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动漫产业已经已经呈现兴旺之势。相比日本、美国、韩国,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较晚,2010年左右才进入政府和社会视野。基础薄弱的中国动漫产业面临困境较多,需要在借鉴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通过重视原创动漫产品的研发和保护、完善动漫产业的产业链、提升动漫产品的价值等路径加快自身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动漫文化流行及其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利 《兰州学刊》2009,(5):160-162
动漫是两种相似艺术形式的简称,即动画和漫画。动漫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青昧,动漫带给青少年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针对青少年动漫文化流行的影响,我们既不能将动漫拒之门外,也不能不加引导任其发展,而是应该在了解青少年本身的特点下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为美国动画制作公司迪士尼的最大竞争者和世界上动漫产业的领头者,其动漫作品已经达到了足够让成年人可以欣赏的水平。日本动漫的成功之处除了娱乐性、经济性非常高以外,还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义。本文所运用的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在当今全球化飞速发展以及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文化分析与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支撑,通过四个文化维度分析日本动漫,并对其所代表的日本文化进行了深一层的考察。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权力差距比较大、倾向于集体主义、阳性社会和不确定规避非常高的国家,这几种文化特征充分地体现在了日本动漫中,使得日本动漫成为日本文化产品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4.
姚朋 《晋阳学刊》2022,(6):34-40
当代尤其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的革新,中国及西方的当代动漫产业获得了从无到有的创新发展,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文化产业的主力之一。文章运用比较视角,研究当代中西动漫产业及其产业融合,认为,西方动漫产业起步早,与文化和经济的结合更为紧密,产值巨大,持续发展的动力强劲。中国的动漫产业深受西方动漫文化和产业的影响,并且,结合根源自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和游戏的养分,中国动漫产业从文化向多元经济蔓延,产生了动漫综合体、乐园、游戏、剧场、动漫电影等外溢产业群,产生了巨大的产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值得重视的是,由动漫产业衍生的文化、社交、风尚、生活和潮流,已经融入了当代西方和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化血液,是人民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活在即将到来的元宇宙和Web3时代的必然和必要元素,势必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已把动漫作为重要发展的文化产业,中国动漫业成长空间十分广阔。但目前还存在动漫产业受到国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动漫产业中被边缘化等问题。重温经典,我国动漫产业很早就开始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当前的中国动漫业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产业中来,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条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6.
韩若冰 《东岳论丛》2015,36(1):61-71
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后现代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直接影响日本社会消费文化而生成的结果。而由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文艺作品而衍生出来的角色、角色消费和角色市场则成为后现代语境下日本符号消费的典型表现。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发展和角色消费异化的消解,日本动漫角色消费模式逐渐从"物语消费"转向重新"组装"角色元素的"数据库消费"。这种角色消费模式的自然建构不仅反映了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开发深度,而且也给动漫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观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7.
国际数字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国际数字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动漫产业强国美国和日本以及动漫新兴国家印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数字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消费的发展,单纯靠制作"动漫故事"及销售所带来的收入已远远不能支撑动漫业的发展需求;于是,日本动漫业开始探讨如何拉长其产业链条来获得利润,由此,角色市场得以产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角色具有一切商品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基于角色生产和角色消费这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和消费活动而形成的业态就是角色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动漫角色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扩大了动漫创作者和经营者的收入来源,而且成为日本动漫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动漫的肇始与初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若冰  韩英 《东岳论丛》2011,32(6):88-90
日本"漫画"和"动画"被统称之为"动漫",是日本战后十年间"漫画"和"动画"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是由二者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同时,还得益于日本的漫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良性的互动关系。具有深厚底蕴的漫画是原创动画产业的上游,漫画和动画又互为衍生品。正是日本漫画、动画之间的这种交互渗透、相互促进,才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动漫",并进而成为一种产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创造性采借与中国动漫业创新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国产动漫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同时还是国家软实力和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综观我国动漫业发展的态势,最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是动漫业的创意、创新源头环节。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丰富而有益的养料,是实现本土动漫业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王俊燕 《阴山学刊》2011,(4):100-102
现阶段,世界的主流文化主要为美国文化所主导,美国文化引领着全球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文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完全融入全球且充当全球文化先锋的阶段。中国学者应当从自身文化特点角度,分析影响中国文化融入全球化的因素,从而使中国文化加速进入全球化体系,在重大事件上能够发出自己的声...  相似文献   

12.
郑亮 《云梦学刊》2009,30(5):92-96
西域作为中原文化整体想象的结果,在东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中曾经长期承担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互补和参照的功能。在大唐帝国时期,中原文化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域实际上已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西域以西替代了曾经的西域的角色,也就是说西域实现了由他者向自我的角色转变。通过理解作为与东方文化相对的西域文化,对于理解今天的新疆地区的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动漫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的成功体现在动漫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上.动漫及其衍生产品切忌随波逐流,只有拥有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才能成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创作,须融入地域文化,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才能散发出奇异而独特的芬芳.  相似文献   

14.
王树人 《文史哲》2007,(4):42-46
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儒学之文化融合,被看作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但明末清初之时,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却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既有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霸权主义因素,也有中国统治者坚持儒家道统决不动摇的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引进西学并高扬西学,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自戮式的贬抑,一直是中国20世纪思想文化发展的基调。其结果是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处于西方话语霸权下的"失语症"状态。要恢复中国思想文化主体地位或找回"失语",只有在艰苦的中西思想文化的会通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样式中一朵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奇葩。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进入中华,在发展中也借用了这种文学形式来表达信仰理念和信仰生活。文章通过对天主教楹联的缘起、发展、定型、类别以及不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等种种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透视天主教进入中土之后不断本土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杨柳 《学术探索》2013,(1):136-139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元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许许多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文化精髓。中国传统元素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一风格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只有真正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也才能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使之走向世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生产、设计出更多的由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产品,到那时中国才会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乃“心之文化”, 这是中国文化的底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 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学宝藏。从文化的视角透视人的心理, 倡导多种心理文化的差别共存, 为心理学的发展及最终的多样性统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积极探索中国心之文化及其心理健康功能, 有助于提升中国心之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的实践、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钥匙。改革时期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文化讨论,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反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发生转型的逻辑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化”与“西化”、“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用”等文化话语,在知识界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淡化,开始让位于其他重要话语,如“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性”与“民族性”、“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等。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文化转型过程已经接近完成,一种新型的中国主流文化正在形成之中。这种新型的主流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移植。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之中,同时充分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对当代我国乃至世界的设计艺术不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为其注入了不朽的生命力量。当代中国设计应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人们更多地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