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概述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的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或语义关系。英语限定动词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它们的转换方法为:a、先将主动语态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当我们谈到“被动”时,我们就会联想到“be+及物动词-ed”这种被动语态形式。我们知道含有这种谓语结构的句子叫做被动句,其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但在英语中,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句子,在一定的情况下却具有被动意义:即句子的主语实际上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一些不及物动词(即不和介词结合的不及物动词)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具有被动意义。一些非限定动词的主动语态也常表示  相似文献   

3.
一、不定式的语态意义及其句法作用英语动词不定式的语态,一般英语语法书均讨论不多、不深,但又经常是教学、理解和应用中的一个难题。所谓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由及物动词构成的谓语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由及物动词构成的非谓语动词也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谓语动词的语态表明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非谓语动词的语态则表明其逻辑主语与该非谓语动词的关系。动词不定式的主动语态表明其逻辑主语是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则表明其逻辑主语是该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例如:  相似文献   

4.
被动意指动作的承受,主动意指动作的执行。英语中被动句到主动句的转换可以是语法范畴内动词被动语态到主动语态的转换形式,也可以是主语信息不变下句子主语从被动承受者到主动执行者地位的变换。开展关于后者转换方法及转换意义的探讨对于英语运用与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其载体之间关系的动词语法范味’(易仲良,英语动词语义语法学)。因此,关于语态的范围问题,有不少人将它仅局限于动词的形态变化,但实际上,它并非总是依赖于动词的这种语法形式。像名语、形容词、副词以及某些短语也经常包含着语态意义,即:被动意义和主动意义。本文拟从动词以外的各种形式来论述英语语态范围问题。一、名词1.施动者名词(/.geltNo[JllS)与受动者名词(ObiectNo。):一般说来,由及物动词加“。r”戏“or”派生施动者名词,表主动意义;加“e。”派生受动者名词,表被动意义。如:p…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主动语态(本文仅论及主动语态)和汉语语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是全句的主体;它的位置一般在句首,即谓语之前,表示“谁,什么,”这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英语主动语态语句和汉语语句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但是笔者注意到,有相当一些英语句以及它们对应的汉语句,并不体现这一规律,英语句主语原来的语法位置、语法功能和人称在汉语里都有一定的变化。请看:  相似文献   

7.
谈英语中“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态(Voice)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说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英语里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TheActiveVoice)和被动态(ThePassiveVoive)。关于英语动词的语态语法范畴,很多书都作了精辟的阐述,笔者拟从主表被产生的原因,主表被句型的分类及其决定因素这几个方面作初步的分析。英语动词的被动语态除了用BE—Passive和GET_Passive结构表示外,还可用不定式、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主动式表示,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主表被产生的原因(Motivations)人们在研究英语动词语态语法范畴时,…  相似文献   

8.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9.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有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一般说来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转换时 ,句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就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形式 ,谓语动词要变为“be ed分词”的被动结构 ,助动词 be应和主语的人称、数保持一致。主语则常和 by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有时可以省去。在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中 ,除了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相应变化外 ,还须从其它的角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动结构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重点分析、归纳了英语中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特殊语法现象,即形式上是主动语态,而主语却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形式上的主动而意义上的被动形式称作类被动式或假主动式。  相似文献   

11.
有些传统的语法著作关于被动语态的讲解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一定的误导,致使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主动语态可以任意转换为被动语态,而且被动语态是依赖主动语态而产生的一种语法结构。综合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释,阐述了主动语态在转换为被动语态时受到谓语动词的构成、动词语意、句子结构和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两者不能随意转换。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不定式,就是“词典式”的动词,即动词在词典中出现的形式。它表明动词本身的一般词义,而不象用于任何特定的主语时,有特定的意义,而且它的形式不象限定动词那样受到主语的人称和数的限制。但是,它也有四种形式,即主动语态的一般形式和完成形式及被动语态的一般形式和完成形式。  相似文献   

13.
英语“特殊被动语态”浅探惠芡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句中的主语为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句子采用被动语态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有时我们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有时则是出于礼貌措词圆通等方...  相似文献   

14.
Affecct,Effect这两个动词常常易于用错,它们的相应名词都是effect。affect的含义是某种能动作用发生效力,即“影响”。如:“气候影响了他的身体。”而effect所表示的“招致”或“达到”包含着某种发生影响的力量。如果主动语态的主语是人,此人就是影响力量的产生者。如果主动语态的主语是物,此物便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如:  相似文献   

15.
语态是语法的一个范筹,也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虽然被动语态在科技文章中比其在文艺小说中用得更加普遍,尤其是在纯客观的非人称文体的科学文献和新闻报导中。但是在我们开始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除了会遇到句中的主语是动作的对象,而动作需要由及物动词转换为被动语态的这种简单而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语动词语态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英语动词语态的定义,并运用典型事件模型对英语动词语态的生成与理解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文章支持"时态两分论"。英语里表达将来意义的语法手段中,一部分实质上是现在时态的隐喻延伸用法;begoing to,be(about/due)to等结构原本也是现在时的表达,它们都经过语法化而隐喻性地虚化为表达将来意义的手段;而will/shall由实意动词变为情态助动词后,在使用过程中继续通过隐喻化使其初始意义得以扩张,获得了表达将来的意义。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取消英语将来时,将英语基本时态一分为二,更符合设立语法范畴时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可以使现在时、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呈开放灵活的状态,容纳更多的延伸性用法。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条件分句可以分为原型奈件分句和隐喻式条件分句.在原型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表达其原来的语法意义,二者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在隐喻式条件分句中,语法符号脱离了其原来的语法意义,而语法隐喻使语法符号通过隐喻模式与其语法意义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全面地探讨了英语语态在实际应用中所受到的种种限制及其矛盾现象。如受动词、时态、宾语、介词及意义上等多方面的限制,且有“被动形式表主动意义”,“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就语态(voice)而言,英语动词有主动态和被动态。当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时,动词用主动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动词用被动态。一般主动态可以转换为被动态。例如: Many critics disliked the play. The play was disliked by many critics. 主动态转为被动态时,主动态中的主语变为被动态中的施动者(by many critics),主动态中的宾语变成被动态中的主语(the play)。句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它们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未变,句子的意思也未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