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语文是学生选修人数较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构建全新教育理念,采用全新教育模式和实行全新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探讨,提出了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应切实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方面均实施得不到位。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基础建设师资队伍、以“全程育人”为依据构建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体系、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促进其他教育载体协助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等路径,能够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3.
能力本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兴理念,与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差异。大学语文课程应当引入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以提升语文素养为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即体验"的课程观,贯彻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从而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摆脱现有困境,为课程定位、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的改革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应结合专业加强实用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提升文学修养,进行文化传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推行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结合旅游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有效作用,开创具有高职特色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符合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大学语文”与“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阶梯式地构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群.同时,在“大学语文”的课程理念、学科化、师资队伍、教材编写等几个层面加强建设,是实现“大学语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责任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引领社会方向,提升社会品质。从1990年代末开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高校普遍受到忽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很多高校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一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能教育取代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是文化教育,也是文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影响学生品格的主要课程,忽视大学语文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7.
通识课是讲授每个公民必备常识的基础性课程,大学语文从人文选修课转为通识必修课是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机遇。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通识教育,即语文能力的训练。大学语文通过走向实践使学生学有所得,是吸引学生来学,发展大学语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从德育系统的生态性质看,大学语文教育是德育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环境组成部分,实现了德育生态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同时它与当今外在生态环境相适应,而这些效能的实现是大学语文通过其本身具有的人文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呼唤着人的精神的成长、完成人的德性的培养而完成的,因此,以语言立人是大学语文在德育生态系统中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视角下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进行以下尝试:准确把握<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做到文本解读、欣赏品悟与听说读写并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篇章的选择;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人文教育的复归,重新建构大学语文课程势在必行.文章以人文性为基点,紧扣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师资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采用通识性的基础层面的研修和板块式的元典专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应走通俗化之路,要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