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医学影像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微观形态学、生物代谢、基因成像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研究集中在分子成像、功能成像、细胞成像和基因成像等方面。分子成像基础研究的工具有基因重组技术、X线晶格成像、快速物质波谱分析、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和测试体内特异性分子成像。PET、SPECT、光学成像及显微CT/MRT/PET/光学成相等,适用于分子、基因的显像和定位。结合微创性操作的影像指导技术,指导病变的治疗和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即在疾病的功能性障碍发展早期识别病变,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愈来愈多的使用创伤性小,精确度更高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指导下的手术操作,是研究生命科学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张继春 《百姓生活》2013,(11):78-78
药物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在世界健康基金会举办的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活动上,专家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用药一定要避免一些错误的认知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传统的错误分类法、原因分类法和诊断分类法等三种分类法,提出了与它们相适应的作文批改策略,即用数码或代号标识错误,面授批改和伙伴校阅。传统分类法是按英语语法和用法的体系分类,其含盖内容全面,给作文批改提供可参阅的科学依据。原因分类法重视造成错误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有利于学生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角度排除错误;面授批改是原因分析的有效方法。诊断分类法是根据校阅者识别错误的策略来定义错误,由此把错误分为查询法、直觉法和理解法错误,该法的实用意义在于可通过伙伴评论训练学生诊断错误之能力,进而使其成为合格的校阅者  相似文献   

4.
短文听写一直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25名学生听写文本中所犯错误的逐一分析,发现学习 者存在5大类共14种类的听写错误:词汇错误、语法错误、漏写和添加错误、推断错误、顺序错误,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听力错 误类型一览表。利用此表,可诊断学生所犯错误,提高避错意识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06,(8):95-96
根据中国人群患病比例最大、人数最多、对生命危害最严重,以及当前医疗诊断和治疗最棘手的疾病,中科金美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结合有关医疗保健专家及接受基因检测者的意见、精心挑选出下列适应性强、指导意义重大的多发病、危重病及与人体强弱代谢有关的用药不良反应预测(涵盖近三千种临床使用的前关药物)等80种基因检测类别。  相似文献   

6.
早孕绒标本检查方法探讨喻芳近年来,早孕绒毛取材进行孕早期产前诊断,已成为优生科学的一个新技术。绒毛是胚胎分化组织,直接反映胚胎的情况,以绒毛为材料对遗传性代谢疾病、基因病、染色体病等进行产前诊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室采用孕期绒毛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对临床诊断进行分类编码,因此,诊断正确与否直接影响ICD编码的准确性。病案首页中疾病诊断项目是最核心的部分,同时是衡量医疗水平高低的依据之一,也是有效利用病案信息资源的关键。 由于目前临床医师普遍缺乏标准疾病诊断术语知识的培训,对国际疾病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了解不足,因而常常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名称的填写不规范、不标准,给疾病分类编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影响编码质量,造成临床检索项目减少,资料价值降低。本文就我院病案首页中疾病诊断名称填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以供参考。 ①解剖部位描述不清,如食管恶性肿瘤(C15.901),未注明具体部位是食管的上段(C15.301)、中段(C15.401)、下段(C15.501)还是中下段(C15.801);因部位不同,编码也不同。②习惯性错误,如将“甲状舌管囊肿(Q89.202)”写成“甲状舌骨囊肿”。③用笼统诊断代替具体诊断,如用“多发性创伤”代替具体部位损伤的诊断。④常用“××术后”作为临床疾病诊断,而不写明本次就诊的目的,就诊的目的不同,疾病的编码也不同。⑤诊断不明确,如心律失常,通过临床检测完全可以明确是房性、室性、窦性、阵发性、偶发性或频发性。不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势必导致疾病编码的不准确。⑥对因果关系的疾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 目前基于DNA的生物芯片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某些疾病的特定基因突变诊断。这方面的主要例子是Affymetrix的GeneChip,它的P53基因芯片用于P53肿瘤抑制基因的多态性检测;HIV基因芯片用于检测HIV-1蛋白酶基因和病毒逆转录酶基因突变;P450基因芯片用于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基因检测。Affymetrix还有许多此类基因芯片在开发中,如检测乳腺癌基因的BRAC1,以及用于细菌性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另外的例子有Hyseq的HyGnostics模型等。 另一个应用是检测正常细胞和病理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言错误被认为是目标语学习者提高程度的显示器。本文分析、归纳了外语“习得过程’中语言错误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它们的分类,进一步指出,对语言错误的研究,具有双重的目的:诊断和预测,对指导和调整外语教学内容和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人时刊》2006,(4):I0009-I0009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细胞核染色体上具有遗传功能的 DNA片段,是生命的密码。一些生命的存在或衰老形态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比如人类的生命、健康、疾病、长相、体重、肤色、性格、身高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诊断技术特别是病毒病的诊断,已经进入到基因组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水平。有人称核酸探针为“神奇”的探针;有人称之为“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第三代诊断技术”;J.A.Miller认为,疾病诊断到了最根本的地步,往往是一个遗传学问题,从病人或传染源微生物的基因着手进行医学诊断,也许是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引自《美国科学新闻》)。近年来,核酸探针的研究应用也十分活跃,许多疾病特别是遗传病和病毒病的诊断都迅速地应用了这一根本而又准确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天天 《社区》2010,(18):47-47
你将从父母那里继承什么疾病由你的基因决定。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几万对遗传基因,如果其中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不正常,就要看这一对基因里正常的基因与不正常的基因哪一个的作用更强。坏基因强而好基因弱的话,这个坏基因就是显性致病基因,下一代得到了这个基因,就表现为患有疾病;坏基因弱而好基因强的话就是隐性致病基因,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人可能终生不发病,但他们的孩子可能因得到爸爸妈妈各一个隐性基因而得病,通常孩子发病的可能性为25%。  相似文献   

13.
新专利法对农业生物技术专利申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可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并保护所得的科研成果。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式和专利申请快速增长的要求,中国于2009年底开始施行新专利法。新专利法对于动物和植物个体及其组成部分、转基因动物和植物、微生物、基因或蛋白序列、生物制品、诊断或治疗动植物疾病的方法以及上述内容的相关产业的应用等领域的专利保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突出了对遗传资源的保护,重视申请国外专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华人时刊》2006,(4):I0010-I0010
人的身体只是房子,而基因却是穿越无数代人一直在传承的常客。当现代科技翻开人类基因的天书时,才发现人类的所有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解码生命就是破译基因,今天我们依靠高科技手段通过对基因的检测,能够提前预知人的健康未来,能够预先让人采取防范疾病的措施。没有做过基因健康检测的人,对自己身体的未来犹如瞎子,很难有效把握自己未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对老年妇女急性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60例老年妇女急性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老年妇女急性下腹疼痛性疾病最终诊断分别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1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泌尿系统疾病1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3%,消化系统疾病3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5%,左侧髂窝脓肿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对老年妇女急性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单基因疾病的基因治疗、肿瘤的基因治疗和AIDS疾病的基因治疗三个方面介绍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7.
从单基因疾病的基因治疗、肿瘤的基因治疗和AIDS疾病的基因治疗三个方面介绍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8.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在书面表达方面究竟有哪几类错误?各类错误出现的频率又有多高?笔者根据郑州大学中级汉语班留学生作业中病句的原始纪录,通过诊断分析病因,加以归类统计,用以探讨中级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关于慢阻肺易感基因的研究主要针对COPD的发病机制而展开。目前认为可能的基因包括:α1-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3和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近年来开展的全基因组相关分析(GWAS)研究亦发现了新的相关易感基因,包括家族序列相似性基因13A基因、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等等,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目前,伴随着该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对T2D遗传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和对疾病关联基因的不断了解,越来越多针对T2D的研究将关注点对准了T2D的易感基因。本文将针对20个已经得到验证的T2D易感基因和其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内容包括T2D易感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和在中国人群中T2D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