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做部首要组字,组字都得添里边。“门”里有“人”亮“闪闪”,“门”里有“木”好空“闲”,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诸”字感到很无聊,想找个伙伴一起玩。它来到大街上,见到“候”和“侯”,就走上前说:“我们做朋友吧!”  相似文献   

4.
王军 《社区》2009,(15):10-10
什么是公益?从字面上理解,“公”乃公众,“益”即利益,“公益”合为“公众利益”。那么,做“公益”事就是做“公众利益”的事吗?其实不尽然,或者说这只是公益的一个方面。“公益”的另一面应该是大家的利益,“公众”即“大家”,“大家”也包含自己在内,做公益的事就是做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究竟应当成为“有为”政府还是“无为”政府是一个不断博弈与调适过程。鉴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与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之间的矛盾,政府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当再做“无为”政府,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促进民营与国有经济以及外资等经济处于同等的竞争平台上,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争做“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6.
“留白”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是精心安排下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本文从中国画的“气韵”、“虚实”、“意境”与“惜墨如金”四个角度对中国画的“留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意象”这个概念重新解读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本文认为,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两个方面都集中表现为二位先生对于“意象”的重视和研究。“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在意象”的理论。中国当代美学本应从朱光潜“接着讲”,但是没有这么做。50年代开展了对朱光潜美学的批判。朱光潜美学被不加分析地整个儿撇在一边。朱光潜的批判者(例如李泽厚)并没有真正克服朱光潜的美学,从而也没有超越朱光潜的美学。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等人)的美学,从朱光潜“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口语运用中存在着一个小小的误区。“那么”、“哇”的滥用,“啊”与“儿化”的不规范使用,以及“粤语化”倾向,就是这个误区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文章列举了误用的种种表现,并对它们的规范用法作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的美学理论,有相同的共性,但其文化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试图将中国传统的“虚静、物化”、“出入”说理论与西方具有可比性的“移情”、“距离”说进行比较分析。“出入”说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从审美观照角度来谈“出入”法的是王国维,而“虚静、物化”理论则从老庄就开始了。西方的“移情”、“距离”说是近代西方美学具有巨大影响的理论,它们产生的时间和观念虽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有着不谋而合的某种契合,但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还是有本质的差异的。文章以中国的“出入说”、“虚静、物化”理论为主轴,以“移情”、“距离”做比照,分析其同异。  相似文献   

10.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有创意的儿童哲学探索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实践的青睐。为超越“儿童”与“哲学”的二元对立, 儿童哲学经历了从强调哲学性的“教哲学”,到复归儿童性的“有哲学”,再到强调实践性的“做哲学”的迭代发展。儿童哲学与 教育戏剧在“做哲学”中实现了价值诉求、理论基础和实践样态的整体性耦合。在教育戏剧中,儿童通过隐喻嵌入的“对话”穿 梭于“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身体嵌入的“游戏”穿梭于“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最终打开儿童“爱智慧”的哲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儿童“读经”现象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儿童“读经”的本质是一场经典文化的教育活动。在“经”的选择上,要关注文学的经典,在内容上要体现广博性、科学性和递进性;在“读”的问题上,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兴趣,而且要处理好“阅”与“读”、“读”与“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旭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孔丘最早对“学”的过程进行了理论阐释,他认为“学”是一个流程,应该分为“博学”,“思”,“习”,“行”四个递进的阶段,这对我们研究教与学的理论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1920年末,日本出兵我国延边等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延边惨案”,数千东北朝鲜人和部分中国人惨遭日军杀害。事发后直到现在的100多年间,国内对该惨案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在纪念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延边惨案”具有发生时间早、事件规模和日本出兵规模大、事件影响也很大等特点。长期以来,“延边惨案”被“庚申年大讨伐”所代替,明明是大惨案却被称为“大讨伐”,极其不利于凸显惨案的历史真相。而1928年发生的“济南惨案”,在研究和纪念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其经验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包含“共同”和“富裕”,“富裕”是基础,“共同”则指明了“富裕”的性质。基于这两方面内容,金融推进共同富裕也存在两条路径。一是“做大蛋糕”,即发挥金融的本质作用,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发挥保险业的风险保障能力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分好蛋糕”,即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弱势群体的信贷和理财能力,有效支持“三农”发展;培育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发挥保险业财富分配和基础保障作用,防止规模返贫,改善资源分配不均现状。未来,金融应借助各项先进技术,拓展服务通道,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孙计勇 《社区》2014,(27):19-19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山东省邹城市民政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小”和“实”上,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做实做细“三小”工程,以小积人、用实际行动服务居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享受微幸福     
刘锴 《社区》2012,(29):27-27
现代社会真成了“微世界”:微机、微博、微信、微电脑……其实,还有一种“微”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微幸福”!谈到“幸福”,很多人马上想到舒心的工作、丰厚的薪金、名车、别墅、锦衣关食、高官显位……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昂贵的外衣.一般人是“买”不来、“穿”不起的!其实,现实生活中,隐藏着很多廉价的“微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低成本的“微幸福”享受者!而那些“微幸福”积攒多了,便成了“大幸福”——那时,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拥有幸福了!”  相似文献   

20.
重点介绍了“表扬”与“惩罚”在体育教学过程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表扬”、“惩罚”教学手法的巧妙运用,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