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邓小平忧患意识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一位有"终生之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忧患意识主要包括忧国家落后、忧人民生活水平低、忧党的建设和忧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等几个方面。邓小平忧患意识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现实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忧患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忧患与乐观进取的统一、忧患与实干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大学生基本思想状况、群体行为特征和个性特征及特点形成的原因,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同时,结合师范类大学的办学的专业特征,从责任意识、实践能力、集体观念、心理承受能力等几个方面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教育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征,对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如何提高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以期对大学生美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在创业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开展创业心理教育,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选取创业心理这一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把创业心理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创业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因面临学业难、就业难、人际关系处理难等多方面压力,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的学风建设。因此,整合学校、家庭等心理教育资源,创新和开辟新的心理教育方式和渠道,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矛盾和障碍,成为大学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这个系统工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将企业组织管理中普遍运用的行为科学理论引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可改进和完善高校德育教育思路和方式方法。文章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分析影响大学生行为的因素后,建议:(1)运用个性心理与行为理论,恰当地使用知觉效应、归因理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加强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控制,避免学生陷入习得无助的误区。(2)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以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正确评价社会时尚对大学生的影响,因势利导,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时尚的分析鉴别能力。(3)充分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激励学生进取动机和成就需要。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③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群体的研究和教育;④开展大学生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⑤加强团体心理训练,使心理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大学生;⑥创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探讨了心理危机的特征、表现、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以及危机干预策略等,并就如何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效地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及时与便捷,同时也为心理疏导提供了更为精准与全面的数据支持。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机制还不够健全,建议利用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实现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搭建新媒体心理疏导平台、拓展线下线上心理疏导合作项目等策略,促进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法官阐明的目的决定阐明适用的范围。以发现真实为目的,法官阐明可以仅适用于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的领域;以防止诉讼突袭为目的,则将法官阐明扩张至职权探知领域。在兼顾两个目的的前提下,法官的阐明可以分解为辩论主义领域的阐明、处分权领域的阐明、职权探知领域的阐明和法律观点的阐明。法官阐明的界限不可能由立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只能倚重判例的不断累积呈现出一个依稀可见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主义治理思想是当前新兴的治理理论,具有若干突出优势,对当前中国法治实践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实践、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新构想,即从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出发,重新理解中国法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现代治理实践中已存在实验主义倾向,当前地方治理自主性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具备构建实验主义法治模式的条件。实验主义法治以实践为核心,从目的、结构和方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实践。在目的上,以框架性目标取代理论独断;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方法上,强调法治评估在实验主义框架中的核心位置,并促使其从绩效考核向路径实验转型。  相似文献   

13.
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基于公平正义的考量,在特殊情况下,通过立法和司法审判活动对其进行限制。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是对履行合同的要求,不对契约自由构成限制。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可划分为绝对限制和相对限制。对不同类型的限制,各有对应的司法干预方式。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应当合法、合理和必要,应以实现契约自由和公平正义的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法治必须追求实效,法治建设如何取得实效是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实现了从法律实效向法治实效的跨越,已经从定性走向量化研究阶段. 皮尔斯的实效主义思想可以为法治实效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实践、实验、检验是法治实效得以实现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法治建设客观上成效不佳,法治实效研究尚需深入推进. 法治评估既是检验法治实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法治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法治评估应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 在法治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中,要特别强调切合实践、运用实验方法,并保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长沙中共早期组织的存在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材料中均能得到印证。长沙是上海发起组成立后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毛泽东则是陈独秀发展长沙组织的主要联络对象。上海发起组创建之际,毛泽东正身处上海,且与陈独秀有过多次晤谈,这应是上海发起组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参与上海发起组的创建活动,并负有回长沙发展党组织的任务,毛泽东的入党时间当在1920年6月间。毛泽东返湘后即从创办文化书社、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方面入手,积极投身到创建长沙早期组织的工作中,长沙早期组织成立的时间当在1920年8月前后。  相似文献   

16.
欠缺具体调查程序等诸多缺陷,有必要借鉴英美法系独立调查模式和大陆法系附属调查模式,完善我国相对独立的调查模式,具体可以从确立检察机关的统一调查权、确立强制调查原则、强化调查手段、增设羁押主体的配合义务、扩大死者家属的参与权、明确调查结论的内容、限定调查结论的效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情感与认知的协调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迁移功能、调节功能和信号功能,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对于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认知过程的优化以及化学教学效果的反馈十分必要,情感功能的运用,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科学不发达,引进西方科学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西方科学,需将其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中国本土社会中,将其文化有机地整合到中国本土文化中,从而使西方科学转变成一种积极自觉地促进中国科学发展的力量。这一过程就是科学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股份自由转让权是股东的一项初始权利,在法律未禁止的情况下,股东可以以之与股份公司交易,由公司章程限制股份转让,从而形成新的更有效率的权利安排。公司章程限制股份转让应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并应具有合理界限。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股份转让方面的规定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应遵循经济逻辑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中再审程序启动具有随意性,申请再审与申诉关系混乱,以及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严重,结合国外再审立法的经验和措施,在重构我国再审制度时,应当以裁判的稳立性和程序的安定性为根本;对再审作必要的限制;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为此应取消法院主动发动再审程序的方式;对检察机关民事再审监督权作必要的限制,并规定再审法院的级别和审案法官人数,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再审程序制度,以保证民事再审制度公正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目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