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烟台地区共辖16个县市,84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81万,占92.6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10人。 1949—1964年期间人口增长处于无计划状态,出生率年平均为32‰。1965—1970年虽然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出生率年平均为28.9‰。1971年以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年平均为17.2‰;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2.39‰下降到1977年的6.31‰(见表一)。近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世界上开展计划生育较早的国家。印度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控制,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大量预算拨款。印度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是有成效的,1965—198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19.9%,总和生育率下降18.7%。有些地方,如喀拉拉邦、卡尔那塔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等,计划生育工作搞得较好,人口出生率  相似文献   

3.
广水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国土面积26417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由20.9‰下降到7.27‰,按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水平计算,全市25年累计少出生了30万人,节约社会抚养资金150多亿元。尤其是近3年来,广水市年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64%,年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在7.59‰和3.23‰以内,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 1.不断推进以生育文化建设为主线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水市以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 四平地区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辖两个市、五个县,总人口为389万多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3人。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1岁,现有育龄妇女86万多人。1971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增长的形势初步得到了控制。1972年到1982年的11年间,全区少生了73万多人,人口出生率由1971年的35.22‰,下降到1982年的17.1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1年的27.88‰,下降到1982年的11.18‰。人口再生产状况已由建国后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发展类型。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讲一讲我们是怎样开展以“三普及”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三津村是广西南宁市郊区沙井乡的一个行政村,有965户人家,4690人,人均耕地1.16亩。1980年人均收入只有188元,计划生育工作也是有名的老大难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三津村告别了贫困,同时也迎来了计划生育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991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815元,人口出生率降到12.3‰,自然增长率6.34‰,计划生育率为91.4‰,连续三年无多胎生育。为此,该村被广西自治区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和“双文明单位”。 1987年前,三津村欠国家几十万元贷款,群众的生活水平很低,计划生育工作十分落后。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到三津村后,村党支部一班人深深感到,计划生育工作难,难就难在党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之间有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是个“穷”字。只有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彻底摆脱“穷”字,才能彻底摆脱计划生育的被动局面,才有利于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外动态     
“六五”期间,江苏省提前完成了“六五”计划中提出的一九八五年总人口控制在6,300万,人口出生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10‰以内的要求,全省人口发展已经纳入计划轨道。一九八五年末人口为6,213.5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06人,人口出生率为10.84‰,自然增长率为4.97‰,“六五”期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9.10‰,出生人数由一九八一年的100万下降到一九八五年的67万。“五五”期间共出生了472万余人。“六五”期间共出生了404万余人,“六五”比“五五”少出生67万余人,相当于一九八五年全省出生数。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五年这十五年间,如果按一九七○年生育水平推算,全省累计少生了1,400多万人,这为发展全省的经济和社会事业作出了贡献,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自70年代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口出生率在整个70年代的持续下降,到1980年,已由1970年的33‰降为18‰。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纵观整个80年代,人口出生率两升两降,即1980——1982年、1985——1987年的两次上升和1983——1984年、1988——1989年的两次下降(见表1)。对于8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升降波动,人口界从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实际婚内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印度从1978年到2001年,主要比率降低目标为出生率由33‰降到21‰;婴儿死亡率由129‰降到60‰或更低些,死亡率由14‰降到9‰。避孕率由原来的22%增加到60%。到2050年,把人口稳定在12亿以内,其措施是把计划生育同医疗卫生结合起来。对不实行计划生育的人予以惩罚。1976年的《计划生育法》规定:对二个以上孩子的夫妇不予提供贷款,不给提供工作住房的方便,不予免费医疗,不能享受教育津贴等;对执行计划生育好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做了较多绝育手术的医生、护士和医务人员颁发奖励和加补贴。劝说接受输精管结扎手术的人也给予奖励。另外,对“晚生”、“稀生”的  相似文献   

9.
一、新疆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新疆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区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与1975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从33.1‰下降到16‰,自然增长率从24.36‰下降到10.9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1,达到人口更替水平。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区累计少出生了300万人,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基本进入了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疆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揭阳县认真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努力消除干部、群众对二胎生育政策的误解和怀疑,把有计划地控制二胎生育作为全县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使二胎生育得到较好的控制。1986年全县共出生18,576人,出生率为13,99‰,完成了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人口自然增长率8.33‰,自增率连续三年保持在千  相似文献   

11.
“八五”期间,秦皇岛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现了人口出生率逐年稳中有降,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市共出生14.8万人,比“七五”少生5.3万人;人口出生率年均为11.69‰,比“七五”下降5.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年均计生率达到了97.01%,从199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授予该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近几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较多地放在“少生”这一环节上,对“提倡生一个小孩”政策的落实抓得较紧,并制订了一些适当的鼓励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出生人口中的多胎率。然而,全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来象预期那样有所降低,反而呈回升趋势。以1986年为例,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0.77‰,是近四年来最高的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08‰,比1985年提高了2.85‰。这固然与出生人口中多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计划生育试点工作会议四月八日至十三日在青岛召开.会议总结了一年来全省贯彻中央七号文件所取得的成绩,决定继续扩大试点县.去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5.8‰,少出生八万八千人,是建国以来出生率最低的一年.会议指出,根据中央七号文件精神,经省委、省府同意,曾在十四个县(市)、十七个乡(镇)进行了“间隔式”试点,今年试点单位拟再扩大二十个县.所谓“间隔式”生育政策,即农村只有一个女孩的夫妇允许生二胎.对“间隔式”政策的扩大试点是  相似文献   

14.
人口负增长──上海计划生育工作新起点刘永良1993年始,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这个变动预计比全国要早40年。在现行生育政策下,这一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199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47‰,死亡率7.53‰,自然增长率一2.06‰。人口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城市,几十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在成都的不断深入开展,到90年代初期,该市就达到了低生育水平。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成都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8;199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92‰,死亡率为6.33‰,自然增长率为5.59‰;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成都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0.90;2004年底,据成都市计生委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27‰,自然增长率为0.27‰,计划生育率95.65%。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计划生育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目前全市1孩妇女占已婚育龄妇女的比例达82%。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16.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升到21.01‰。潜在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从此拉开了帷幕。按现婚育模式推算,受长达十来年的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影响,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相应将要持续(1986~1997年)11年左右,出生高峰持续时间长是客观反映的一大特征。受1962~1970年历时9年的高出生率周期性影响,相应地1986~1994年历时9年的出生率也将会持续波动在计划生育控制下的相对较高水平上下;1971~1975年历时5年的出生率较大幅度下降,相应地使1995~1999年的出生率也将呈下降逐步加快的态势。在此,须指出的是全国各地差异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南郑县位于陕西西南部的汉中盆地,是一个山、丘、川兼有的农业县。总面积2849平方公里,辖9个区、68个乡(镇)、503个村,38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2195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多年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三为主”工作方针,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一票否决“三个一”的过硬措施,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992年全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23‰和7.16‰,计划生育率达到99.97%,全县无多胎生育。按70年代初的生育水平推算,全县少生12.8万多人。1992年全县财政收入达2.5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90元。  相似文献   

18.
一、建国以来上海人口的发展 建国以来,上海人口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其一是,全市出生婴儿的高峰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都早于全国。据历年统计资料,本市自1950至1957年的八年中,全市平均出生率为42‰,平均自然增长率33.7‰,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954年最高,出生率达52.7‰;自然增长率达到45.6‰,上海最早感受到了人口膨胀对城市的压力。1956年全国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时,上海积极开始宣传;1963年成立了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工作开始取得成效。人口的出生率由五十年代的高峰转化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低谷,在不到二十年的时期内完成了人口再生产模式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余杭县地处钱塘江北岸、杭嘉湖平原南端,面积1402平方公里,全县有55个区、镇、乡,总人口867289人.在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七五”人口计划,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七五”期间余杭县共出生60 580人,出生率从1986年的16.71‰,下降到1990年的11.73‰,年均出生率为14.30‰,比市下达指标低1.64个千分  相似文献   

20.
章锡贵 《人口研究》2001,25(2):72-75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自 70年代初期以来 ,全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按 1970年出生率推算的人口数少增长 50 0 0多万人。 90年代妇女的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1994年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山东人口出生率为 11 0 8‰ ,自然增长率为 4 81‰。如何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指导 ,做好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