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并将在10年内超过农村人口。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平均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1990年时全球共有城市人口24亿,农村人口27亿,到2020年时城市人口将增至36亿,而农村人口将只有30亿。全世界的大城市人口正在以每星期100万人的速度增加。1990年全世界共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288个。到2000年将增至3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剧。在过去的40多年中,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人们向城市迁移速度加快,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从1960年的1/3增加到1999年的47%。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每年增长6000万人,约是农村人口增长的3倍。目前,全球1/3的城市人口居住在总人数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1950年,世界10个特大城市就有7个在发达国家,而且总人口均为超过1500万人。到90年代末,8个特大城市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其总人口均将超过1500万人。非洲总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由1950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37个。与此同时,在…  相似文献   

3.
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苏联城市人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的分化,大量的破产农民流向城市。从1897年到1913年俄国人口由1,840万增加到2,850万,几乎增加了55%。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5%上升到18%。第二阶段从1913年到1922年。这一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俄国国内革命战争,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农村,尤其是象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些大城市人口大大减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市化进程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就增长规模而言,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特别是首都区人口的上升要比发达国家快得多。据有关统计,1950—1975年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增加了1.8倍,净增106座,其中,发展中国家就占63座。据联合国预测,1985年世界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将增加到273个,其中发展中国家拥有147个。本文拟以39个发展中国家为例,对其中心城市的发展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一、中心城市的迅速发展 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人力、财力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地,也是交通运输、科学文化和行政管理的核心。本文所讲的39个中心城市绝大多数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及其所在地区(详见  相似文献   

5.
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40%以上的居民将生活在大城市.这是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在一份报告中所提供的材料.报告预计90年代世界人口增长的83%主要发生在亚、非、拉美工业发展中国家的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 在第三世界国家,城市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自1975年以来,大多数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第一次居住在第三世界国家里。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人口将比现在要多出1亿。1950年,世界15个最大城市中,11个是在发达国家;到1980年,已降至8个,到本世纪末,将只有东京、洛杉矶和纽约是世界最大城市。另外,世界上414个百万以上的城市,有264个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人口已突破50亿,其中有40%以上居住在城市地区,有7个大城市的人口已超过1,000万。 世界城市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继1980年罗马会议之后,于今年5月在巴塞罗纳召开了“人口与城市未来”会议,研究城市人口的现状与发展,给城市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现就这次会议上发表的文件和各国代表的发言,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在巴黎举行的“一九八四年大都市讨论会”,描绘了2000年世界城市的前景:那时墨西哥城有3,100万人口,圣保罗2,580万,东京和横滨都是2,420万,纽约和新泽西则各有2,280万,上海人口是2,270万,北京1,990万。目前,有20多个大城市的人口超过了500万,到本世纪末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将有25个。可见,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在现在和将来依然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在整个世界的人口城市化问题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城市化尤为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具有明显的非居民化的居住特征,表现在居住场所集中于城市边缘,居住地更换频繁,居住质量差和居民身份认同感缺乏。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居住健康和大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和谐,有必要采取措施,宏观调控城市的人口规模,适当建造流动人口公寓,制定流动人口的居住标准,增强流动人口的居民身份认同,增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居住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关于大城市空间增长的研究二战以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集聚,形成了一些人口密集,结构单一.规模超过50万,100万,乃至逾千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迅速向外膨胀,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外扩散.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再分布出现逆向,人口和就业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小城镇、甚至更远的农村地区转移,称之为逆城市化.无论是郊区化还是逆城市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城市外围区域的增长快于中心城区,所以统称为非中心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截至1994年底统计,我国大陆设市城市已达622个。其中直辖市3个,地级市206个,县级市413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32个,50万至100万人口大城市41个,20万至50万人口中等城市177个,20万以下小城市372个。大、中、小城市结构由1988年的1∶1.5∶2.4改变为1∶2.81∶5.1,这个比例反映出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相结合的比较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专家预测我国城市化未来进程将表现出三个动态规律:一是城市人口数量逐年增加、速度加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扩大的严重问题。 据有关方面统计:二十年代,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1950年占28.10%,1975年上升到40.1%,到1981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已增加到41%了。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估计将增加到50—60%。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950年为71个,1960年为115个,(人口是294.6  相似文献   

13.
一 人口趋势 人口增长 二十世纪初,亚洲人口总计8亿6600万。20年以后,这个辽阔地区的人口已增加到10亿2000万。随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到1940年,亚洲人口已达12亿4000万。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许多人,也未妨碍亚洲人口的增长。到1950年,世界25亿人口中,55%在亚洲。在1950—1975年期间,这个地区的总人口猛增到23亿2000万。到1980年,估计亚洲地区又要增加2亿4000万人。  相似文献   

14.
黄荣清 《人口研究》2008,32(1):34-42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大城市已普遍进入郊区化时期.文章对学者们最早提出的郊区化典型城市--北京作了详细讨论,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人口流动的主流是集中,人口分布的变化是市区人口调整,城市发展是市区地域扩张,因此,它应该属于城市化阶段而不是郊区化.文章阐述了城市从城市化到郊区化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各区域的人口变动特征,认为中国大城市的发展,除个别城市,如上海市外,目前尚处于城市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结构缺陷与特大城市的外来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特大城市(指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中几乎没有不被大量的外来人口问题所困扰的,特大城市成了外流农民的集中地,199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21.0%的外流人口集中在大城市.一方面特大城市离不开外来人口,另一方面大城市又苦于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治安恶化、生活环境破坏、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可以说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问题将成为从中国现在到本世纪末,甚至是跨世纪的难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深入研究问题的成因,本文尝试从中国的某些社会与经济结构缺陷出发,对此问题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与住宅空间分布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郊区化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 ,尤其成为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人口郊区化与城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出新的关系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人口郊区化与大城市住宅空间分布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入,人口的流动、迁移十分频繁,因而了解常住总人口的情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常住人口是指五种人:1.常住本县、市,户口在本县市;2.常住本县、市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3.人住本县、市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4.人住本县、市,户口待定;5.原住本县、市,现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由外省市流动、迁移到上海的人口,分析如下: 一、一个相当于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流迁到上海地区1.上海的流迁入人口大大超过流迁出人口根据“四普”资料,上海有常住人口1334.19万人,其中第一种人1267.26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城乡的流动人口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1987年底。全国23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已近1000万;目前,全国城乡日平均流动人口在5000万以上。北京市在60年代中期流动人口仅十几万人,到1982年达到30万人,1989年又猛增到131万人,7年间流动人口数量增加了101万,增长了3.4倍。 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内含着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因  相似文献   

19.
<正>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具有“城市密集、大城市多、城市人口比重高”的特点。1985年底,全省13个省辖市共有城市人口136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这13座城市中,共有特大城市4座,大城市6座,中等城市3座,没有小城市。按其经济特点和地理位置可区分为三个经济区:一是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城市发展与区域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城市与其存在的区域关系而言,一方面城市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面积作为腹地,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为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又必需城市的带动。本文尝试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对中国分省和经济区非农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的非农人口数与相应区域的总人口、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及其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非农人口与区域总人口、区域经济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我们定义的城市综合服务对象变量与大城市非农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更好,这一良好的相关关系充分说明了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依赖关系,城市的发展需要区域的支撑,区域的发展必需城市的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