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创造智慧。探索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自强精神、重德精神、忧患意识、乐观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复苏对于构建当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3.
"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在全民族形成健康、科学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主要是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精神所组成.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其他两部分相互涵摄、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在:领导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求实精神;领导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和丰富奠定了实践平台;领导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确立了目标、任务和方向;创立邓小平理论,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南.邓小平的思想与业绩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他的思想与人格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价值及其对于现今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真正抓出实效.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抓好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高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对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做了深刻阐述。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并认识其品质要求,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和核心.在全球化浪潮澎湃的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全球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在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根本精神是斗争精神,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是和合精神,这似乎没有丝毫共同。 实际上,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仍然是斗争精神,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有了契合的 基础。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与时俱进 的观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以来的《尚书》研究者在分析《荀子》引《书》时存在不同的看法.荀子引《书》共22次,引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引用《书》中文句,共17次,其中重复引用者两次;二是化用《书》中文句,共5次.《荀子》引《书》涉及《书》篇范围广,集中引用《周书》内容,引议结合,往往断章取义.辨析荀子引《书》问题有助于我们探究《书》学在先秦的流传、荀子与《书》学的传授关系以及先秦引用学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几年间,学界对“民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民本思想的流变、民本思想在近现代的转变、当代中共的民本思想和有关研究状况的梳理等几个方面。这一时期“民本“问题的研究还拓展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当代民营经济、近现代新闻史和唐诗研究之中,孟子、黄宗羲、孙中山和中共主要领导人是受到较多关注的人物,各种“新民本主义“是引人注目的新说法之一。这段时期“民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重复性研究较多、对近代状况从历史角度系统梳理不够、基本资料整理滞后、基本概念混用,以及学风欠佳等问题。学界当在注意解决具体的学术问题的同时,能从学风上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3.
子君是一个由多重社会因素造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时代女性。她有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觉悟和果敢行动 ,又具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摇摆性、脆弱性和革命不彻底性等弱点。她的悲剧是“五四”退潮期“时代女性”的普遍悲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顺应当今时代潮流才合乎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才会被世界上多数人所接受,才富有生命力,并获得新生机。顺应当今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在和平中发展,在广泛联系与合作中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发展,在支持一切人类进步因素中发展。上述特点决定,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溶入整个人类进步的大潮之中,与这个大潮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能动关系。溶入整个人类进步潮流之中的社会主义改变了自己,使自己有了新的经济基础、民众基础、力量结构、尝试途径。改变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同时也改变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的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在80年党的建设历程中,对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的关系问题不断探索,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理论创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江泽民"七一"讲话对党建理论的发展,增进党的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始终对人类的命运有着终极关怀,这体现在他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关注,尤其是在后期具体谈论到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关系,以及它们实现所需要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必然性和工作日的缩短两个条件的论述上,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代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塞壅,即阻隔,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康有为从对中国历史的思考中,得出了中国专制政体实质上即造成人与人之间分层阻隔、相互隔绝的生存状态,以便掣阻与统治。康有为震惊天下的"七次上书"即是对专制阻隔的最大挑战,并从深层思考上对此阻隔作了鞭辟入里的描述与揭示,从而标明必须以文化之光去烛亮人们心灵的晦暗蔽塞之处,方可有现代文明产生,方可成为现代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在其近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到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从中也得出了一些重要启示,如与时俱进,不断提出并解答新的实践课题;推本溯源,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求真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鉴往知来,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等。这些启示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诸子散文是否属文学范畴,是一个需认真辨析的问题.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并未做出积极的努力,其论证为主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文学散文造成负面影响;诸子散文思想丰富,思维活跃,但它们却放弃了深入探讨的学术精神,在世俗化中徘徊,这对中国文学长期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深邃伟大的思想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巴土家族神崇拜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族神崇拜随其族群迁徙的历程、社会历史的转型而几经演变,经历了由向王天子崇拜到白帝天王崇拜而后土王崇拜的交接更替。不同的族神崇拜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巴、土家文化统一而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