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探讨陌生化在文学领域内的概念所指,将其与陌生性进行区分;进而研究陌生化在翻译领域内的应用,排除人们将陌生化视为异化的误解,重点研究翻译时如何在不扭曲源语文化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析广告语言中的陌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广告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加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手段也越来越多。“陌生化”是其中的一种手段,“陌生化”包括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和语符“陌生化”。“陌生化”突破了语言的固有约定,用特有的语言风格达到了“促销”目的,取得了特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和“陌生化”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但“异化”绝不等同于“陌生化”。“陌生化”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应当成为文学翻译的目标。“异化”翻译可能让译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就此认为“异化”翻译就一定能够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不能认为译文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就是原文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文学语言“陌生化”取向的分析以及文学翻译作品中保持文学语言“陌生化”的意义,指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在目的语中准确恰当地“移植”原语文本的“陌生化”特征,采取以“陌生”应对“陌生”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陌生化”理论的渊源及发展,并对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可应用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二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特征要求译文也要相应的陌生化;译文中“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文文化意象,而且丰富了译入语文化。同时,笔者也指出译者在运用陌生化时,也应注意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创立的非常重要的理论。但是,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它在文学语言创造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这一理论也能应用在日常语言中。本文主要以公示语为例,分析了陌生化理论在公示语的创造上所起的作用,并指出经过陌生化手段创造的公示语同样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增强了审美的长度和难度。由此指出,陌生化理论的意义完全可以扩大到日常应用中来。  相似文献   

8.
解读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翻译研究派的重视。文学翻译的产出和接受有着陌生化审美可以构建的意义之处。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具体语言实例来分析文学语言在语音、语义、语符三个层面的陌生化审美构建及文学翻译中译者对陌生化审美的再现,并进一步阐释陌生化的审美构建与再现必须适度而止。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是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语符和语符链,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是原生性的、充满隐喻特性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表现手段:陌生化。陌生化是通过对普通语言的"扭曲"即"有组织的违反",造成对事物感觉的"惊奇感",从而达到"更新我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觉"。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陌生化"在对文学的阐释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艺术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及其引发的艺术接受问题,指出“陌生化”在追求文学审美可感性的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和局限  相似文献   

12.
俄国形式主义受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其方法,从文学的物质构成-言语入手,探讨文学的特质、构成,提出了“文学性”这一核心概念,并认为“文学性”得以凸显的手段是“陌生化”,即作品形式的转换,具体指文学语言的构造、修辞等“手段”。和任何理论一样,俄国形式主义视野下的“文学性”也有其“显结构”和“隐结构”。“显结构”是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性”的明确表述,是从“共时”层面上对“文学性”所作出的抽象概括;“隐结构”是俄国形式主义未能意识到或未能说出、揭示出来的有关“文学性”的“历时”规定性层面的流变规律,即“陌生化”、“去陌生化”、“再陌生化”。两个研究维度的结合将充分展示“文学性”的诗意流动。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作为一种语言技巧已成为古今中外的通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创作者使用知法破法”的语言“陌生化”技巧,有意识地采用打破一般语法构词规则的方法,使广告词更富有感染力,更加引人注意。对此,不能简单地用"文理不通"来力。以批评。“陌生化”方法的产生有其客观的依据,但对其应用有一定的限定。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形式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陌生化”下了这样的定义,即“艺术能使我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新鲜感是通过艺术这种形式把那些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事物陌生化而产生的”。这种习惯与陌生化的对立,按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牛津大学法语博士安·杰斐逊对形式主义的评析,不仅存在于实际语言与文学语言即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别中,而且还表现在已经自然化了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传统艺术手法上并使之陌生化,使文学作品更生动,更感人。  相似文献   

15.
“无理而妙”是中国修辞学和文艺学中的一种流行说法,与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相互混淆。两者在语源、出现的时代、创作手法及二者基于各自内涵与外延的独特性而形成的相对于对方的区别性特征上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中国文学中的“无理而妙”更强调不合逻辑性,甚至反逻辑性;而“陌生化”的含义则更为宽泛,日常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所说,只要是新奇的、新鲜的,都可以被称之为“陌生的”,在创作中名为“陌生化”。两者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又是共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两者其实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6.
当什克洛夫斯基在构建“陌生化”理论的同时,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营造了一个“陌生化”的世界:荒诞的故事情节、异化的人与事物、悖论的叙述方式、大量繁复的细节描写、冷漠客观的小说叙述方式,开放性的没有结尾的结局等,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艺术效果。“陌生化”与其说是他的艺术手段,不如说是他心灵活动的实录。他遵循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的写法,无意中却成了最具现代性的现代主义先锋作家。  相似文献   

17.
“白战体”有意识地使诗歌摆脱传统的因袭,主动地放弃惯用的语词和事典,通过言用不言体等方法“使熟者生,使文者野”,与审美主体拉开一定的距离,给人新奇、惊异之感,与“陌生化”的命意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话语,对白战体及其创作方法做一番梳理,从而对其获得新的认识.并对白战体出现的原因,试图从新变代雄、绕路说禅、文人雅集等方面给出合情入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全新感受 ,要求新求异 ,用“陌生化”的语言和“陌生化”的手法达到其目的。文章以《红楼梦》的艺术描写为例 ,阐释了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译者解读源语信息并用目的语进行转换的实践活动。译者解读和转换源语信息受制于译者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信达雅”的实现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从而完成对“信达雅”理想化的解构。合格的译者应尽可能多地储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信息,时刻为复杂的翻译活动积攒能量。  相似文献   

20.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创新语言的技巧与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她虽未闻"陌生化"之名,却行了"陌生化"之实.她主要通过以拟人、移情等手法自铸奇俊新颖之语,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和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叠句、排句三种"陌生化"方法来创新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