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生产劳动是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生产劳动发生了新的变化,搞清这一新的变化,不仅涉及到坚持和发展科学劳动价值论,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加社会国民财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劳动的性质,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以及对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创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在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时代.15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时代发展提出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课题.作者从五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在当代面临的新挑战,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理论创新,要不断"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加深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应在尊重马克思理论、尊重现实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本文主要根据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相关论述,从深化"认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和"认识社会主义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和社会主义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及如何评价和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 ,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 ,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 ,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 ,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 ,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 ,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要素价值论”和“活劳动价值论”这两种思路作出了较系统的评述。对“要素价值论”主张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各种非劳动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因而按这一思路来进行研究不能达到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目的。对“活劳动价值论”主张的应深化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观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在肯定这一研究思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认识 ,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劳动价值论的地位决定的 ,是迎接理论挑战和实践挑战的需要。通过深化对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经济管理劳动的认识 ,有利于丰富劳动概念的内涵 ,拓展生产劳动的范围 ,明确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不仅是生产性劳动 ,而且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和认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首先要弄清楚劳动力、劳动、物化劳动、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含义,从而认识到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是创新劳动,管理工作者的劳动是组织性劳动;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全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深化思路.  相似文献   

9.
知识劳动、知识劳动价值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劳动是知识经济时期劳动形态所呈现的一种新的劳动形式。它是智力性质的劳动,有别于脑力劳动;知识劳动、知识劳动价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形态,由体力运用为主的人力劳动转向智力运用为主的知识劳动,商品价值形态也转向以知识劳动价值为主;知识劳动和知识劳动价值理论对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解决了人们对科技人员、经管管理人员高收入的困惑,也解决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及共产主义的渺茫与困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具体的分析 ,有些应加以深化 ,有些应继续发展。在研究中应区分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联系和区别。不能笼统地说资本家和资本创造价值或不创造价值 ,要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承认劳动价值论必须承认剩余价值。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剥削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发展 ,但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分析 ,揭示了科技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倍加效应 ;通过对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读 ,阐述了管理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流通中的大部分劳动都只是价值实现的条件 ,而不是创造价值本身的劳动 ,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凡是配置资源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流通劳动在资源配置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流通劳动价值观 ,即流通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甚至是比生产劳动更为重要而有效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 ,重视流通劳动的重要性及其创造价值的功能 ,是我们在开放竞争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唯一科学的态度是坚持和发展。那么如何坚持和发展呢 ?在分析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所有四种可能性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两条路是行得通的 :拓展劳动概念的外延和重新划分劳动概念。创新劳动价值论正是沿着这两条路发展的 ,它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点和实践需要 ,把劳动重新区分为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 ,同时拓展了劳动概念的外延 ,并进而建立了新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无疑是在劳动价值论内部对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认识论和阶级性原因的复杂性 ,企图让人们普遍接受劳动价值论是不可能的。因此 ,文章坚持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 ,并把这种观点作为进一步论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算法公式进行了改造 ,并对创新性劳动怎样创造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 ,提出和论述了时间不能度量创新性劳动及其成果 (知识 )的价值 ,因此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只有得到一系列改造 ,才能适合以创新性劳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才能形成创新性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优等物化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等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相结合 ,可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产生放大效应 ,还可使劳动者的劳动在纵向和横向上得以拓展和扩张 ,使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 ,从而使活劳动创造出更多价值。强调优等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不是要把价值形成的条件和价值的源泉混为一谈 ,而是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突出强调科技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2) 强调要关注劳动报酬,更要关注贡献报酬;(3) 强调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新标准,为现阶段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明方向;(4) 强调要加强对"总体工人"的研究,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空间;(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强调要积极加以应对,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这些理论创新对于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