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康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43-145
在日常言语交际和书面文体中,人们经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反语。这一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们的关注,阐释反语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其中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反讽分析来证明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等传统修辞语言的强大阐释力,从而更好地理解Austen作品中独特的反讽艺术和机智幽默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33-137
近年来,对反语回应的认知研究突破实验语境,转向自然语料,但回应者的主体性尚未在语用层面得到充分重视。重审既有研究,本文从关联度着手对自然会话中的反语回应进行新的动态分析,认为:反语回应体现了人们对话语关联度的策略性选择,言者意图实现的交际效果是选择动因,对关联度的运用及动因的产生是多层面顺应交际语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彭昊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
许多美国的情景喜剧作品,得到了世界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而视觉、语言类手段的运用是这些情景喜剧成功的主要原因,以《老友记》为例,这部影片便完美地贯穿了视觉类和语言类幽默手段,致使影片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陈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40-42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言语反讽例证分析来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理解反语,证明关联理论反语观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反语的强大阐释力。通过论证得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论不仅对反语有强大的阐释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林婷婷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57-61
双关语是英语情景喜剧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其幽默效果有助于话语生动活泼,从而产生语言谐趣。但发音或词义方面的对应空缺以及英汉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双关语的汉译成为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一个难点。为了让中国观众领略到双关语独特的语言魅力,译者应在认可双关语可译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双关语汉译的目的和指导原则,并总结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近年来流行的情景喜剧经典之作《老友记》为译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魏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26-129
文学的表现形式有诸多手法,均有其独具一格的应用范畴。通过研究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分析其文学构成中语言反讽中的关联理论,试图探讨出英语中语言文学的魅力,同时作为外国文学著作的全新理解,构架出反语回应论,进而从更深层次中领悟其魅力。 相似文献
7.
言语幽默是人类的智慧创造,它充满了丰富的语言技巧,突降就是实现这种言语幽默的语言技巧之一.突降作为一种英语修辞方法,恰当地运用在语言会话中常常能达到风趣诙谐的效果.在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这种手法技巧得到了妥帖的运用,为《老友记》增添了许多幽默情趣.选取《老友记》中的一些幽默语料来分析突降的使用策略,以及使用突降后产生的幽默效果的原因,旨在增进人们对美国情景喜剧以及日常言语幽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方伟琴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94-96
阐述早期语用学对反语的语用分析,指出其局限性。对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反语话语的关联取决于话语是否传递说话人对所回应观点的态度。与理解其它非比喻话语一样,听话人也是通过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从而对反语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9.
10.
罗惠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89-390,396
常言道翻译难,诗歌翻译更难,而极具文化特色的幽默语言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转化过程,更涉及文化的移植过程.<老友记>——美国最受欢迎的一部情景喜剧中,富含美国式的独特的幽默语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成为译者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字幕翻译中,就更为棘手.本文将从幽默语言的特点、分类入手对幽默语言的翻译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11.
情景喜剧幽默有其独特性,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项,不同于一般的电视剧电影翻译,翻译时常常会造成文化缺省。同时,情景喜剧幽默不仅包括言语幽默,同样包含非言语幽默,比如演员的动作、道具以及背景音乐等。在翻译情景喜剧时,这些因素也要考虑进去。针对情景喜剧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来补偿缺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薛利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3-66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修辞格之间常常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 ,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有必要先弄清楚二者的异同。本文通过对英语修辞格Irony和汉语修辞格反语从定义、作用、分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从而在进行两种辞格的翻译时 ,主要采用再现原文的复制法 ,即直译。但为了能使原文更清楚 ,有时也采用增添字词的译法。 相似文献
13.
刘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75-376
斯蒂芬·克莱恩的中篇小说《怪物》描绘了非裔美国人的斗争。小说是以1892年罗伯特.刘易斯私刑事件与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黑人男子亨利因救小主人吉米而在实验室毁容,成为社会的弃儿。小说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要给这样一个黑人留有生存的空间而这也直接指向了黑人灭绝论的矛头。整篇小说多处运用反讽,通过这些具有矛盾性、多元性、消解性和不确定性的反讽,使读者对战后非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14.
陈开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2):31-35
苏格拉底反讽在古希腊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它是苏格拉底与人言说时所展现其天性的“装样子”。因此,苏格拉底反讽作为政治修辞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具有审慎的重要性;另外,苏格拉底反讽与苏格拉底式的教诲在探求生活实质中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是哲人教诲面对具有不同天性之人的困难;而马克思对苏格拉底反讽的理解在其哲学追求上则具有神话色彩。 相似文献
15.
论方方小说中的反讽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松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3):20-22
方方小说早、中、后期的主题、风格和结构方式的变化明显地与三组反讽意象("地平线"意象、"三白"意象、"过程"意象)相对应,正是这些反讽意象的营造,才造就了方方小说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6.
高亚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26-130
反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批评概念,它包括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等不同的形式。赵树理的小说无论在言语层面,还是在小说情境与小说结构上,都具有反讽艺术的特点。在此以赵树理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为例,分析他小说里的反讽艺术,企图从这一的视角打开展示赵树理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7.
张继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3):56-59
浪漫反讽理论来源于哲学,起源于本体论,其主旨是要解决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使分裂的人与自然重新统一。其理论的出发点是以一个全一的本体、一个普遍的一为终极根据的。反讽是浪漫主义者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其试图把经验的世界转变为具有主体性意义世界的媒介,是消除主客体间矛盾的诗意化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廖晖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69-71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不仅在微观语义浅显层面上使用了反讽辞格,更主要的是在小说的结构上,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题的揭示与展开上,把反讽作为一种宏观意味的文学创作原则,从而增强了作品的道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重要的翻译指导原则,并被广泛应用.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译语接受者对于译语文本的反应等同于原语读者对于原语文本的反应,与幽默语翻译要达到的功效异曲同工.本文拟用《人人都爱雷蒙德》中的例子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幽默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