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著名学者雷蒙德·阿朗在《历史哲学导论》一书中说过:后人论史得力于“后知之明”。意思是说,后人可以根据已知之“果”,推见未现之“因”。但是,“后见之明”也往往容易被后来累积的成见或偏见所蒙蔽或歪曲,以致不能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角来观察戊戌政变后的康有为,他既是思想上的异端(维新对革命),又是政治上的敌人(立宪对共和),自然会产生“反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优时七上清帝书”著名的“公车上书”,是康有为七次上书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也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很精彩的一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因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惨败,日本迫使李鸿章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款二万万两。消息传出,举国震怒。康有为正以举人身份在北京参加会试,对  相似文献   

3.
主观唯心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理论归宿和基本形态。康有为的主观唯心论以其浓厚的伦理学倾向而别开一境。他一方面从先秦儒家的"不忍人之心"入手来挖掘人先天善性中的主观精神,另一方面又赋予"不忍人之心"以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内涵,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向封建伦理纲常和旧制度公然宣战,在中国近代社会吹起了一股思想的飓风。戊戌政变以后,随着康有为由积极的改良派转向反动的保守派,他的主观唯心思想又成为历史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1858——1927年)的主要著作之一,成书于1901——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全书出版在康有为死后的1935年。《大同书》出版虽然比较晚,但从康有为的诗文、自编年谱以及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有关记载看,该书的思想在戊戌变法前已形成。晚年,康有为又根据他所接触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空想社会主义,对该书的思想进行修改和补充。《大同书》幻想一个所谓“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并企图以“不忍人之心”为思想基础,用改良主义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撰述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两部宣传维新派变法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的珍贵资料。它们的刊印,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褒贬不一,成为近代中国争议最大、影响最深的著作之一。对于它们的积极  相似文献   

6.
<正> 《大同书》是康有为一生中的主要著作.康有为所设想的通往"大同世界"之路,始终与妇女命运紧密相连,而且他把"明男女平等各自独立之权"作为去"九界"、进入"太平之世"的起步之点.因此,实现男女平等、争取妇女解放,不仅是《大同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康有为全部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学伪经考》的所谓考辨“伪经”,是以“西汉之说”为判定标准的。但是,从史学的立场分析,康有为的以纬书出于西汉之前,归为西汉之学,并将《史记》中与其结论不合的史料说成是刘歆的作伪,都是难以成立的,而且康有为的说法本身就存在自相矛盾。所以,康有为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以西汉之说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日本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的日本观臧世俊康有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他青年时代就关注日本的明治维新,认真搜集日文书籍。甲午战争之后,他更加注重对日本的研究,并毅然提出“以强敌为师”,推动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他又亡命东流,得以亲眼目睹日本的状况。本文拟就康...  相似文献   

9.
一、大同思想和《大同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最早形成于1884年。当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作为知识分子,他急切地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挽救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青年时代游历香港的见闻,让他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作为近代维新派的重要人物和追寻民主的先驱,其民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康有为的民权思想的确立基础是平等思想和立宪制度,其实现条件是中央设议院和地方自治,其最终归宿是建立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多次谈到宗教问题,有的同志据此认为康有为所设想的大同世界是宗教世界.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康有为宗教观的实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作为维新派的主要领袖,他是戊戌维新的实际领导人。在康有为的一生中,戊戌维新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高峰,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这是他一生中的主流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应该是评价他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 本文拟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浅述戊戌维新时期的康有为。  相似文献   

13.
修圆慧 《北方论丛》2007,(2):101-104
康有为参合中西自然观,改进了中国传统的气本原论,使中国本原论更加丰富和具体。康有为提出的世界可知和“兼天人而用”的思想很有见地。他对自然所持有的同情、谦虚、亲近的态度包含着合理的成分。诚然,他的自然观还很不完善,但对中国自然观的发展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接洋务运动,下启资产阶级革命的戊戌变法重要人物康有为在清王朝的血腥镇压下,于1898年9月化装由京逃沪转港赴日。在他辗转出逃中,历尽风险。当他在上海换船时,突然发现,他的对面坐着清朝一品大员,而且立刻认出了他。此人就是当年以19岁点翰林的袁励隼。虽说他少年得志至此,在朝廷看来,不过初出茅塞。当时如能递解  相似文献   

15.
马洪林 《学术研究》2003,2(10):92-98
康有为的文化观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文化形态 ,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康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更是吸纳外国优秀文化的先行者 ,他在向西方寻找文化真理时并未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构建的中外兼容的文化思想体系 ,犹如流淌的河、博大的海。通过解读他的文章理论、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 ,可以小见大 ,在文化学上有“以蠡测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文化的差异增加了商务交流的难度,常常使得谈判者双方产生并加深误解。本研究对国际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应对文化差异的三个策略:文化适应、文化规避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帮助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使国际商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研究较为深透,而对其科技思想的研究则不够充分,本文则是对康有为科技思想研究的专文。文章认为,康有为的科技思想是他丰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科学的重要性,尖锐地指出了中国国弱民穷是由于科技落后造成的,并就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传统乃至教育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康有为还提出了发展科技的具体主张:设立学会以开风气;大译西书,创办报刊,以使科技思想深入人心;开办博物院和型图馆以开民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为我用。康有为的科技思想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史上应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正>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中的领袖,是那个时期的思想界一位特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近代一位重要的诗人.解放后,我们从某些政治概念出发,硬以戊戌变法为界,将康有为的诗分成进步和反动的两个部分,并对他后期的诗作几乎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是不公允的.为了全面地、正确地评价他的诗,我想谈谈康有为戊戌后的海外诗.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于政变前一日乘轮离京、逃亡海外,由香港而日本,由日本而东南亚,再至欧美诸国,足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大书法家。他长期研读碑板,并师法《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云峰山》等秦汉书法,形成雄奇飘逸,苍劲浑朴的书风,被人称为“康体”。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相对主义理论,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改良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研究他的哲学思想时,不应忽视他的相对主义理论。但过去在学术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即使注意了,也是一提而过,没有展开,因而至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写出这方面的文章来。本文试图就康有为的相对主义理论,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