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发展任务。自E.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之后,已有大量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概念解析、测量方法和相关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西方有关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的影响,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期发展的任务是确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错位。从主观方面看,错位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现实我和理想我认同与整合的分裂以及确立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从客观方面看,错位主要涉及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学校教育的偏失和不良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主要从建构健康和谐的自我同一性入手。  相似文献   

3.
自我同一性是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的一种统一感。同一性是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他观自我和环境知觉之间一致性关系的体现。对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对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他观自我的评价低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量表测量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少数 民族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正处于“权威接纳地位”和“同一性确立———权威接纳中间地位”两个阶段;(2)少数民族 中学生的自我投入的发展经历了“社会定向的现在自我投入”,“社会定向的将来的自我投入”,“自我定向的自我 投入”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自我同一性可以概括为个体追求内在的一致性、平衡性、连续性以实现自我统合的意识。大学生完成自我同一性对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有极大的作用。而根据研究发现,大学生尚未完成同一性,大部分正处于同一性探究的时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缺乏自我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缺乏了解。为促进大学生完成同一性,高校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是:重视人文课程的开设,发展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学要提倡讨论与探究,发展大学生主动性和认识水平;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各种指导,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鼓励大学生反观自己,调动大学生认识自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概要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此木启吾、加藤厚、张日昇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关于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内因理论为指导,在指出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健全人格关键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和根源,对达成自我同一性的三个途径,即培养一致的情感和态度、培养贯通的需要和能力、培养恒定的目标和信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 13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修订了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中文版,考察了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校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分离-个体化是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积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消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扩散状态均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发展阶段中对自我的一种感知、确认和整合,网络多元文化对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应在一种新的自我观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道德人格结构和发展的过程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它挑战了已有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本文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分析了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提出传统社会中的自我认同的塑造更多地体现了时间上的延续和秩序性,而现代社会中自我认同的塑造更多地体现了建构性,进而提出,以塑造自我为人本关怀的教育活动,应该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营造一种"家"的感觉;第二,具有丰富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秩序,它将怀疑原则制度化,从而使反思性选择成为自我认同的一个机制,而最能表达反思性选择机制的是"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选择的多样性和制度的反思性使得极端关注身体的反思性自恋成为自我认同的另一个机制,最能表达反思性自恋机制的是"生活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成见与刻板印象与女性自身的"负向自认",是女性真正解放路途中的一个悖论。女性的负向自认,包括"原发式"与"借助式"两大类型。前者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是由女性"社会性别"的弱势地位所决定;后者即可借助异性,也可借助同性,因而更具有女性自我心理补偿的学术价值。改变这种种不利于女性解放与成长的负向自认,既需要整个社会参与,也需要女性自身努力。女性自觉性的不断提升,是女性全面解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出现的叙述分层,大体可分为套层、并层和跨层三种模式,其中套层模式最为常见。叙述分层具有独特的叙事优势.尤其在表现女性寻求和建构自我认同的思考与迷惘方面,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叙述策略。对于女性作家而言,不同叙述分层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除了形式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从中传递出了女性作家们摆脱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和谐与平等话语体系的意图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从个体发展的视角谈民族语言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的语言对本民族个体的思维、性格、气质、情感的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引导个体认识自己、理解社会和融入世界的一把"金钥匙"。然而,随着主流语言与文化对民族语言的冲击以及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膨胀,目前社会上盛行"民族语言没有用"的狭隘观念,从而使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盲目地放弃选择民族学校。本文就从个体发展的视角浅谈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希望对人们转变狭隘的语言观和教育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语言素质的概念与构成理论,结合个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精神提出个性二语素质衡量标准的基本模式:(L%+C%)M%+W。这一动态、开放、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模式的实施应以全面、科学的需求分析为基础,确定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二语语言素质总目标水平,用于指导高校二语教学总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二语教学评价和测试,确保总教学目标水平的顺利实现。此模式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体现高校二语教育的共核,又强调不同专业学生二语语言素质结构中的差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克里普克关于个体本质的观点是基本合理的 ,一些学者对克里普克的本质观的批评是不得要领的。当然 ,我们认潍 ,个体的本质不仅包括了克里普克所说的个体事物的起源和构成 ,也包括了与个体事物的起源和构成有必然联系的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个体慈善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与外在的社会条件、宗教文化传统、现行制度和环境氛围有关,还受制于个人的经济状况、道德层次和价值追求。研究个体慈善行为的基础,旨在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个性的历程     
个性发展的历史,就是人自身发展的历史.个性发展有四个阶段:萌芽时期,从原始社会早期到对偶制家庭的出现,性关系在整个生产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次第排斥亲属通婚"的过程,人的个体性逐渐凸现;发育时期,从父系氏族公社到整个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人的依赖关系"对个性严重束缚;形成与发展时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关系和能力的普遍性形成了个性的个人,但由于"物的依赖性"导致个性的片面发展;自由个性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协调发展,促使人的物质关系、社会关系、精神关系、自身关系的解放,实现自由劳动,实现人的实践主体性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