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林彝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石林县以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正积极走向国际化品牌,而产业化发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审视石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其存在着民众保护意识淡薄、民事保护薄弱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宣传,努力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性;积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民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旅游进程往往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旅游开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其中的深刻原因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形式。旅游开发的历史效果必然地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把握旅游开发的三个维度,从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资源属性的关系处理上寻找保护与开发的路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完整把握其历史环境遗存、传承载体和精神内质三个内涵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区域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性、保真性和系统性三个重要原则及保护存续空间、优化传承机制和增效社会价值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对齐齐哈尔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很多优势。可以从博物馆功能和优势的发挥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场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的关键就是构建和保护适宜的生态场.具体地说就是:构建意识场,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环境;恢复生活场,恢复和保留有关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基础;优化文化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优化文化的运作环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善物质场,进行多渠道投入,探索新的运作方式,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物质环境;保护自然场,重视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保护美丽、富有特征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样性、可持续性、原真性既是文化遗产领域相互关联的重要话语,也是文化遗产保护最基本的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确保不同文化享有平等的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即让文化多样性状态得以延续,包括原真性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探讨与实践,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认知的深入与观念的改变,促进全球文化遗产界进入(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并进的新阶段,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它既标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与国际体系的接轨,更标志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的整合体,其本质是非物质性的活态文化,并依附于人而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的物质产物和作品只是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应区别于文化本身对待。保护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做了概括性的描述,尚不能全面认定和科学保护,立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性必须以群体特征差异为前提,在认知文化本质和具体形式的同时,考究遗产相对性是确定文化遗产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界定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是法律有效保护的关键。本文从比较法角度,论证了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应包括精品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论文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几个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就“非遗”保护要不要“原汤原汁”、“非遗”应不应该市场开发等问题作了讨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联系密切,两者相互依存;非物质文化包括精华与糟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非物质文化的精华部分;本文反对在“非遗”保护中过分强调保持“原汁原味”,赞成对“非遗”做生产性保护。  相似文献   

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群众性、脆弱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具体保护中创造性地采取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