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与审美接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曾经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他认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读者体验才最终实现。因此,图书能够实现其价值,也必须通过读者的审美接受来实现,所以,关注读者,了解读者对于出版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每一本图书来说,审美接受发生于读者对作品的认识和了解,是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待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响下展开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相似文献
2.
曹林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
属于"象征世界"的中国园林代表--江南园林的审美接受,有别于西方园林的景观审美,接受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期待视野".本文主要从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审美心理和审美视阈三方面论述江南园林的审美接受. 相似文献
3.
孟修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4):51-56
作为文学经典的屈骚,深刻影响着刘基的文学创作.刘基对屈骚的审美接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屈骚体"艺术形式的选择,二是对"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认同,三是对"惊采绝艳"浪漫诗风的传承.他在接受"屈骚体"的艺术形式、"香草美人"的审美意象、"惊采绝艳"的浪漫诗风的同时,赋予了新的内涵.他在自己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以其对社会、人生与自然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创造出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艺术境界.刘基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屈骚的审美接受,是成就其"千古人豪"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略论童话的审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75-79
本文就近期儿童文学界较为关注的童话审美接受问题作了探索,在肯定"童话的接受对象无疑主要是小读者"的前提下,客观地对童话接受的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剖析,为童话创作的接受预设提供了许多意见。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影视剧日益成为审美文化的主流,但审美接受的负面效应使影视剧呈现出某些弊端。因此,我们要反思当代影视剧的弊端和忧患,展望影视剧的发展前景,建立既能满足普通大众娱乐要求,又能表达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的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剧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德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74-75,81
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影视剧日益成为审美文化的主流,但审美接受的负面效应使影视剧呈现出某些弊端。因此,我们要反思当代影视剧的弊端和忧患,展望影视剧的发展前景,建立既能满足普通大众娱乐要求,又能表达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的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剧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最终环节。文学文本存在极具张力的开放性空间,为误读文学接受中的审美启迪价值建构文学文本的审美视域和文化意蕴。历代读者对文学文本的多维误读,不仅构成对文本永无止境的审美阐释视域,也为文本价值提升铺路搭桥。文学文本审美启迪作用,往往取决于它被"背叛"的程度有多大。文学接受中审美"发现之旅"的填充和误读的"背叛"性超越,使文学文本审美意蕴的"负氧离子"递进式增值和扩散状弥漫,更加鲜活地释放出文学生命的宝贵价值。因此,深刻认识误读的审美启迪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瑀钦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历代韩国汉文学的形式与内容,都跟中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朝鲜时代的乐府诗,三国时代的五言古诗,统一新罗时代的近体律诗和骈俪文,高丽时代的贯道与载道古文,近世朝鲜时代的性理学与实学思潮的文学等,都是韩国文学接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具体体现。从这一历史过程来看,韩国人对于先进文化具有较强的向往心,并且在接受过程中,能够采用选择、取舍的眼光加以融合、创新,显示了韩民族的自主精神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蒋继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3-95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丽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接受者在阅读中,通过兴趣选择与自己有认同感的作品,再纳入“期待视野”,与之交流对话并对该文进行丰富多样的尖锐化和整平化的处理,实现重新塑造。他向世界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主动性和接受权力的主体,他时时运用这种权力对世界进行选择与创造 相似文献
11.
宫春洁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
后现代主义在当下社会中引发的文化思潮使得处于国际后现代文化背景之中的当代中国电视剧呈现出了特有的艺术美学表征以及独有的审美特征.而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热播恰恰体现了当下的中国影视审美仍是以保护主流意识和弘扬主旋律为主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后现代所极力解构的审美诉求.这些审美特征包括题材中充分表现"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镜语表达中时刻渗透"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以及在整部作品中着重表现的民俗性审美等.这些审美特征使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日益娱乐化、平面化、大众化的影视观赏语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美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阚功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2):36-38
自现代至当代,散文的创作、批评和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从散文"规定性"的打破、"停"的审美接受和"虚拟"的陶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散文审美特征的嬗变所带来的读者审美接受的嬗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场和读者促使散文走俏,同时也致使散文堕落,对此散文作家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并适度引导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罗马文论中对审美接受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力求凸显创作者的话语权力,这与文学接受理论中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倾向迥然相异,这主要是由于理论视角和文艺价值观的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阚功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6-38
自现代至当代,散文的创作、批评和阅读都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这里从散文“规定性”的打破、“停”的审美接受和“虚拟”的陶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散文审美特征的嬗变所带来的读者审美接受的嬗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场和读者促使散文走俏,同时也致使散文堕落,对此散文作家要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并适度引导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5.
韩国恐怖题材电影以其贴近生活的真实,洞察人性的弱点,以及独特的风格和内容,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赏和审美心理感受,使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胡庆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142-144
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戏剧审美接受心理动因的形成。根本地、内部地影响戏剧审美接受心理动因的因素可包括美感享受、原型触发、接受主体心理定势、审美心理需要等。各种因素对戏剧审美接受心理的形成各自起着一定的作用 ,几种心理因素的作用过程便是戏剧审美接受心理动因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曹继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5):104-106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同时也体现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无论从艺术接受的本质、特征上看,还是在艺 术接受的活动过程中,都始终离不开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存在于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8.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0-347
《金瓶梅》的文本接受是"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金瓶梅》问世后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排印前,袁宏道、袁中道诸人对于《金瓶梅》的接受情况。这段时间,读者对《金瓶梅》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作者的各种推测,对小说文本的称赞或毁谤,对小说的批评与棒杀等。自《金瓶梅》出版后,对其文本一直存在着赞扬和贬斥两种倾向,褒之者认为该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世情小说,毁之者则以"淫书"目之。但《金瓶梅》却没有因被贬抑而堙没,而是一直流传不衰,自20世纪初开始形成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9.
梁归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1-4
对花袭人的审美接受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迁而产生歧异,也由于曹雪芹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留下了艺术空白。多元的审美内涵体现在袭人的形象中,袭人姓花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其实代表着薄命司三等"册子"中所有女儿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20.
电影《缉魂》改编自科幻作家江波的小说《移魂有术》。影片巧妙借助科幻元素,以警匪破案的剧情,探讨了科技与人性的伦理冲突。电影套中套的反转剧情设计、缠绕而奇妙的人物关系、交叉蒙太奇的多重组合手法以及犯罪执念与人性救赎等主题,都是对“隐含观众”审美期待的激活与唤醒,契合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这也是其成为新锐电影的流行之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