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多年前,我从王焕镳师习治墨学,读《墨子》书,每每听到老师对孙诒让《墨子间诂》的赞美之辞,誉之为墨学研究中的旷代之作.1988年10月,我随杭大代表团参加了在瑞安举行的孙诒让诞生140周年、逝世8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参观了玉海楼藏书和纪念馆,瞻仰了孙诒让的故居和墓地,访问了他当年在浙南创办的学校,目睹这位近代教育家兴学育才的流风遗译,比较具体地认识到:孙诒让所以在晚清学术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不仅跟他博览群籍、淹通各种学术而不依傍门户有关,也跟他具有经世致用、维新爱国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孙诒让作为清末的一位著名经学大师,他在文字训诂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迄今很少有人把孙诒让作为一个有影响有成就的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孙诒让的毕生活动可以甲午战争为标志,分作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他以经学上的成就扬名海内。甲午战争后,他受梁启超、黄绍箕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认为他多年潜心研究经学“刍狗已陈,屠龙无用”,深悔生平所习“与现时不相应”,毅然放弃“矻矻治经生之业”,转而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成为清末著名的教育家。孙诒让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温州、处州(今丽水)等地进行的。从甲午战争失败始,他先后创办了瑞安学计馆(1896年)、瑞安方言馆(1897年)、瑞平化学堂(1899年)等专  相似文献   

3.
论孙诒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居士,浙江瑞安人,以巨大的学术成就名垂青史。今年是孙诒让诞生一百四十周年,逝世八十周年。当我们怀着崇敬心情,隆重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文化名人之际,有必要首先搞清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有哪些成就和贡献,应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文试图就此谈谈看法,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和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又号籀(?)(廎),为晚清著名的经子训诂学家,清代《周礼》学的集大成者。他与德清俞樾,定海黄以周,同为晚清浙江三大汉学家,而章炳麟以为孙氏的成就实过于俞、黄二氏。孙氏一生,著述宏富;毕生所著书,约二十余种。已刊行者,举其要,计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札迻》、《契文举例》、《名原》、《古籀余论》、《古籀拾遗》、《周礼政要》、《籀廎述林》、《温州经籍志》、《大戴礼记斠补》、《周书斠补》、《尚书骈枝》、《九旗古谊述》等多种;未刊行者,或已经着手而未成者,也有十多种。我校古籍研究所鉴于孙氏《玉海楼》藏书,以及孙氏手批、手校各书(包括  相似文献   

5.
《周礼》一书于诸经最为晚出,且记载多有不合之处,因而历来存在很大争议。刘歆最早提出《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道,经过礼学专家郑玄的认可,这种说法后来得到更多的认同,孙诒让作《周礼正义》也延续此说。为了弥合"周公作《周礼》"这一默认前提,孙诒让有时不得不勉为其说,把歧异之处解释为时代差异是最常用的方法。孙诒让的学术背景、经学立场、个人局限,以及当时激烈的今古文之争,都是他延续旧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孙诒让《札迻》校点前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迻》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诒让的校勘、训诂名著.孙氏一生,博览群籍,无意仕宦,刻意治学,长于训诂,勤于校勘.覃思精研,著作等身.光绪十九年癸已,时年四十六岁,他集三十年来校读七十八种古籍札记之所成,择其要者,而撰成《札迻》一书,于次年刊成,成为他校勘、训诂群籍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孙诒让作为清末的一位著名经学大师, 他在文字训诂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迄今很少有人把孙诒让作为一个有影响有成就的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孙诒让的毕生活动可以甲午战争为标志,分作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他以经学上的成就扬名海内。甲午战争后,他受梁启超、黄绍箕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认为他多年潜心研究经学“刍狗已陈,屠龙无用”,深悔生平所习“与现时不相应”、毅然放弃“矻矻治经生之业”,转而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成为清末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孙诒让的学校管理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在中国近代学校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戊戌变法前后,孙诒让曾亲自创办和管理过瑞安学计馆、瑞安方言馆、瑞平化学堂、温州蚕学馆和温州府中学堂等学校。后期又领导创办了温州初级完全师范学校。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使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由他亲自起草或订定的《瑞安算学书院章程学  相似文献   

9.
孙诒让趣闻     
《社区》2008,(14):21-21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癫居士,浙江瑞安人。与俞樾、章太炎并称清末三学者。有晚清经学殿后、朴学大师之誉称。孙诒让不仅治学严谨、胆识过人,而且为人诙谐、才华横溢,一时传为关谈。  相似文献   

10.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最主要成就表现在《墨子》的校释上.孙氏的《墨子》校释工作扬弃了乾嘉学人的校勘方法,不仅把校勘与训释相结合,而且表现出通世致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1869—1936)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作宏丰,举凡哲学、经学、小学、文学以至史学、佛学等无不涉及,初步估计有四百余万字。太炎先生的语言学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上卷)》、《文始》、《小学答问》、《新方言》等。他的《小学略说》有两篇,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前,收入《国故论衡》;另一篇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演讲记录。这两篇《小学略说》集中体现了太炎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一小学宜举全体,文字仅其一端自从汉代刘歆的《七略》标有“小学”的名称以后,“小学”作为学术专名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孙诒让曾经打算在方成《集韵考正》的基础上对《集韵》再作一番整理,然此愿未能实现。通过对孙氏《周礼正义》与《集韵》的对照阅读,发现孙氏研究《周礼》的许多材料完全可以用来疏释《集韵》,非常精审。  相似文献   

13.
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纪念高亨先生逝世十周年王承略高亨先生是本世纪著名的《易》学专家。他精通经学、诸子学、文字音韵训诂学,熟悉先秦文化典籍和历代《周易》研究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因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继承清代朴学的...  相似文献   

14.
正让·平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温州人民的骄傲。他的父亲程志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温州人,于上世纪远渡重洋来到非洲大陆;作为温州人的后裔,让·平曾多次回到故乡,2003年温州举办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时,时任加蓬外交部长的让·平曾被邀请出席;2010年和2013年,又两次回到温州,并将自己的外交自传《非洲之光》中文版首发式定在温州。多年来,让·平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非洲与中国包括浙江、  相似文献   

15.
“差不多先生”,1942年诞生在胡适笔下(见《差不多先生传》)。他是懒人的代表,办事粗枝大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思想却很不细密”,办事很“不认真”。让他买红糖,他买成了白糖;让他记账,“十”字写成了“千”字;要他请“人医”王医生,他却请来了“牛医”汪医生……在他看来,“红糖”与“白糖”,“十”字与“千”字,“人医王医生”与“牛医汪医生”,都是差不多的,无碍大局。“差不多先生”虽然早已寿终正寝,但他却子孙满堂。今天仍有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差不多先生”。北京某医院的一名医生就是一个“差不多先生”。他给一位患了…  相似文献   

16.
在元代有三位叫马致远的名士。一位是“马寅,字致远,许州人。性雅重,嗜古学,恬于仕进。”(王恽《秋涧集》卷五十九《文通先生墓表》附《碑阴先生记》)他生活于金元间,是纯粹的文人。另一位是元中叶的画家马致远,他是“秦淮人”,当过“广西宪掾”(张以宁《翠屏集·题马致远清溪晓渡图》中“自注”)。他的儿子马琬是名重一时的大画家(可参看  相似文献   

17.
一、从孔乙己的命名,领略鲁迅的“大家风度”鲁迅生前的挚友孙伏园先生曾经说过:“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呐喊》)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经译成了外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风度。”(《关于鲁迅先生》)这可视为把握本篇美学价值的肯綮。《孔乙己》堪称鲁迅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8.
魏正申同志,一九六二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已故著名学者(辶彔)钦立教授的学生。(辶彔)先生的主要业绩是为我们留下了将近二百万字经他校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此外他研究陶渊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在(辶彔)先生的《汉魏六朝文学论集·编后赘记》中曾说:“近代和现代学术史上对陶渊明的研究,在校勘、注释、考证和评论等四个方面取得成就之最大者,当首推(辶彔)先生。”对这一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辶彔)钦立先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功伟  相似文献   

19.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20.
自从拙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提出《山中一夕话》(其原本题《开卷一笑》)编集者之一“笑笑先生”为屠隆,是《金瓶梅词话》作者的问题之后,海内外学界议论不一。徐州教育学院《文史论坛》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远芬同志的《笑笑先生何许人也》一文,同他前一篇否定屠隆说,撇开笑笑先生与屠隆、与《金瓶梅》之间关联的文章《也谈〈金瓶梅〉中的一诗一文》相比。此文也终于来讨论他们之间的“三段论”了。遗憾的是,他文章开头的引子就把我说的“生即先生”强断为“主观解释”。其实,稍知一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