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考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的<康有为与保皇会>(以下简称<康>)收有<高山致康有为书>一函,写信人以康门弟子自称,信中言及诸多保皇会内部要务,但"高山"却鲜有所闻.事实上,"高山"就是南海门下罗普.  相似文献   

2.
1898年9月,戊戌政变。慈禧太后“训政”,光绪帝幽囚瀛台。六君子血溅京师,康梁漂洋东渡。维新运动夭折。康有为蹈日本而哭庭,走英伦而号救,转辗再赴加拿大,与李福基、冯秀石等人创立保皇会。保皇会因之保皇而声名狼藉,为世人所不齿;史家对它也很少涉及,褒贬各异,见智见仁。殊不知保皇会在保光绪皇帝的同时,却洋溢着真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本文拟就保皇会的“忠君爱国”问题,试作简略评说,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以往认定康梁维新派在戊戊政变后由进步、先进转向保守、落后,主要是立据于两个不争的事实:一是此时康梁维新派在实践行动上成立保皇会,武装勤王;二是在思想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于1993年11月在广东新会、南海两市举行的“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者经过对这两大事实的讨论和辩析,认为这一定论是有失偏颇的。关于“保皇”问题c与会者指出,以往认为康梁维新派成立保皇会进行武装勤王,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是康有为等人对光绪报思的行为,这只看到事实的表象,而没有抓住本质。第…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马洪林近十余年来,对康有为的研究与评论,成为史学界的一大热点,康有为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重新被中国学术界所承认。1996年7月23日至25日,由青岛康有为研究会、青岛社会科学院和青岛社会科学联合会召开的“康有为与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陈焕章早期活动与思想发展与康有为一派的政治活动息息相关.万木草堂封禁后,陈焕章受康有为影响,创办昌教会.科举将废之际,又秉承草堂务实风尚,参加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在保皇会求才的号召下,陈焕章留美,归国后成立孔教会,以实现康有为的政党政治意图.陈焕章的经历及思想发展,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努力学习西方,同时不忘保留民族文化遗产,即在“妄自菲薄”与“深闭固拒”之中寻求新道路,以达到重塑民族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1993年11月23~27日,在广东省新会市和南海市召开了“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坟研讨会”,这是首次以戊戌后的维新派为主题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由《历史研究)杂志杜、《近代史研究》杂志...  相似文献   

7.
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借助日文大量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因而思想大变,他自己说:“自居东以来,广搜日本书而读之,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康有为辗转日本和加拿大,思想停滞保守,在海外鼓吹“惟我皇上圣明,乃能救中国”。一八九九年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宣称要变法“非仁圣如皇上不可”。自此,康、梁思想日趋分歧。为了进一步探讨戊戌后到一九○二年间康、梁在海外活动的思想脉络,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一1896年戌戍变法的失败,已經表明了資产阶級的改良主义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并未因此改弦易轍,还是在加紧进行“保皇”活动。他們感到:仅仅依靠“光緒皇帝”这块傀儡牌子,終究敌不过实力雄厚的后党。因此,他們逃到海外以后,积极进行新的部署:一方面为創設“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組織保皇会,以利祿爵位来诱引海外华侨忠君保皇,梁启超并在横濱  相似文献   

9.
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之际,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南海市政府、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康梁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5日至17日在康有为的故乡———广东省南海市丹灶镇举行。...  相似文献   

10.
由青岛康有为研究会、青岛社科院、青岛社联主办的“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23日至25日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社会科学院的康有为研究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及康有为研究的现状与走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戊戌变法失败,到一九○三年革命与保皇两派正式分野,梁启超取代了康有为,成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特别是舆论界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已是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对其历史作用的评价,我国史学界长期将他和康有为并称为顽固反动的保皇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绊脚石”,并且认为梁启超更狡猾,更善于伪装,因而“在群众中起了很恶劣的影响”。粉碎“四人帮”后,李泽厚同志一反传统之说,在《梁启超王国维简论》中认为,这时是“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的黄金时期,是他一生中最有群众影响,起了最好客观作用的时期”。令人耳目一新!这对正确评说梁启超有重要意义,已被史学界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赞同。进而又有人提出,保皇派的帽子也“应当从他的头上摘掉”。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具体事实来考察,梁作为保皇会副会长,从事过保皇会活动,摘掉保皇派的帽子是不可能的。那么,一个保皇派,又是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而且做了当时迫切需要而又为革命派所重视不足的思想启蒙工作,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认为,这是由此期间梁启超思想上的两次反覆,即先后有两次较大的突破,冲出了康有为思想的藩篱,从而奠定了他作为本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同时又先后两次还原,与康携手,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掉保皇派的立场所决定的。拙文准备仅就这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1909年5月,在广州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刺杀案;广西振华实业公司的创办人刘士骥刚从美洲招股返国不久,在广州的寓所为一伙刺客所杀。刘士骥其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无足轻重的人物,但他的死却与一些重要的人与事联在一起。本文即欲透过这宗刺杀案分析康有为保皇会在海外经营商务的成败及其内部的纷争与冲突,藉以考察辛亥革命前夜海外立宪派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正> 由青岛大学、青岛康有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纪念康有为先生逝世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4日至7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关于康有为的评价。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戊戊变法以后康有为日趋堕落,成了历史的绊脚石。在这次讨论会上,有的学者仍持此说,但大多数学者持有异议,其中有的原来力主此说而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之后现已放弃,认为康有为在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近代化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近代化观的演变吴乃华甲午战争是康有为近代化观的转折点,它使康有为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此前的近代化。在中日对比的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了变政的主张,他融中学西学、民主民本为一体,创立了一种新的近代化观。这一思想缩短了中国与世界进步潮流的...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前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深刻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当年,贵州人士曾积极参加戊戌变法的有关活动,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18行省众多应试举人进行“公车上书”时,其中就有贵州举人。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参加聚议的1300多人后“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数百人道取回知单,实际签名者只603人,贵州举人则有95人,占此总数的1/6,在18行省中为第二多者;1898年,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时…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戊戌变法的领袖、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逝世六十周年,青岛市康有为研究会于1987年11月4日至6日,在青岛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共40余人。与会学者就关于康有为的评价、康有为的思想,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研究康有为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见解。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试析康有为的变易思想甲午战争前后,康有为的变易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甲午战争之前,康有为已经开始论述改革的必要性,但囿于眼界,他的变革依据仍然局限于“天变”的传统范畴之内,他所选择的变革也没有摆脱皇权的窠臼。甲午战争的惨败促使康有为以新的角度审视了中...  相似文献   

18.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郑祥玉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字广厦,又字长素,号更生,清末维新派首领,古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康氏在书学方面,写出了《广艺舟双楫》,提出了系统的书学理论。这里拟就康氏书论中的法古思想做一探讨。康有为早年对楷行...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导火线。房德邻《戊戌政变史实考辨》提出质疑,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①。其论据为:一,据袁世凯《戊戌日记》的记载,袁世凯初五日晚向荣禄告密时,因为需要商量一个“保全上位”,避免外国干涉危险的稳妥之策,致未能在当天及时向慈禧奏报,而拖延到初六日政变消息传到天津以后才奏报。二,八月初六日清廷只是下诏捉拿康有为和康广仁,并未下令捕拿谭嗣同。这说明当时未得到谭嗣同“谋逆”的密报,如果已得密报,则必捉拿谭嗣同,或者采取另一种作法,连康有为也不捉拿,以免打…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思考未来的思维轨迹──“公─平─一”任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大同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学术界在评价康有为所设想的大同社会的性质问题时,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总的特点是把大同思想的出现看作是单一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