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董其昌是明代中后期画坛享有盛名的书画家、美术鉴赏家和理论家,他的绘画实践和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且深远。但其后人们对这一论断褒贬不一。应将其绘画理论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辩证地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中国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塞尚的绘画及绘画创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观看,二是苦行和永不满足.本文通过对塞尚绘画及创作生涯的分析,论述了塞尚全新的观看模式和在绘画创作中的苦行行为.他以实验性的绘画探索,从传统的视觉经验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超越前人的全新视觉感受,对20世纪的现代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3.
莫迪里阿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作品包含丰富的情感特点,最主要的艺术创作是以人物肖像画和裸体画为代表的人物画创作。他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打破当时艺术界对于绘画创作方式的局限性,带给观众不寻常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带给人们对当时社会的哲学思考。影响莫迪里阿尼人物画创作特点的主要因素不仅在于莫迪里阿尼拥有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还在于他对世界、人类生存的深入思考。莫迪里阿尼的命运特点和性格因素,以及对绘画非凡的情感领悟,是推动他的人物画创作特点的三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杜甫与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昌武 《东方论坛》2005,(4):42-46,119
在学界,人们普遍认为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是贯彻儒家"诗教"的典型,而忽视了他在创作中多方面地受到佛教滋养的实际,即使有人注意到佛教对其创作的影响,但也未展开专门而具体的研究.杜甫一生与佛教特别是禅宗有很深的交涉,其给杜甫的思想和创作增添的新鲜内容,给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美学趣味带来的重要影响.佛教思想不仅成为他儒家用世之道的补充,也成为他困顿时的安慰.  相似文献   

5.
德加是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一位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在他一生绘画创作生涯中,存在古典主义情结,同时还对工业革命时代变革语境中的印象主义绘画创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的绘画艺术是在借鉴古典绘画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瞬间的真实"。德加的绘画语言在题材、构图上对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均有突破。他的绘画艺术对我国油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蒋兆和是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解析其作品,从思想主题、绘画技巧、创作方式等方面阐述画家的绘画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绘画创作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创作者可以直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心中的情感。观众也可以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倾听作者的心声,或者引起情感的深度共鸣,这样的交流甚至超越了言语的交流。绘画创作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社会,一方面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直观地增强情感体验,健全人格素养,弥补心理缺陷。绘画创作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十分值得关注,绘画创作中的心理治疗因素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心理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元代绘画是以"表意性"著称于世,但在这种表意性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写实性"对元代绘画的影响.写实前提下的表意才是元代绘画的时代风格.时代风格必然对个人风格产生影响,没有可以脱离时代风格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艺术家对个人风格的选择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服从于时代风格的规范.这些可从元代"李郭"传派和"董巨"传派的画家时自己绘画的表现风格和师承关系的选择上得到证明.元代"李郭"传派画家的创作技法是受到表现对象制约的.  相似文献   

9.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造型和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力图使自己的绘画达到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但其艺术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为人们所理解,加之他怪异、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相处,使得他的绘画作品内容多是室内静物、野外风光、自画像和少数亲友,题材元素的选择极为有限。本文通过对其绘画作品在题材的表达和元素的选择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来试图了解画家本人极富个性的内心世界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绘画仍然是世界上人类最愿意接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本质、传统和历史背景使它不可避免地面对看似枯燥的发问:在新科技的时代,绘画是否会继续存在?绘画创作是否只与创作行为人,即画家本人有关系,不关乎他者?绘画的交际功能是否已经完全实现?绘画是否可以有更高的期待?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绘画传达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油画创作极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某些旧传统的负累、图像时代的迅速到来以及西方多元艺术思潮的冲击,使当前的油画创作出现了一些误区,值得关注。有必要对油画创作的逻辑思维误区重新进行梳理,并期待不久的将来,中国油画界出现更有价值、具有东方风格与中国人文精神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沈从文笔下的不同女性形象及创作态度的分析,指出了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和认知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女性的抒写上有一个明显的分离和整合的过程。沈从文在创作后期试图用一种基于生命的美学观点来整合自己创作中的这种矛盾和分歧,从而使其笔下的乡村和都市具有了某种内在的统一性,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自足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术工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然而创作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还要掌握创作规律、总结创作经验、体悟现实生活、潜心艺术构思。同时,在这过程中创作者应注重创作状态、创作取向、创作语言三方面的研究,从而顺利解决美术创作中从构思到传达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建安文士中,吴质是一位比较重要的成员。他积极参与文人游宴,积极进行创作,并和曹氏兄弟及诸文士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吴质的文、诗、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当时享有独特的地位,其创作较好地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在文学理论上,吴质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在后期,他的创作成就较低,这是由其对文学的态度、其自身的品行及后期的遭遇决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建安文士中,吴质是一位比较重要的成员。他积极参与文人游宴,积极进行创作,并和曹氏兄弟及诸文士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吴质的文、诗、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当时享有独特的地位,其创作较好地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在文学理论上,吴质也有自己的见解;但在后期,他的创作成就较低,这是由其对文学的态度、其自身的品行及后期的遭遇决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词学界喜欢将李煜与陈子龙对比,认为两人词风甚为接近.但由于身份的不同及创作理念的差异,李煜与陈子龙的词作在相似词风中亦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李词造语秾艳富丽而陈词淡雅清丽,李词达情直率赤诚而陈词婉转蕴藉,李词传递出的是末代帝王痛悔无奈的生命悲慨,陈词则唱出了凄婉的英雄悲歌.李词前后期风格差异明显,后期作品境界尤大,以纯然赤子之心书写的人生悲剧独绝千古,陈词则前后期风格则较为一贯,"香草美人"的兴寄之思、忧国忧民的士人责任感贯穿各个创作阶段.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期,诗画融通更为深入和明显。文艺趣味的"俗"化,不仅在小说等通俗文学中表现明显,且在诗画中也有反映。作为此期吴中诗画创作的重要代表唐寅等人的诗画,从题材到形式都呈现出"俗"的特征。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作者的平民化、市民化和诗画流通环节的商品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路线。作为意大利的歌剧创作代表人物,威尔第借用法国大歌剧的创作手法,将意大利的传统歌剧发扬光大,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古典主义时期歌剧中以分曲式结构为主的创作特点被减少,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界限亦被淡化。文章以其代表作《阿依达》为切入口,重点探讨威尔第在歌剧中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9.
水彩画家张小纲从观念到技术都对中国水墨画进行了成功的借鉴。张小纲在水彩画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强调审美主体虚静的心胸对于审美观照的重要性,虚实结合营造意境;吸收水墨写意画技术因素,对造型进行简化,注重用笔法度。张小纲对中国画观念与水墨写意技法的借鉴,深化了作品内涵,拓展了水彩艺术的表现力,因之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时代地位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状态绘画     
在艺术史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画风总是以不同的画面笔法组织为外在特征。通过了解一定时代的画面笔法处理 ,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这一时代的绘画面貌。本文通过对印象派油画笔法的分析和认识 ,阐明了自己对于油画在视觉构建状态上的某些理解为艺术应当是进入了某种状态之后的一种艺术样式 ,在这种状态之下 ,进行作者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 ,而一种有意味的艺术样式正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笔法组织方式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