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永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6):83-85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刘东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106-110
傅斯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文学革命的重镇。其文学革命观在理论维度上,阐释了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在历史维度上,揭示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在现实维度上,说明了文学革命的迫切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历史纵深感和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余来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8-72
近代中国的学科体系是在汲纳西方学术分科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梁启超作为促成近代中国新旧学术转型的重要学者之一,其"文学"观念也经历了由"词章不能谓之学"到"文学"宜有专史的转变。考察梁启超"文学"观的变迁,有助于揭示"文学"概念演变的历史轨迹及近代中国文学史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
季桂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35-38
"重写文学史"带来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的新发展,这些发展也促进了文学史观的改变和文学史理论的发展,其中关于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探讨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研究和文学史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文学"现代性"的思考和文学史观探讨的深化,正在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这就是"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7-117
傅斯年的墨学研究以墨子非命论为核心内容,探讨了墨家思想的宗教性特点,分析了儒墨相争的原因和实质,考证了墨学源流及墨子其人其书。他的研究对同时期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之墨学研究,既秉承科学的真理观,也富有民族主义情结,极具批判与创新精神,是一种努力重新评价传统的表现,有着与五四运动一样的关怀。他运用比较学、统计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史料,进行合理的哲学思辨,为墨学研究乃至先秦思想史研究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立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4-37
本文从九十年代出版的两部当代文学史入手,分别从文学史的叙事方式、构成方式以及文学史观三个方面就文学史的写作方式进行历史纵向地梳理与探讨,进而试图寻求当下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于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4-245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3
国际比较文学界权威学者韦斯坦因,承继了学界将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一支的观点.韦斯坦因以其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开放性和严谨性,从运动和辩证的角度解释文学史,从国际角度考察文学史,将文学史与艺术史、文化史互为参照,并灵活运用循环论证法.这一文学史观既是韦斯坦因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其进行比较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树运用的具体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极其巨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琪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
国际比较文学界权威学者韦斯坦因,承继了学界将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一支的观点。韦斯坦因以其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开放性和严谨性,从运动和辩证的角度解释文学史,从国际角度考察文学史,将文学史与艺术史、文化史互为参照,并灵活运用循环论证法。这一文学史观既是韦斯坦因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其进行比较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树运用的具体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极其巨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1.
郭学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6):120-124
傅斯年高等教育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体,其中所显现的学术本位、研究与教学并重,以及大学自主与教育独立等理念,是傅斯年高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其出发点是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以使中国教育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傅斯年高等教育观不仅对当前大学精神的迷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偏救失的作用,而且对当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傅斯年出于以思想改造社会、以社会改造政治的目的,畅谈造社会与社会改革。他批判了中国固有社会的病疾与国民性的弱点,剖析了这些病疾与弱点存在的原因,向青年们发出了"造社会"与"改造社会"的号召,勾勒出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设想了达致理想社会的方式与途径。其中,他推崇无产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批判宗法社会家庭、名教对人个性的扼杀与束缚,倡导建立符合社会发展与人情的新社会道德规范与人生观,希望构建起一个监督、限制、影响政府的市民社会,呼吁个体自由意识的觉醒,但又重视个体的社会性及个体在重建社会中的能动性,这些都表明,与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相比,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俗赋的发现及其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俊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敦煌俗赋和西汉俗赋的出土,使学术界认识到,在文人的骋辞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外,民间还流行一种用通俗的语言讲诵故事、互相论辩的俗赋.文人赋是铺显才学的一种案头读物,传抄阅读是其最主要的流传形式;俗赋主要通过各种仪式,以"诵""唱"的方式传播.敦煌俗赋从文体上可以分为故事俗赋、论辩俗赋和歌谣体俗赋三种类型,我们用这三种类型及其特点对照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会从中发现诸多相同或相近的作品,这种考察会使我们对赋的起源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故事俗赋是在早期民间讲诵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论辩俗赋是在民间争奇斗胜伎艺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形成的则是歌谣体俗赋.俗赋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诸多文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史料学派”的创始人,其“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思想对近代史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是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体现为傅斯年史学思想来源研究日趋深入,史学思想内容研究日趋完善及史学思想评价的日趋客观。来源方面,学界摆脱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仅受到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的单一认识,认为其史学思想的提出与西方其他史学思想的影响也密不可分;内容方面,纠正了以前对“史学只是史料学”的片面认识,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评价方面,更为客观地分析了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但是,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就整体而言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论著的相应缺失和论文质量的尚需提升等。 相似文献
15.
张桂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114-119
傅斯年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民族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所撰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开创了我国民族史研究的优良传统。他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既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又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反抗日本侵略的现实作用。他热情颂扬中国的民族脊梁,激发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6.
论文学史的观念与文学史的编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齐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33-38
文学史的编写以文学观念为逻辑前提,编写者应该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思想,按照当时人所理解的文学观念去客观描写当时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此外,还要有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各种文学史观念都有其合理成分,同时存在认识的局限,编写者应尽量使自己的文学史观符合文学发展的实际和文学史自身的逻辑。要想清晰地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应注意做到文学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冯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5):40-44
《文选》选赋、诗,按所选题材进行了详细的二级分类,其中赋体厘为十五类。对赋进行分类并非萧统自创,而是受前代人的启发和影响。在赋的十五类目中,萧统将"京都"列于类首,"情"列于最末,既有自身文学思想的反映,又有历史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荀卿赋未被入类,原因在于其隐语类型和质朴风格不符合萧统"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