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部贫困地区:慎重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发展战略研究中 ,有一种观点主张 ,苏南地区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的经验(即所谓“苏南模式”) ,可以成为振兴西部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的一些决策部门和领导因脱贫心切 ,急于求成 ,也对此深信不疑。我们认为 ,西部地区 ,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 ,千万不可盲目大办乡镇企业和小城镇 ,以免决策失误而大起大落 ,重犯“大炼钢铁”式的错误。制约因素西部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多特定因素的制约 ,这些不利因素正是“苏南模式”难于简单西移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恶劣 ,发展乡镇工业的经济条件欠缺。西部贫困地区大多山…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与资金的大量投入密切相关。1988年,全国乡镇企业资金投入已达3922.3亿元,比1979年增加8.30倍,年均递增28.11%,其间,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1.61%,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0.28%,所安排从业人员年均递增14.11%。现在,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4左右,乡镇工业在全国工业经济中已呈“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态势。显然,巨额资金的投入与积累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对乡镇企业宏观调控乏力,乡镇企业伴随投资膨胀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促使中央采取治理整顿方针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投资膨胀根源与后果剖析,并结合整治以来出现的情况,提出对乡镇企业投资调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发展势头之猛,令世人瞩目。现在,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六成,乡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获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社会地位。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工业是中印两国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工业发展非常迅速。1986年中国乡镇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五倍多。从1973-74年度到1984-85年度,印度乡村工业和小工业的产值也增加了1.5倍。198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七五”计划还规定,乡镇企业总产值到1990年要比1985年增长一倍。印度计划部长马德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的改革能不能深化,是关系到我省乡镇企业能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近几年有个突破性发展的关键问题。我省乡镇企业推广江苏省的“一包三改”的经验,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现在多数企业的改革深化不下去,企业的自我活力不足,发展提高都受到限制,有的甚至亏损倒闭。目前,在“一包三改”的基础上,有的地方和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了有所发展、有所完善、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探索出改革的新路子,为我省乡镇企业深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及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绝不亚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改革。从长远来看,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民作为乡镇企业所有者的主体意识,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建设新农村的决心;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民文化技术与管理水平,使农村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乡镇基层政权机构的改革,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的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合作制”本身具有的优点和不足决定了它仅适宜于作为小型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而大中型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则应以股份制作为目标模式为宜。文章最后指出,“股份合作制”这个名称并不科学,但在产权改革中也不必在名称上争论不休,关键在于是否循着产权改革的道路往前走。“一步到位”是做不到的,“分步到位”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现实选择。我们必须以产业化入手,去推动乡镇企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实现“三化”齐动。一、“三化”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解决农村改革与...  相似文献   

8.
黄宗智先生是美国华裔学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所著《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对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引人注目的观点:(1)他认为中国农村历史上出现的商品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的现代化发展;(2)他认为中国农村的贫困根源是由于劳动力过密化引起的“没有发展的增长”;(3)他认为改革推动的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是突破中国农村过密化和出现现代化发展的起点;(4)他认为集体经济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本文是对黄教授有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观点的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十二年来,瑞安市的经济空前活跃。特别是农村商品经济,从“千家万户”家庭工业起步,经过“挂户经营”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股份合作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去年以来,又出现了向混合型的股份合作企业集团式总厂发展的新趋势。一、新的势头1990年春,正当人们思考在治理整顿的环境中,温州农村“小、弱、散”的乡镇企业究竟向何处去的时候,瑞安市仙降镇农民企业家们,在各级  相似文献   

10.
宋则 《创新》2011,5(6):5-7,134,126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任务,应该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即政府创造条件,靠市场来调结构。“十二五”期间,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改革、如何转变结构调整的方式。倘若“调结构”的方式、特别是实体经济中制造业“调结构”的方式不能率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诸多目标就有可能落空。“十二五”期间的政策落脚点在于继续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进程,切实贯彻中央一再强调的“资源配置要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的施政原则,把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节落到实处。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结构存量调整的方式,要基本实现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转变,强化金融、商贸等服务业的疏导、中介功能,创建有利于推进服务业深度参与存量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体制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封闭的系统。它不仅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有上下序的纵向联系和相互交叉的横向联系,而且其内部的各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比较稳定的相互联接方式,就是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我国的乡镇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孕育和发展,已从一些简单的农村传统手工业、农机具修造业发展到行业众多的产业体系,形成独特的产业结构。(一)第—、二、三次产业并蓄,以第二次产业,特别是工业为主导,第三次产业开始形成并迅猛成长。我国乡镇企业已从过去的“四坊”、“五匠”发展成为目前拥有除少数尖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突出特点,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乡镇企业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持续了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8页)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于其运行机制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论乡镇企业发展的地位及对策张华,王宏伟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壮大,是中国农民的创举,是中国农村千百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的变化。邓小平同志早在1987年就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以引人注目的姿态,蓬勃兴起和茁壮成长在我国社会主义农村。无论从全国看,还是从浙江看,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都大大快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大趋势。中央[1984]四号文件,对乡镇企业作了充分肯定和新的评价,纠正了种种“左”的偏见,使乡镇企业得以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识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重新认识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方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不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持点●齐嫩地区的工业基础、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农副渔牧等主要产品优势,决定了齐嫩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之路●龙西模式:建立资源开发业、农副渔牧产品加工业和以大中城市辐射形成的加工制造业为支柱的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乡镇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许多城市企业富余职工被排放出来,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数千万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赚钱,形成了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民工潮。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会占据城市职工的就业岗位吗?城市劳动就业是否会因此而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呢?两者关系究竟如何?一、外来农村劳动力对城市职工就业再就业的影响许多人担规模庞大的外来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会造成城市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吴群 《求是学刊》2005,32(5):50-54
文章提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公平发展;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坚持了生产力起决定作用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作出“三个有利于”衡量标准的精辟概括,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将引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迈向21世纪,因此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它为当前乡镇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兴起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广州市芳村区来讲,1988年到1997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区乡镇…  相似文献   

19.
一、十多年的价格改革促进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黑龙江省价格改革也迈出了重要步伐。1.解决“原”字号产品价格偏低问题,推动了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价格改革以来,我省把调整“原”字号产品价格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使资源产品价格偏低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基础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调动了基础产业部门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基础产业的生产发展,煤、木、油、粮等产品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调整资源产品价格,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字  相似文献   

20.
如果苏南、杭、宁、绍地区的乡镇企业称得上比较发达的话,那么起步较迟、水平较低的金华市乡镇企业,只能称之为发展中的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企业上规模”已成为指导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针;在乡镇企业不太发达的地区,则往往照搬发达地区的经验。然而,“企业上规模”是否同样适用于发展中的乡镇企业,我以为是很值得探讨的。企业上规模通常是指企业的大小问题,即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根据集中程度可以把企业规模分成大、中、小企业。我们认为,企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