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健康和保健,自然离不开谈谈饮食。 中国人的膳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三餐的分配应该是“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也就是说,要把人体一日内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早餐占全天热能的30%,午餐占全天热能的40%,  相似文献   

2.
因手腕扭伤,笔者前几天去南京一家比较有名的大医院就诊。医生随便看了看:“没问题,肌腱扭伤,贴几贴膏药,再吃些药就好了。”言罢开出药单,费用竟超过100元。记者心理嘀咕:既然没问题,自己贴些膏药,多休息休息也就恢复了,犯不着花这么多钱吧?其实,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平常看个感冒,这家医院可能收你几十元,那家医院却可能收你几百元;做个手术,一家医院可能是一两千元,另一家医  相似文献   

3.
巧用名人     
<正>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每星期二生意总是格外冷清, 门可罗雀。一个星期二的傍晚,店主人闲来无事,随便翻阅了当地的电话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个叫约翰·韦恩的人。与美国当时的一位名人同名同姓。这个偶然的发现, 使他计上心来。他当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簿中随便抽样选出来的,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时间是下星期二晚上8点。欢迎偕夫人一起来。约翰·韦恩欣然应邀。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幅巨型海报,上面写着:“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光临本餐厅。”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瞩目与骚动。到了星期二,来客大增,创造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大家都要看看约翰·韦恩这位巨星的风采。晚上8点,店里扩音机开始广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霎时,餐厅内鸦雀无声,众人目光一齐投向大门,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当地老农民,身旁站着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人们开始一愣,当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之后,便进发出了欢笑声。客人簇拥着约翰·韦恩夫妇上座,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此后,店主人又继续从电话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晚餐,并出示海报,普告乡亲。于是“猜猜谁来吃晚餐”、“将是什么人来吃晚餐”的话题。为生意清淡的星期二带来高潮。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某地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发现,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单位,一年花掉的招待费竟多达20万元。那些大额招待发票上注明的都是“招待省、市领导”、“招待县里来客”等模糊语言,究竟吃了些什么,又是谁吃掉了那么多钱,无从知道。公务招待中的漏洞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公款吃喝问题由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腰缠万贯者为数无几,普通消费者占大多数,他们是企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全心全意为普通消费者服务,企业才会拥有广褒的市场;忽视大多数普通人,只顾及少数“大款”、“大碗”,那么,营销就会“孤掌难鸣”。 美国“密勒”牌高级啤酒的发展过程就是最好佐证。“密勒”高级啤酒开始宣传时,广告画面豪华,几个漂亮的女士喝着金纸包装的啤酒,说明它是啤酒冠军、酒中之  相似文献   

6.
胡海 《经理人》2002,(2):16-16
“我发觉庆祝永远是激励整个组织的最有效方法。从我在GE塑料的最初岁月起,我总是想办法去庆祝一次哪怕小小的胜利”、“不必太过浪费,一小桶啤酒或两人晚餐都可以”,“你的任务是让你的小组成员欢乐相伴,当然,他们必须努力创造效益”。杰克&#183;韦尔奇每一句话都言简意赅:庆功会值得开。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东方广场工作的蔡先生,最近常去一家专门做蒸饭的小店吃午餐。和其他中餐馆必须经历“漫长”的等餐过程不同,在前台点完餐后,几十秒之内,一份蒸饭套餐就摆在了他的面前,“跟在肯德基、麦当劳点餐差不多。”这家名为“真功夫”的蒸品店只是“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机构”全国200家店中的一家。  相似文献   

8.
高峰 《秘书之友》2008,(12):36-37
五大误区 “民以食为天”,对上班族来说,恐怕每天最为头疼的就是午餐了。当他们在路边餐馆或机关食堂就餐的时候,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吃什么。殊不知,这其中有许多饮食误区: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6,(8):138-138
前不久,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一项“让人聪明”的实验。这是个简要的“变聪明指南”,你不妨试一试:周一:骑自行车、走路或乘公共汽车上班;晚餐吃鱼。周二:从词典里挑几个不熟悉的词,用它们造句、会话。周三:做普拉提(运动),或沉思冥想;和陌生人交谈。周四:走一条不同的路线上班,看排行榜或者“脑筋急转弯”。周五:不喝咖啡,不喝酒;把购物清单背下来。周六:用“非正手”(通常不用的那只手)刷牙;淋浴的时候闭上眼睛。周日:做一做填字游戏;轻快地散步。让人聪明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 国家有关部门对一些特殊商品的生产和经销作出了明确规定。 啤酒瓶 经过重新修订的啤酒瓶国家标准要求在瓶底上20毫米范围内打有专用标记“B”字母,以表明是盛装啤酒专用瓶。同时标明生产企业的标记和生产的年、季。新标准还允许使用轻量一次性啤酒瓶,这类瓶除必须遵照上述要求外,还应在每件产品的肩部醒目处打上“非回收”字样。 散睥用量单位 对销售散装啤酒饮用量杯的规定:啤酒量杯,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L(升)标价和结算,禁止再使用“扎”等非法定计量单位。啤酒量杯必须使用具有长度大于15mm、线宽1mm的水平线刻度标  相似文献   

11.
朱旭东 《科学咨询》2004,(21):31-32
因手腕扭伤,笔者前几天去南京一家比较有名的大医院就诊.医生随便看了看:"没问题,肌腱扭伤,贴几贴膏药,再吃些药就好了."言罢开出药单,费用竟超过100元.记者心理嘀咕:既然没问题,自己贴些膏药,多休息休息也就恢复了,犯不着花这么多钱吧?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韩国用餐,那牙签是碧绿透明的,简直像是翡翠制成的。用来剔牙,软硬适度,不会伤着牙肉。 当我用过牙签准备丢弃在桌上的时候,主人竟说出一句使我发愣的话来,他说: “你可以把它吃下去。”“不信咬咬看。” 为了证实主人的话,我把这根小小的牙签放进了嘴里,一咬,竟然断了,再嚼了几下,居然成了碎末随着我的唾  相似文献   

13.
守望     
<正>朋友邱征是位地道的农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一起种植兰花。1992年,兰花价格飞涨,稍微好的品种一株能卖到三万元。邱征在涨价高潮中非常惜售,只卖了少量的兰花,他非常固执地说“卖完了我吃啥?”而我们这些“投机分子”在高价的诱惑下,将为数不多的兰花全部卖掉,赚了几十万元。1994年,兰花价格下跌,原来卖三万元的只能卖  相似文献   

14.
特别午餐     
一年一度的人才市场拉开了帷幕,为从报名者中挑选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我决定来个“三堂会审一天圆”:上午,知识理论考试;中午,一顿“特别”午餐;下午,操作比赛。考试的日子到了。有两名考生迟到,淘汰;考试中,一名考生让同桌代劳,双双淘汰。笔试完毕,考评组组长让大家稍事休息,准备十二点吃午饭。十二点,工作人员为每位考生送上了一盒分食制的午餐,考评组长笑着说:“请大家不要急,慢慢吃,午餐时间一个小时,一点十五分到车间集合。”开始吃饭了,一次特别的考试也开始了。6号第一个吃完,只用了5分30秒,工作人员赶忙写上…  相似文献   

15.
双桂故事     
<正> 一 在距双桂堂十公里地的县城南郊、座落着一个八0年始建的工厂,梁平县啤酒厂。辛勤的耕耘者们用汗水的智慧结晶出以“双桂”命名的啤酒。遐迩闻名畅销不衰的双桂啤酒已经为国家赚回了一个厂子。 然而,市场变化犹如海潮时涨时落。1989年始,全国啤酒市场疲软,双桂啤酒从极盛的波峰跌入滞销的低谷,企业连续三年共亏损137万元! 双桂的馨香似乎黯然淡泊了。 1992年3月,一位年轻人走进了厂长办公室。他中  相似文献   

16.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一位领导干部透露一个养生“秘诀”:每天吃一只海参,长期坚持,必有效果。据了解,这个“秘方”早已在不少领导干部中悄悄流传。“秘方”是否管用另当别论,但有笔账却应该算一算:每公斤几千元的海参,每天吃一只,一年下来可是个惊人数字。  相似文献   

17.
硬要把房价高企说成是合理的人说,房价是开发商与购房人讨价还价所形成的市场价。可商品房空置率告诉我们说:你的房太贵,歇那儿吧。"真让人弄不清楚,亏损与暴利,到底谁是谁的“野蛮女友”?"写下这个标题,不禁让我想起一件事:有天晚上,有位朋友请我吃饭,去的地方是家酒楼,档次不低,店堂面积至少有2000平米,可两层楼上却空荡荡的,还是吃饭的高峰时间呢。如此之大的一座酒店,竟只有我们一行三人。以致我不禁脱口而出:你们今天营业吗?"我们吃的是羊肉泡馍,几盘小菜,外加一瓶红酒。若在别处,如此简单的饭菜,顶多不过超过50元,可他们一结账,竟算…  相似文献   

18.
<正> 点菜可“半量” 到沈阳金运大酒店用餐,有的人总感到这个“大”字会不会是架子大、气派大、消费大?!其实非也!食客若认为哪个菜太多,吃不了,就可以要“半量”,即改小盘盛一半数量的菜。而且当食客点菜时,服务员小姐就会不住地提醒你:“是否要半量?!”这样做有几多的好处:一是对某个菜来说,少食可多滋味;二是每个菜的量少一些,可以多吃几个菜,多尝几种味;三是避免吃不了大盘菜而造成  相似文献   

19.
60倍的药价     
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怨言多多。 一支“硫酸软骨素注射液”在医院售价28.92元,而 相同产地、规格、品牌的药品在药品超市零售价仪为0.45 元,两者差价竟高达60多倍。这样的怪事近日就发生在福 建省寿宁县。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医院的这种注射液竟  相似文献   

20.
说起蓝剑饮品集团董事长郭一民,世间有几种说法:在中国饮料行业有人说,他身系民族饮料工业的希望;在四川,有人说他是“推动干部员工共同富裕”的人;而在同行中,有人则称他是一个不断创造商业奇迹的人. 从1985年以一名技术员身份人驻蓝剑集团,到1989年放弃车问主任职位成为蓝剑历史上第一个啤酒专职推销员,再到主导蓝剑啤酒的营销,帮助蓝剑奠定了西南啤酒之王的地位.此后,郭一民毅然辞去当时已有30亿总资产的集团企业的营销老总一职,转到资产只有3000万元的蓝剑饮品公司担任总经理,最后在他的手中成功缔造蓝剑饮品集团.早已成为该集团董事长的他,带领员工开创了无数个中国饮品行业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