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歌》乃是荆楚“巫祠”的舞曲,为巫、觋娱神、降神之际,歌舞以乐神者,但历代学者对之解说则多有分歧。本文作者既不同意脱离荆楚巫风的文化环境来抽空理解《九歌》,亦不同意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屈原的遭际来解说《九歌》,他坚持认力屈原不过是《九歌》的搜集整理者。据此,作者对《九歌》诸章从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考证,认为它是一完整的“巫祠”体系组曲。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在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与冲突中,“文化传统”常常是日本政治家回应外界批评的一张“挡箭牌”。在强调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国内一些势力的这样的观点呢?诸如参拜靖国神社之类不断引起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摩擦的问题是否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现象呢?北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政府主导,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又与日本发展模式极为相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东亚"发展型国家"。那么,日本政府导向型经济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对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影响?发展型国家与比较优势是怎样结合的?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那些变化?本文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其早期文明发展史上,都出现过巫风鼎盛的时代.所以对巫风的研究,历来为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①民俗学②等多种学科所重视.我国的文化学研究在不幸中断了几十年之后,近年来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可喜局面,其中,关于中国巫文化的研究,已陆续有一批引人注目的论著问世.③这些新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传说与上古时代以及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于汉代巫风问题,似乎缺乏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对于汉代巫风的研究,应给与足够的重视,鲁迅先生曾说:“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④傅勤家先生有见于此而称:“及汉代而巫风更盛.”⑤从研究巫术本身的流变、巫术与宗教的关系等问题而言,研究汉代巫风也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当年,瞿兑之先生在《释巫》中曾有一句充满自谦的说明:“两汉以后,颇复略焉.益有所获,以峻异日.”⑥笔者愿承前贤之志,对汉代巫风试作探论.只恐才识所限,难免狗尾续貂之讥,敬祈教正.  相似文献   

5.
关于鲁迅所谈的“国民性”的概念,目前专家学者的意见是不一致的。本文赞成这种观点:“鲁迅所说的国民性,就是由中国社会的历史和中国社会的现状所造成的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及其特点。”①所以,鲁迅听谈的日本国民性,即由日本社会的历史和日本社会的现状所造成的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及其特点。考察日本国民性问题,主要以日本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为根据。那么,针对中国人的弱点:鲁迅谈日本国民性的内容是什么呢?鲁迅谈日本国民性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鲁迅所谈的日本国民性问题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裨益呢?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苏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发展,不难发现两国文学在价值取向上的相似,这相似意味着什么?它能否让人从中悟出一些发人深省、警策后世的东西呢?一在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度,同样一种文学价值取向以其根深蒂固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亦即对于构成文学价值这一有机整体的诸因素的选择上,侧重  相似文献   

7.
楚辞与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之所以姓“楚”,是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民族和地方色彩。这当中,风俗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战国时代的南方楚国,盛行巫风,导致楚辞作品中深深印上了巫风之迹。此论题时人虽已言及,却似嫌语焉不详,兹引述诸材料阐发于下,以就教于读者。楚盛行巫风,始于何时,今已难以确考;今可见载楚巫风之最早材料,当是《诗经》。  相似文献   

8.
荆楚释名     
有这样一段传说:楚的始祖出自颛顼高阳,高阳是黄帝之孙,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为帝喾高辛当“火正”的官,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给起了一个名号,叫祝融。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六日季连,芈姓,是楚国的祖宗,季连之后鬻熊,因“博学有道”。周文王拜为师。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周王室论功行赏,封熊绎于楚蛮,划疆封界,国号日荆。荆楚的称号,早在商代就有了。《诗经》里称为“蛮荆”或“荆楚”。楚国为什么叫楚?又为什么叫荆?《诗经》里有“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荆楚与南乡是否有联系?楚,是否可作南方解?后汉史  相似文献   

9.
破与立的问题尽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其中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搞清楚。比如怎样在不同意义上区分破与立,即是说它们仅仅指的具有实践品格的行为呢?还是包括观念中的摒弃与预立?究竟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呢?还是先立后破、立中有破呢?……所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前近代的日本的社会实态,与中世纪欧洲相似,与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征相似,日本的幕藩制是东洋版的封建制度。这是19世纪中叶以降旅日欧洲人、欧洲学者以及旅欧日本人的共同发现。  相似文献   

11.
楚辞、汉赋之巫技巫法综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江汉论坛》2005,(12):100-105
楚人好巫,所以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楚地之巫所具备的才能分两类,一类是巫技,一类是巫法。巫技不需要通灵,巫法则需要通灵。巫技涉及到祭祀、乐舞、占卜、医药等,巫法则需要通过邀神、娱神,以达到祈福禳灾、慰鬼、驱鬼、招魂之目的。本文在楚辞、汉赋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文献资料对巫技巫法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能源奇缺的国家。能源问题历来是日本赶超欧美先进工业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然而战后(包括十年经济恢复时期在内),日本只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就在战争的废墟上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是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的矛盾的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略述拙见。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的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相容的问题,是当前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此,发表几点浅见,以求指正。一、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有些文章和学术动态报道,把人的哲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的争论,说成是,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人的哲学,另一些人不同意这种归结。但是,究竟有多少文章是主张“归结为”的呢?不同意的观点又都是怎样的呢?据我所知,在上述争论中,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一些人是主张相容的,一些人是主张不相容的。我个人是主张人的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相容的。就是说用哲  相似文献   

14.
陈金刚  李倩 《江汉论坛》2007,(12):55-59
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神"是楚巫首要的崇拜对象.出现次多的是"灵",表明楚巫在作法时多数扮作神样.灵的出现之多、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楚地巫风的一大特色.本文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对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是怎样看待日本文化的?我想根据我自己的认识来谈一谈。由于不是长期生活在日本,又不能经常地接触和享受日本的文化,因此在谈论日本文化的时候,难免会隔靴搔痒,有些看法甚至可能是奇谈怪论。这一点,我想在我谈论日本文化的时候需要声明在先的。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曾经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一万名以上(一九○六年)。中国派留学生到日本,是否象过去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文化那样,是来学习日本文化的呢?总的看来,不是这样。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速成学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讨论中,国民经济高速度与按比例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在很多方面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存在着意见分歧.例如: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更具体地来说,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呢?还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统一"或者"一致"的关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反映出速度和比例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由于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而造成的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主从关系?是高速度从属于按比例,还是按比例从属于高速度呢?等等.在这里,我们将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立法已明显表现出强化法院职能 ,弱化调解的改革意向 ,调解结案率仍一直居高不下 ?调解的存在果真只是传统的遗留 ,低素质法官的偏好吗 ?本文希望以过程性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 ,通过历史的溯源以及与邻国日本相似制度的比较 ,从解决纠纷的层面上而不是单从工具主义出发探讨调解制度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卢怡 《家庭科技》2016,(3):60-62
正在日本的中小学以及高中,英语教学会聘用外籍教师作为助教。那么,来日的外籍教师是怎样看待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学生呢?在日本当助教的波兰教师迈克尔以他多年的经验写了一本书,叫做《日本学校不同于欧美学校的地方》。下面给大家介绍书中描述的部分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留下了丰富的记录。研究楚辞、汉赋中所见楚人的巫风,对我们了解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一)单称“神”,达70例,详见注①。(二)单称“鬼”,得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②。(三)“神”、“鬼”连称,得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代南方的巴、虎方和荆楚,三者间相互关系及其在国名族称上是否有相通之处,过去文献多付诸阙如,颇难稽考其详。朱俊明同志在《古荆为巴说》中认为,荆楚不同族,荆应当是虎即虎方,而虎方是巴,故荆应为巴。这个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探索无疑有益,然而于殷周问史迹却未必能够相合。殷周之际的巴、虎方和荆楚,固属“小国寡民”,作用和影响或不至于很大,但其间的关系却涉及到先秦史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因而有必要对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