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资料,对我国居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与美国的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美服从法律的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我国居民对司法机构的公正性有较大的宽容度,由于对法律是否服从源于人们是否认同法律的“合法性”,对法律合法性的认同程度是衡量人们法律意识的强弱,衡量一个社会的法治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国在走向法治化社会的过程中,虽然中国法律权威的建立有赖于政府权威,但法律权威只有尽早脱离政府权威,并成为超越一切权威的权威,法治化进程才有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会转型,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看,就是从"权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权威建立依赖于政府权威,但最终法律权威将取代政府权威,成为最高的权威.本文借助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指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虽然艰难,但也看到了希望:法律对政府行为开始有了规范作用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转型,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看,就是从“权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权威建立依赖于政府权威,但最终法律权威将取代政府权威,成为最高的权威。本文借助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指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虽然艰难,但也看到了希望:法律对政府行为开始有了规范作用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治社会。从大传统上讲是礼治社会 ,从小传统上讲是“权治”社会 ,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是民间规范。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法治化 ,大量蕴涵西方传统的国家法律势必与中国的民间规范在互动中产生冲突。从小传统看 ,我国法治化的目的是实现从政府权威向法律权威的转换 ,从大传统看是实现从民间规范到国家法律的转换。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密切互动的背景下 ,本文通过在北京进行的法律与社会问卷调查的实证数据 ,提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越轨的三种类型 ,分析了人们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不同关系下违法的原因 ,指出了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实质上是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冲突、协调与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人治社会。从大传统上讲是礼治社会,从小传统上讲是“权治”社会,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是民间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行法治化,大量蕴涵西方传统的国家法律势必与中国的民间规范在互动中产生冲突。从小传统看,我国法治化的目的是实现从政府权威向法律权威的转换,从大传统看是实现从民间规范到国家法律的转换。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密切互动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在北京进行的法律与社会问卷调查的实证数据,提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越轨的三种类型,分析了人们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不同关系下违法的原因,指出了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实质上是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冲突、协调与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法治化建设与民主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法治化建设与民主参与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公民的民主参与,可以调动社会力量,提升法律的权威,监督权力的运行,从而加快城市法治化治理的进程。只有努力完善制度体系,拓展有序民主参与渠道,并使公民具备相应的参与理念和参与素质,才能持续推进城市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试论公众法律信仰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针的提出,法治精神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公众法律信仰的缺失仍然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法治化进程。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公众法律信仰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良法”的制定,使法律深入人心;对国家公职人员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在其公正执法中树立法律权威;改革普法教育中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着力进行基本价值观和基本运行原理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程思良 《云梦学刊》2000,21(6):27-29
中国社会传统的权威观念导致了对法律权威的虚化。要树立法律权威,必须逐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弱化人的权威,同时,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国家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德育法治化,是指将一定的德育理念和德育规范上升为法律并予以实施的过程。它至少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立法者将一定的德育理念和德育规范,借助于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指法律化后的新德育规范的实施,包括德育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德育法治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德育法治化是个相对的范畴,并不是泛德育主义,把所有德育规范都上升为法律,赋以强制性,而主要是将反映社会基本要求,将一些基础性的、在德育规范中居于低层次的道德规范加以法律化。因为“法律不曾…  相似文献   

10.
李蕊 《东岳论丛》2001,22(2):48-50
由于种种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我国农村社会处在国家法律难以推行、没有权威的状态 ,这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法治进程。而国家法律规范自身的缺陷、不足 ,也是造成国家法律在农村难以推行、没有权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