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儒家文化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文化的制约,充分认识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儒家文化中的重农抑商、文化中心主义、中庸、崇古、官本位、泛道德主义等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制约性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家族化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具有浓厚的家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用人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及经营理念等方面。通过对企业家族化的文化研究,可以引发我们去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黑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当前中国大陆黑社会组织的实际状况,把大陆黑社会组织作为亚文化群体来考察,着力探讨当代大陆黑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认为这些行为规范对尚处于萌芽发育阶段的大陆黑社会组织极具重要意义。大陆黑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具有不成熟、不稳定和发展性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了当今大陆黑社会组织具有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应该是韩剧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但韩剧中的儒家文化又不等同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进人近代以后它不断融合和吸收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改造与重构。形成了符合本民族特征的儒家文化。这一切在韩剧中有着充分而清醒的流露和表现。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亚企业家族化的经营模式 ,是日本 70年代末经济腾飞、东亚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而作为这一原因的企业家族化 ,有其伦理动因。这需要在“新教伦理”与儒家文化的选择上 ,在亚洲金融风暴、知识经济的到来的新背景下以及儒家文化自身的演变、企业家族化的局限诸多方面上加以认识 ,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唐五代词与儒家文化的冲突,认为儒家传统的诗乐观念和音乐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妨碍、推迟了文人词的创作及其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唐五代词对儒家文化又有一定的突破与悖离,这不仅表现在内容题材及艺术风貌的变化上,而且表现在文艺思想和音乐观念的突破上。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导入与发展同土家族历史观的质换具有同步意义。在当地史时期,土家族是吸入儒家文化的,未发生重构问题;在中国史时期,儒家文化的重构是在与土家族文化的二元组合中实现的;在世界史时期,也就是19世纪末以后,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土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土家族先进分子开始了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海外传播在学术研究史上呈现出文本和言传两条传统路径。美国汉学家孟久丽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第三条传播路径,即表征儒家思想的视觉传统。由此出发,孟久丽引入“中国叙述性绘画”的概念,并对其隐喻的儒家意识形态进行梳理;同时还将研究对象从图像符号衍生至建筑、器物等实体符号,从跨媒介视角,尝试复原儒家学说提出的历史语境,建构起较为完整的儒家文化视觉记忆。这一儒家文化研究的视觉理路,为民族文化内在传承和海外传播带来研究内容和方法论上的双重启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管理与西方管理具有不同的文化本源,西方文化注重实体、过程和技术层面,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出科学性;中国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注重人本、血缘、伦理、情感和入世精神,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性。本文试图从传统儒家泛血缘文化角度去解读中国居委会管理中的人文特点,从文化本源、组织特色、领导风格、调控方法、目标及实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去阐释。试图通过对居委会工作中一些现象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居委会管理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历代留存的回族文物品种繁多,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些文物从时间上看,唐宋时期少,元代逐渐增多,明清更多;从类型上看,古建筑多,器物留存相对较少;从文化特征看,唐宋时期表现为借用中国传统形式较多;元代有世界各地地域性伊斯兰文化的植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开始出现中西结合的文化形态;在明代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文化形成。回族文物反映的回族文化演进过程说明,中国古代回族文化是以伊斯兰思想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为主的中国本土民族文化,是中国内地地域性的伊斯兰文化。这种文化相结合的双重性特点,既表明回族文化是世界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又表明它是中华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包容性特点的体现,中国回族文物所展示的回族文化更表明,中国回族对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贡献是极其伟大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今中国社会,人们惯用“哥们”、“兄弟”等“家庭语言”,这是社会关系“家族化”现象。作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社会关系“家族化”与现代化发展背道而驰,阻碍着公民社会的产生。其文化根源在于传统的家族观念。传统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并延伸到政治领域,形成了传统社会的政治关系网,反过来又加深了家族观念的深远影响。寻求社会关系“家族化”的破解途径,需要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培育公民意识、遏制政治腐败和完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3.
传统体育的伦理特征表现为:身心并育,道德先行;以武会友,礼让为要;立足现实,讲求事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传统体育管理具有明显的伦理倾向:本于血缘,严于等级;定性评价,注重和谐。其现代化之路在于实现伦理管理化和管理伦理化、即既要合乎文化传统自然的需要,又要合乎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训诂、笺传是中国传统的文献注释方式,而西方传统的解经学也是以解经说文、注疏显义为主要目的,是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和以迦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诞生之前的技术性的解释学。二者从承担的任务、借助的工具、发展的道路、面临的理论困境等方面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同时二者又具有明显的文化异质性:解释的文本性质不同,注释者的态度不同,解释的目的不同,意义生成方式不同,发展命运也各不相同。在西方解释学方兴来艾并对中国学术思潮产生巨大影响、中国传统的训诂笺传陷入学术窘境的当代语境下,把中国的训诂笺传和西方的解经学加以比较,开展中西解释学对话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书院教育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传统书院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书院教育中蕴含着许多优秀因子,突出之处即是注重仪式活动对士子的培养。传统书院仪式活动的显著特点表现为神圣性、表演性和教育性,书院士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呈现出仪式化的特征。传统书院仪式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代高校仪式建设可以从传统书院的仪式活动中获得诸多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筹划仪式,注重仪式的道德教育;精心设计仪式,关注仪式的文化属性;合理运作仪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二是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三是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儒家文化对于古代科技的积极影响是占主导的。  相似文献   

17.
新儒学大师牟宗三先生,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这一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看法;这种独特的看法对解开中国科技史上所谓“李约瑟难题”提供了较为系统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试图对牟先生论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作一较全面的梳理及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清人沈复的名作《闲情记趣》为个案,对成熟时期中国盆景文化的造景、赏艺法则及此中所呈现的审美取向进行具体阐释;同时对此一时期开始萌蘖的大盆景文化或泛盆景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有益资源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承担着引领儒家文化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儒家文化,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先进性。而儒家文化之所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引领,一是儒学时代化的需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引领儒家文化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原则,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儒家文化的当代引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曾撰文指出,道德认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因而与西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即自然认识论在认识对象、认识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那么、就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本身而言,它又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因而以伦理文化为背景和仅仅在伦理框框内部得以伸展的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就必然与有关人性的理论和关于以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伦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三者形成一个封闭的圆环,甚至它们就是三位一体,其主要表现在:1.人性论是伦理学和认识论的共同基础;2.道德完善是人性论和认识论的共同目标;3.认识论以人性论和伦理学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