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业是未来北京城市产业升级,城市功能转变的重要支撑行业。本文选取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旅游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北京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巴黎、纽约等国际商贸中心经验,为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张力下,如何寻求一种摆脱二元对立、超越西方中心与城市中心主义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生活城镇化为此提供了一个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起点。乡村生活城镇化不是简单将城市的模式复制到农村,而是根植于农村发展的自觉性。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家乡Y村出现了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变化:"煤改气"工程的实施,村社"大喇叭"的公共传播与微信群里的非正式讨论,乡村"慢跑团"等,一场立足于乡村生活的城镇化正在山西Y村发生。其背后体现的是对农民身份认同的主体意识;对农村生活方式进步的自主努力以及对城市生活与文化价值的融入接纳。这些生活方式城镇化的特征和表现为超越城乡二元逻辑的城镇化,提供了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市城市住房建设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无序集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保障不足等"城市病"。众多国际性城市为解决"城市病"逐渐探索形成了较为典型的解决措施,如"多中心城市建设"、"公私分离的保障房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等。借鉴住房建设的国际趋势,结合青岛市情,从住房布局、住房结构、生态城市、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促进了青岛市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中心,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中心。西方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与项目管理齐头并进;中央布局、地方主导、企业公众参与的低碳管理模式;加大低碳投入,加快低碳经济转型,培育新增长点;能源、交通、建筑和生活低碳化,以及采取低碳标准、碳税和碳权交易体系等手段。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两型"社会理念落实到特定的城市空间上,是目前构建"两型"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建设中心示范区,是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与实现机制.中心示范区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一体化建设两大设计理念,初步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保障体系,待取得一定实效后再全面展开,并将经验加以提炼推广,可为全国的改革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垃圾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垃圾中,生活垃圾所占比重大、与民众联系密切且处理阻力大,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战略设计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作为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广州,也正面临形势严峻的"垃圾围城"之困,自2012年开启新一轮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以来,在有创新、有收获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广州应准确把脉顶层制度难"落地"、流程运行难系统、民众习惯难转变等现实症结,科学设计生活垃圾的多元共治路径,实现挑战与机遇的对接,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树立标杆,助推开创城市垃圾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种因素,加拿大原住民的城市迁移趋势越来越明显,也给城市原住民社区服务及管理带来了挑战。笔者在加拿大原住民城市中心为期一年的实地调研以及有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加拿大城市原住民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其中心项目活动内容及类别进行了阐释,最后指出加拿大城市原住民中心作为公共空间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意义,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公共空间构建及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的经济功能城市经济系统的作用和能力,称为城市的经济功能。这种功能包括五个方面。首先,城市是产品和劳务的供给中心。这有两条渠道,即生产和流通。城市由于能够集中生产多种产品,因而成了生产中心;城市又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因而成了服务中心,如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等等。通过这些中心的作用,城市人民的生活需要得以满足,城市经济的再生产得以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家,一生对儿童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他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儿童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儿童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教育方法则主张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做合一。叶圣陶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可以为当前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健康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中心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集中体现。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城市建设,以西安建设城市副中心为研究视角,分析城市中心的理论与发展演变规律、城市中心建设模式影响因素,进一步对西安建设城市副中心进行实证分析,说明户县具备西安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优势,提出西安建设城市副中心——户县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发展模式创新采取功能区划分"四·一"型模式、产业选择"三·二"型模式、海绵城市建设"一·一"型模式,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城市建设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在推动人居环境的人文景观构建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公共艺术规划是构建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建设中将公共艺术纳入专项规划存在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探讨了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的性质、实施主体与参与方式;指出构建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景观体系对塑造城市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规划角度,运用系统理论和城市空间理论分析了和谐城市规划的三要素市民、市容和市区的科学性及其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构想,用来解决目前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整体性不强、协调性不足以及针对性不够的问题,使城市规划管理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面临了雨洪灾害的风险。而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对于雨洪管理是可以产生积极作用的。文章介绍了荷兰城市阿尔梅勒的地表水系与城市空间的特点,利用ARCGIS软件工具对它的地表水系形态与地表类型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对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与雨洪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减小城市雨洪风险的用地与水系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交往空间构建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设计及规划对于"现代化"表现出过多的关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精神需求。文章针对当前都市居住、交往现状,分析国内传统交往空间形式,探究传统街巷、市河交往空间的特质和优势,并结合对城市现状的评价与反思,以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为目的,提出传统交往空间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5.
理想城市的建构与城市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因为与人类文明共生,一直被看作理性的产物。远古城市的形成便是基于宗教、军事或贸易中心的存在而延展的,并且对周围农村形成统治。工业催生的现代城市是工具理性的形象表征。理性原则主导下的城市不仅缺少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现代城市规划普遍追求功能效益原则,人性空间严重缺失,而且缺少对城市真正的居住主体———市民的具体关怀。花园城市及其他“雅典宪章”式的理论虽然都从物质空间上对现代工业城市作了“科学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甚至提出了一系列理想城市的建设理论,但在实践中一直没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原因在于他们的规划和理论仍然基于普遍理性原则。后工业时代的今天,新的文明对理性主义提出了挑战,“新城市主义”、“后现代都市”等提出建设市民“自己的城市”的主张,“邻里社区”和“契约城市”的具体呈现不仅是城市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方式,也是城市得以焕发生命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16.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形势,城市货运发展关乎经济保障。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及研究重心在客运,货运调查由于难度大开展不多,货运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和相关政策制定成为城市交通薄弱环节。通过北京市中心区货运需求调查实践,系统介绍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抽样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从货运量、货运车次、货运空间及时间分布等方面介绍调查结果,并总结组织模式、工作流程以及抽样框建立等方面的做法,为其它城市开展货运调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佳区域。对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应把做大、做好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战略。做大武汉必须调整既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改变现有的限制性规定,突出超特大城市特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布局。我国长期奉行的限制大城市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正相关关系,只要我们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良好的产业结构来统摄城市人口的规模化增长,同时真正解决户籍管制问题,实事求是地制定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就有可能根治中国的城市病,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对城市规划、城市与高速铁路的协调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等技术提取已开通高速铁路站点周边、线路两侧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部分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重心,从不同空间、城市类型、开通时间等角度对提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能通过促进各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高速铁路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要大于对线路两侧的影响;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类型不同而不同,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的影响总体有城市规模越大影响越大的特征,对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县线路两侧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大中城市;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时间上有递延性,在空间上有衰减性。  相似文献   

19.
鉴于城市形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间的紧密关系,选择科学形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对我国当前的城市空间拓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汲取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及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构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关键在于必须从我国城市发展各项实际出发,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的同步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理想模式,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城市形态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建筑学等学科中。其理论体系对于应用的学科建立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大的作用。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规划中。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中小城市空间的"共生系统",并对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界面进行整合分析,提出中小城市空间发展对策。为今后制定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