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深层原因。对于学术来说,具体的观点和思想深深受制于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得到深刻的说明。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现象、观念不同,而在于这些现象和观念背后的话语体系不同。与古代汉语体系和现代汉语体系相对应,中国学术话语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学术话语和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两种类型。中国古代学术话语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从先秦至秦汉、从魏晋到明中叶、从明中叶到晚清三个阶段。中国近代学术话语的主体还是传统方式,但增加了异质的东西,这种异质并没有动摇中国传统话语的根基,异质只是作为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这个问题看来很好回答。可是有很多人并不懂。前些时候,《人民日报》上关于我的报道,说我是研究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误会。我没有研究古典文学,也不懂得古典文学,也没有教过古典文学;我只教过古代汉语,主编过一本书叫《古代汉语》。所以,我今天讲的是语言的问题,不是文学的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呢?就是古代的汉语。中国古代的语言,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古代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定型样本,对中国现代哲学语汇有一个体系性的呈现。从中国哲学语汇所由来的西文原词和定型的现代汉语两个方面,对艾著中的哲学语汇进行语言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语汇体系呈现这样一些特征:由古代汉语呈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灵动的语词形态,转变成了由现代汉语呈现的现代哲学的确定明晰的语词形态;由古代汉语呈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强调整体功能的语词词性,转变成由现代汉语呈现的中国现代哲学强调构件组合的语词词性;由古代汉语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注重虚实相生的语词词性,转变成了由现代汉语呈现的中国现代哲学的实体逻辑的语词词性。在中国哲学世界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语汇所负载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根本精神,被具有西方语言特性的中国现代哲学语汇遮蔽了。但从另一角度看,中国现代哲学语汇在某些方面又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的推动和鼓励。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表层象征系统和深层象征系统。表层象征系统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象征类型,它包括行为象征、实物象征、言语象征、数字象征和颜色象征等;深层象征系统是内隐的、本民族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或"无意识结构",并分析了二元结构、三元结构、五元结构和八元结构思维模式。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象征是人们各种观念、信仰、制度的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深层象征系统,也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的基本的礼俗、制度等都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规定的,并不是随意创造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类系统和思维模式根源于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古代汉语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典籍传承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古代汉语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相当宽广,其中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的知识,在这些方面还涉及到一些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知识,是一门知识丰富的课程,这正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在。当前随着人们追求传统文化日益增加,在古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来,我们必须把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阐述清楚。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讲授的是古代语言文化知识,远离社会现实,内容枯燥无味;而在当今计算机热、外语热、经商热、公务员热的冲击之下,古代汉语教学更是步履蹒跚。面对如此境况,古代汉语教学必须整顿,教学质量方能提高。笔者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多年,为了让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登上新的台阶,不揣浅陋,胪陈几条如下,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十分重要 的基础课、工具课。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打 开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宝库,要对古代中国社会有所 了解并进行分析批判,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水 平。古代汉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历史、古代文学、 古代哲学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师范专业的文 科学生,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史教学方面的工作, 这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古书的能力,需要对古代文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帝制国家解体和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变革与政治文化转型表现出彼此推动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其中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变无疑非常重要。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有很大差异,甚至存在严重冲突。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形成解构了传统中国的天下国家观,是建立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同时,公民观念的建构冲击了传统的臣民观念,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变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适应了中国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老子》和《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研究的目的在于发掘《老子》、《庄子》与中国文学的深层关系,这就需要超越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运用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哲学的高度进行观照,从比较与反思的视野超出“美学”之外来审视作为中国文化主要精神源头之一的老庄思想具有的一种“元文学”意义,它确立了中国文化系统中语言与存在之间的基本意义关系,这不仅是文学书写展开的基本前提, 也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方写实主义文学观在中国的落实,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的支持。胡适等人对古典文学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与写实主义文学观念之间的冲突的不满。在对文言文学表示失望时,他们曾经把目光投向古代的白话,然而后来发现,古代白话的许多表达方式仍然与写实主义文学观念的要求相差很远。现代汉语建立的过程,实际上是以西方语言为样板对古代汉语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语的写实性得到加强。没有这一变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写实主义文学在创作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文言是汉语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资源.应当高度重视文言的文化功能,把文言教育与提高汉语汉文化的认知能力联系起来,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塑造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学界一直比较重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这项研究,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将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作总体观照把握的综合性研究,断代文学的地域性研究,地方文学研究以及专题性研究.各类型中都建立了一定的范式.这些类型和范式是我们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必要思路与基础,对于研究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词汇教学是医古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词汇解释的准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整个句子乃至篇章文意的理解。故而在词汇义项的选择上需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文法,做到文理兼通。段逸山教授所主编的七版《医古文》教材较之前版,已经有了长足的改进,但其字词在注释方面仍有可供商榷之处,故引古人例证,作一家之言,以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4.
训诂学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语义裁断,决定取舍,避免盲从;还可以在疏通文意、阐述语法、分析文本结构、阐明修辞、说明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古时的典章制度方面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教育需要怎样的古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中语文教育进行了重要改革,给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高师教育今后培养怎样的语文教育师资问题尤为突出。文章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应对提出六点建议:认为古代文学教师的配角角色应重新归位;古代文学教学重点需重新定位;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文论修养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中学古文教学形成有意义的链接;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论不休,认为它是从古巴比伦王国传入中国的。然而,在四川广汉古蜀国出土的大量含有十二生肖的玉器,则证实了中国十二生肖起源产地并非古巴比伦,也非世界其他国家,而就在中国四川广汉古蜀国。这是在中国以前考古遗址中从未发现过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该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王先生未注而《商榷》误注;王先生注释欠妥,《商榷》的注释也待商。另,《商榷》中排版或引书上有错误。  相似文献   

19.
“古史辨”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遵循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上古史进行了科学、严谨地考辨。其成果不仅对中国古史研究作出了科学的结论,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古代文学史、民族学史、民俗民间文化史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科学方法。古史辨派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辨伪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辨伪,才能“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文学在教学及其改革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教学时间压缩、将文学史人为割裂、文学史与作品选分离等,都是古代文学课程进一步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应该以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完善科技教学手段、培养师生问题意识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适应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