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党统一中国而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学界对此次事件的起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及交涉经过等均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对立面——奉张的安国军政府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却鲜有论及。事实上,北京安国军政府对此次事件反应也非常强烈,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说明南北政府在民族和国家利益受到日本侵略时态度能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3.
"四三"惨案是国民革命高潮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汉口制造的一起屠杀中国民众的惨案。这起惨案在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中国阵营内开始发生分化,蒋介石日益背叛革命的背景下发生。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武汉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苏联顾问的妥协退让,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战略退却"的外交政策,采取了温和妥协事件处理政策,没有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4.
1920年末,日本出兵我国延边等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延边惨案”,数千东北朝鲜人和部分中国人惨遭日军杀害。事发后直到现在的100多年间,国内对该惨案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在纪念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延边惨案”具有发生时间早、事件规模和日本出兵规模大、事件影响也很大等特点。长期以来,“延边惨案”被“庚申年大讨伐”所代替,明明是大惨案却被称为“大讨伐”,极其不利于凸显惨案的历史真相。而1928年发生的“济南惨案”,在研究和纪念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其经验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革命评论》于济南事件发生四天后创刊,济案成为其关注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对济案事件的深入观察,透彻地剖析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与其本质。日本制造济南事件的直接或显见的目的是阻止和破坏国民政府的北伐,即阻止中国的统一;其险恶用意是要让中国保持在分裂的状态之下,以维护其在山东及整个北方的权利和利益;济南事件反应了日本"大陆政策"的一部分,也影射了日本帝国主义深厚的封建性、军事性以及野蛮的侵略性。  相似文献   

6.
大陆政策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国策,它的核心是分割中国的满蒙,进而征服中国。日本出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的目的,是借阻挡国民党军队“北伐”之机,制造战争恐怖,与关东军南北呼应,占领山东和满蒙。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在制造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同时,又洗劫了中国文化。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即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日军侵华罪行纪实》,披露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四月至七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 一九二八年五月,残暴统治山东的奉系军阀张宗昌被蒋介石新军阀打败而退出山东。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乘机出兵济南,疯狂屠杀我国军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随后形成了由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新军阀和奉系军阀残余对山东的“三角统治”。一九二九年后,日本帝国主义虽然被迫退出山东,但是新军阀不仅残暴地统治山东,而且不断爆发了军阀混战。一九三○年五月开始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战  相似文献   

9.
尽管那场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而告终的战争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於默默躬耕于田间五十馀载的中国老农耿谆来说,那场战争却远没有结束——51年前,被日本侵略者押送至日本做苦役的中国劳工因不堪凌辱举行暴动继而惨遭屠杀的“花冈惨案”曾震惊世界.然而这惨案却至今悬而未决,作为当年杲动的组织领导者和惨案的幸存者,耿谆一支铭记看当年暴动时那发自内心的呐喊:“为死难同胞雪恨!”“为中华民族雪耻!’50年後,他终於走上日本东京的最高裁判所,矢志要为当年的惨案找回一个公正的“说法”1942年底,日本东条内阁出於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日本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此时,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综合各方考虑,主张放弃武装抵抗,与日本进行外交谈判.持此态度,谭延闿在军事、外交和国内外舆论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谭延闿针对济南惨案的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旅顺,进行了4天的血腥大屠杀,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大惨案。旅顺大屠杀事件公布于众之后,引起了世界的公愤,各国报纸纷纷谴责日本军队的野蛮暴行,但日本政府对日军的废暴行为不仅毫无罪恶之感,反而进行无耻的拙劣的狡辩。同年12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发表了歪曲事实真相的声明,蓄意掩盖日本的罪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六年九月五日在四川万县发生的惨案(以下简称“九五惨案”),是北伐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是帝国主义干涉和扼杀中国民主革命的大罪证,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又一次生动记  相似文献   

13.
引言 1904—1905年,日本在英、美的唆使和帮助下,俄国在法,德的怂容和支持下,为了争夺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陆军中有一个中级军官,其人资历、地位在军界虽然并不显赫,但却起了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后来以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闻名遐迩、三次出兵中国进行干涉、制造济南惨案、事涉炸死张作霖而被倒阁下台的田中义一。  相似文献   

14.
民国以来,局势动荡,军阀混战,建立国际宣传机构未曾提上议事日程.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后,日本处心积虑地利用其现代传媒优势造谣惑众,企图掩盖侵略罪行.中国朝野上下均痛切地认识到国际宣传之重要.民间团体竭尽所能,采取了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揭露济南惨案的真相,寻求道义声援.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并非毫无作为,但由于妥协心态而致失去先机,进退失据,饱受时人诟病.济南惨案中显得参差凌乱的对外宣传可以看作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后与日本的国际宣传战的一次预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认为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有预谋的侵略,也是国民党的反动造成的。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的宣传与艰苦的努力,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与发动组织民众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塑强了中华民族利益忠实代表者与维护者的形象,不但积累了革命斗争经验,同时也树立了威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1928年5月3日发生的济南惨案,预示着东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在华盛顿体系约束下的日本对国民革命军在长江以南的胜利采取了默认态度,但国民政府进行二次北伐统一中国时,新任首相田中义一确立了武力干涉的政策;济南惨案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中日双方有不同的表述,中国士兵的仇日情绪为日本军队的攻击提供了口实,而日本企图借口济南事件扩大中日军事冲突;蒋介石对于济案进行了冷处理,忍辱负重地作出绕道北伐的决策,避免了中日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发生,此举使得国民政府在国际道义上占得先机;田中内阁积极的对华干涉政策不仅未能将东三省同中国本土相分离,反而激化了中国民众对于日本的不信任和仇恨,在田中义一的怂恿下,关东军最终炸死了张作霖,结果不仅导致东北于1928年底宣布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加深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相似文献   

17.
沙基惨案伤亡人数订正王付昌1925年6月23日,广州各界群众数万人为支援五卅运动集会游行,沙面租界英帝国主义分子向路经沙基的游行群众开枪扫射,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关于这次惨案的伤亡人数,我国大陆近现代史论著、辞典众说不一,但大多数持“死五十二人...  相似文献   

18.
史学界(包括日本学者),在对“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研究中大都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日本出兵山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蒋介石为什么命令其军队不抵抗?“济南惨案”的最后解决是公平的吗?笔者亦想对此谈谈看法。是“保护侨民”还是“侵犯主权”1928年4月7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北伐”宣言,4月10日向其所属的1、2、3集团军下达总攻击令。第一集团军沿津浦路进攻张宗昌的鲁军。12日,张宗昌下令鲁军总撤退。19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出兵山东。2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侵入青岛。21日,驻天津的日本步兵3个中队,抵达济南商埠。同时,日本第六师团从其国内出发来山东。22日,日本政府发出《日本出兵声明书》,谓:“此次因山东战况之急转,扰乱情形恐波及我国人居住之地,故不得已,惟有依照上次声明书之宗旨,从本国国内派出兵士约五千之一部队……专任保护侨居之本国人民。”“保护侨民”,这就是日本政府堂而皇之的出兵山东的理由。好象是国民党军队到达山东之后,必然要“扰乱”日本侨民。可是,早在国民党军队“北伐”出兵之前,2月21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黄郛发表对外宣言中就申明:国民政府按照国际公法,尽力保护居留外人  相似文献   

19.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吞并辽东半岛,联合法德两国出面干涉。日本知难而退,放弃辽东半岛。这一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斗争趋于激烈,同时也给远东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日俄争夺东北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距今已有近80年之久。"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新一轮侵华战争的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画卷上涂上了屈辱而悲惨的一笔。从"九·一八"事变起,中经华北事变直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一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即对内加紧"剿共"和镇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