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野的家庭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礼仪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家庭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基础,是公民礼仪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应该建构现代家庭礼仪文化,分阶段实施礼仪教育方案,区分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延伸教育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公民礼仪素质。  相似文献   

2.
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 ,是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文章通过举例、比较 ,认识礼仪的作用 ,以论述礼仪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礼仪是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上 ,社会制度对他地位和作用的规定及角色的认可。人生礼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人生礼仪的性质与功能 ,对其中的精华部分 ,采取保护措施 ,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是我们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于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它能有效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凝聚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但是,不可忽视当今面临的问题:礼仪文明缺失、礼仪被赋予功利化色彩及礼仪在教育中的缺位。我们在构建中华现代礼仪文化时,须慎重地对自身传统礼仪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精神、内蕴进行挖掘和提炼,从而理性地借鉴西方礼仪中具有时代科学性、合理性的因素,使中华礼仪文化不断充实并获得新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符合道德精神的行为范式。中国现代女性礼仪的构建要体现现代中国伦理 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为基础,形成义利统一、公正平等、自尊自律的价值观念体系和以平等、尊 重、宽容为基本原则的礼仪规范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礼仪教育和文化培植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引导者。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普通民众的言行举止方面。作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包含礼貌以及礼节等内容,是现代社会人与人、社会、国家之间交往互动的重要“介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际交往应该自觉剔除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在个人层面的交往互动上体现诚信和友善,在社会交往层面上体现平等自由,才能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文明和谐共处。因此,现代礼仪的构建应该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礼节、社会礼仪文化和国家仪式三个层面的内容,并建立相对应的社会机制来设计、制作和推广现代礼仪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各级司法机关和律师行业协会等纷纷制定司法礼仪方面的行为规范,开展有关司法礼仪的培训活动。但是司法礼仪制度存在内容缺乏系统归纳、行为缺少职业特点和制度难以统一执行的问题。应当认识到司法礼仪源于一定的职业道德或社会公德,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下,深化司法礼仪规范的内容,充分发挥在职教育的作用,营造崇尚司法礼仪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一个区域内人们在交往时所认同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概括地说,礼仪属于道德的范畴,礼仪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枢纽。文章阐述了礼仪与道德修养的关系,礼仪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对礼仪及其社会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高度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如何挖掘这一历史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对大学生开展礼仪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构建了基本内容框架,并探讨了培养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然而,近些年,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这既有道德的错位与缺位的原因,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华礼仪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德、法、礼三者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实施德、法、礼并举的教育是重建礼仪文明之举.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爱的精神。自爱、情爱、大爱是爱的不同境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大爱是爱的最高境界。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大爱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现阶段 ,强调礼仪建设 ,源在于经济事实之中。礼仪教育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别要注重对“修身”的教育。只有适应社会需要 ,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建构新的礼仪规范 ,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或改进,但它始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做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礼仪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自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行扬弃,使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创造了长期悠久的光辉历史文化,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和谐、稳定、凝聚、统一的条件分不开的。宗法制度和宗族伦理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章论述传统宗族的孝友礼义、亲亲尊尊等伦理在构建古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并探讨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礼仪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二者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学习礼仪,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礼仪水平,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三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人们的讲礼重义的行为上.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念,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和谐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现行礼仪教材中存在礼仪规范琐碎、繁冗以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诟病;区分演绎型礼仪规范与非演绎型礼仪规范,是克服这些诟病的一条有效渠道;对于"类不同而理同"的演绎型礼仪规范集群宜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9.
孔子所向往的内外兼修、文质并重的君子人格形象,对现代礼仪教师素质的具备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现代社会对礼仪发展的要求及礼仪教学的实际,礼仪教师必须具有六个意识,从内到外的加以提升与修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礼仪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进社会发展.它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这多个方面,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方面.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