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历史系副教授行龙所著《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零3千字。本书第一次从社会史的角度对中国近代人口史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七章:人口数量的演变;过剩人口问题;人口分布及其流迁;人口城市化;人口诸种构成;近代人口思想述评;历史的延续。作者努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将人口问题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并将人口问题和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分析论证中,作者还注意吸收人口学、社会学、社会史、经济史、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对中国近代人口问题作了探讨。其中关于近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过剩人口的特点与影响,社会动乱与人口过剩的关系,中国近代人口城市化的特点与模式等问题,都是作者首次提出。它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而且从另一个视角加深了人们对半殖民半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揭示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一般原因和社会原因,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现代机器大工业所特有的经济周期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一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社会原因。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既有马克思分析的一般原因,又有中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我国学术理论界过去对马克思论述过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与中国现代化的出路董宝训“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但是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学术界却一直未能形成一种大家一致共认的较为权威性的阐释。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多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构成成分复杂的政治文化思潮。它发轫于鸦片战争,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不仅是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武器,而且是积极推动中国近代政治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作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们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本文拟对此问题阐述一些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方家。“民族主义”是在长期的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对本民族和异民族的一种情感、态度;是对本民族的一种体认、爱护阳对异民族的一种疏远,排斥;是一种把本民族的利益放在一个至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过;“工人人口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过去学术界对这段话没有什么不同的理解,都认为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不可能成为一种共有的规律,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形成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洪亮吉人口思想的主要论点: 1. 人口增长常快于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增长。2. 人口过剩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3. 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两个方法: 其一是“天地调剂之法”,它是指水旱灾害和疾疫流行等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口的死亡,从而减少过剩人口;其二是“君相调剂之法”,它是指政府可以采取的种种调控人口的方法。本文又对洪亮吉的人口思想作了历史、客观和辩证地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贵州民族地区仍处在“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阶段马克思在1853年撰写的《强迫移民》一文中,从分析当时移民问题入手,考察了人口发展与生产力的关系。他根据“过剩人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要求减少人口,借助饥饿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所讲的潜在的过剩人口应怎样理解?在许多教科书中,都将“保有一小块土地”作为特征加以表述。例一,潜在过剩人口“是指那些在农村中多少还有一小块土地,靠经营这一小块土地和打短工过着艰苦生活的人。”(《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例二,“这是指农村失业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所以是潜在的,是因为他们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页)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曾否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否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是经济史学界一度争论的一个问题,迄无一致的意见。而这一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它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继续研究和讨论。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意见,错误不妥之处,尚请同志们不吝赐教。一、对“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民族市场”不同理解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民族反省”思潮是一部分怀有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士,面对民族战争的失败,在严肃地比较中西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上的明显差距的基础上鼓吹、形成的。这一思潮带有设计“救国方案”的性质,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界的进步是合拍的。由于这一思潮的启蒙主义色彩特别浓厚,所以在社会政治观点上趋于认同改良主义。这一思潮的思想方法,除了“形式主义”的缺点外,也含有某种论争策略(即有意的矫枉过正)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 ,四川成为移民社会。大量移民的存在 ,成为潜在的过剩人口。随着自然灾害的毁坏、人均耕地的减少、洋货的冲击、土地恶性兼并以及川省农村超经济的剥削 ,致使农村人口相对过剩 ,形成四川流民。给近代四川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任何类型的社会文化都会体现出某种形成和发展的进程。这一进程中的变化和持续现象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它与理论物理学和哲学意义上的时间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与主观因素相融合的“认知”范畴。它构成了具体社会文化的基本要素,同时又表征这一文化及其主体的历史趋向。这就是说,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和理解形式,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传入中国,其社会影响远大于科学影响,哲学思考远甚于科学研究.但这种解读不是释义上的流误,而是一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深刻反思.正是这种反思.使中国哲学告别了封建时代的古典形态,形成了颇具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近代进化哲学.它探索和回答了当时正处于内优外患的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用物竞天择、善变应天的思想观念唤起国人救亡图存的激情和信念,推演出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同时,它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学术研究》1988年第6期载文介绍史学界的一场争论。毛泽东“两半”论的权威面临挑战。中国近代社会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过程,因此,确定这个社会的性质,并据以理清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毛泽东在1939年著《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史学家把这一概括作为近代史建构的指导思想,而“两半”论也  相似文献   

17.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但对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却不够注意。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太平天国将拜上帝教与其封建政权相结合,形成了类似“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够客观的。实际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中国近代人口演进的历史轨迹──《中国近代人口史》简评茅家琦,池子华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今日的众多人口,是历史地形成的,它有着自己的昨天和前天。中国人口的昨天,亦即它在近代的历史发展,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术理论界考察的重点。然而,事实上,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一)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论》中指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页)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然不可能解决;列宁、斯大林也没有明确论述这个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上的一个新课题。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曾经讲到这样一段话:“如  相似文献   

20.
严格地说,中国近代农业思想是伴随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形成过程和理论特点,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动的复杂性,反映出近代经济思想演变的曲折性。近代农业思想有哪些特点?它与封建农业思想的区别何在?它的发展脉络怎样?它对今天的经济改革有何启示?对这些问题,本文试略陈个人管见,以此引玉。怎样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农业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和商品倾销,一些改良派经济学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