府在加强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弘扬海岛社会文化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改善海岛旅游目的地环境,促进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该产业迅猛发展,加之人们的旅游环境观念落后,重发展轻保护,致使旅游环境严重恶化。为优化山西省的旅游环境,应加强旅游环境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公众的旅游环境意识,积极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广开思路,创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4.
地方旅游法律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方旅游法律体系在框架构成和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针对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后发展地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调整和完善地方旅游法律体系应注意掌握两点原则 :与国际旅游法律环境接轨 ;增强旅游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生态环境虽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往往不被旅游开发者所重视,以致旅游自然环境日益退化,生态系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实践证明,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并不能解决旅游环境问题,人类只有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旅游活动,才能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了风景旅游城市概念及其人居环境特点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华阴市为例,分析了旅游业与城市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在华阴城区与华山风景区分割的背景下,文章认为旅游业存在着管理割据、资源破环、旅游产品单一、设施落后、旅游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区域联动、城景一体的发展策略,并分析了旅游业的新发展对华阴市人居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环境协调理念下的旅游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通州建设国际新城步伐的加快,以及2014年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运河旅游成为通州旅游业乃至服务型经济的核心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运河旅游的同时,做到旅游与环境的协调,是通州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课题着眼于旅游环境协调理念下的通州运河旅游发展,在阐述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机理,得到基于旅游环境协调理念的通州运河旅游发展的清晰思路和对策,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旅游城市环境建设的好坏 ,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当前旅游建设中存在的城市传统风貌遭破坏、城市规划不当和忽视软环境建设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城市应积极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营造为旅游者服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化环境是旅游活动重要的背景条件,随着目前文化旅游内涵的不断拓展和比重的不断增加,其形成与分布、发展与演化及其开发利用与文化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关系更加密切,文化旅游应重视文化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业30年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经营、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当下景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景区环境变迁有旅游资源自然属性的变化的因素,但是主导因素却是发展观念以及旅游者外部冲击,从纵向传导关系来看,旅游景区环境污染与环境制度法制缺失、旅游业定位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些因素既导致环境退化又引起了目的地社会矛盾,因此景区环境治理必须从改善整个系统入手,将景区环境保护技术路线、法制路线与观念路线三者结合,建设全过程型环保体系才是环境管理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述二者如何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智力及科技因素达到和谐平衡,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价值并提升受众旅游体验。分析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策略完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服务延伸,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最大程度的和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地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就进一步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公园具备海洋保护和面向公众开展生态旅游的特性。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产业是南海周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论题从介绍海洋公园的概念、特征出发,论述建立南海海洋公园的意义。通过分析南海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提出南海旅游共同合作的展望。以"海洋公园模式"的南海旅游共同合作,不影响南海争端国在争端中的各自立场,是南海共同合作由"务虚"到"务实"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4.
花江大峡谷是贵州中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其旅游景观突出、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等客观条件,加上特有的区位优势,都使其对贵州旅游业乃至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本研究结合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适合模式,认为花江大峡谷的开发必须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前提,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以文化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科学教育等特色产品,并抓住当前大峡谷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及自身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化保护及人才意识,花江大峡谷地区完全可显示它强大的旅游功能,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 ,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点。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使得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 ,它又是“无烟产业” ,这与人们追求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云南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有着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经济大省的转变 ,是云南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旅游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近年来,旅游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其中,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对旅游产业、会展产业的构成、旅游与会展产业价值链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论证了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旅游产业和会展产业共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和产业资源,产业链彼此交织,旅游产业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会展产业的资源和影响力则是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此,建构包括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在内的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在发展路径上,包括支撑层面的资本融合、技术融合与人才融合,基础层面的资源融合、功能融合与市场融合,以及最高层次的品牌融合与文化融合;最后,与产业融合路径相对应,提出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融合的4项重要对策,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改进政府管理、发展骨干企业与整合产业价值链,以期对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二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共赢。以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描述苏南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运用综合评价和协调水平模型就苏南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苏州为优质协调发展旅游滞后型,南京、无锡为良好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常州为基本协调旅游滞后型,镇江为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京旅游业发展的进程,未来北京的旅游产业一定是向主题更加突出,更加追求旅游产品品质的品牌化方向发展。品牌化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北京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发展路径,为北京旅游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我国饭店业应如何应对目前旅游业大发展的新形势。饭店业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增长率的不断攀升,饭店的增长也非常迅猛。面对旅游大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的市场形势,饭店业要正视自身在饭店总量、产业结构、服务质量、竞争秩序、企业体制以及集团化等问题,采取经营专业化、产业集团化、服务个性化、产品多元化的战略措施,从而形成我国自己的饭店品牌,将饭店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灵活、专业化生产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所在。通过对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空间聚集分析,发现其旅游产业集群的实力较弱,空间发展不平衡。论文探讨了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根据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状况,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