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17年的文学创作,在“文革”中被极左路线的推崇者们大肆攻击、批判,“文革”后又遭到一些人的责难和否定。我们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17年文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记录了我们国家的一段独特的历史,表现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特有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自有它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白羽是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与散文作家。1936年至1942年为其创作的早期,其间创作尚不够自觉、自如。1942至1954年为其创作中期,其间以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创作为主并见长,为其后的文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1954年至“文革”前是其创作成熟期,其间散文创作成就显著。新时期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趋势,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散文“轻骑兵”的积极作用。但其散文亦有豪情有余,欠缺相应艺术蕴藉等不足。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无论从数量上做以比较,还是从质量上进行评说,都远远胜过建国后的27年,并且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和1992年至1994年曾经两度辉煌得令姊妹文学刮目相看。在这期间,最能代表散文创作实绩的是一大批亲历性散文,在今后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一五”光复,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了整整十四年,人们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为东北沦陷时期;而反映这一时期生活的文学,就被称作是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了。对于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早在建国前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沦陷十四年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闲适”散文发端于“五四”时期,在周作人的影响下,经林语堂、梁实秋的大力提倡和发扬,于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四十年代仍势头不减。建国以后,由于大陆散文创作自觉地与主流意识相趋同,缺乏个性的表露,“闲适”散文创作几成空白.与此同时,随着去台港作家如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努力,“闲适”散文在台湾和受其影响的香港则成就了一番天地,而在大陆,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再度兴起了“闲适”散文热。显然,海峡两岸的“闲适”散文同出一脉,不过;两岸“闲适”散文在渊源和总体格局相同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中,“闲适”一直是作为新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获得其自身的发展,而“闲适”文学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散文”这种文类,因为追求以“生活的艺术”为中心的“闲适”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生活哲理与小品散文的“体性”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也就是说,正是“闲适”散文促使创作主体的人生态度、审美观念与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闲适”散文作家往往崇尚老庄式的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人文精神,主张超政治、超时代、近人生的文艺观。发端于“五四”以后二三十年代的“闲适”散文正是对清闲安适公开的文学追求,是对…  相似文献   

7.
简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毅梅 《殷都学刊》2005,1(4):96-98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现代文学领域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他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储满了诗意,又平实质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至今已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探讨其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涵盖了内容、语言、构思、基调、文风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开始的17年当中,随着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中国的文艺稿酬制度无论在形态、性质、功能,还是在分配方式和数量上,一直处于一个不断被重新认识和不断被调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国家文化体制的演变,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稿酬制度的政治化、等级化及其在中国作家创作与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衰微化。  相似文献   

9.
晚清新小说的生成和价值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新小说是20世纪小说创作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四大小说的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改革都以自己的方式持积极参与的态度,构成生成新小说的内在机制。晚清新小说的价值内涵表现在以改革为反映对象的一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风貌,展示了当时社会真实的图景。它所倡导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宗旨,它所贯串始终的宣传民主和提倡白话精神都是和“五四”新文学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文学是从中国现代文学中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是毫无疑问的,它们的异质性则主要表现在:一、新时期文学基本上背离了现代文学中文学为政治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文学曾明显地成为为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而斗争的工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出现左翼文艺运动;抗战时期,一切为了抗日;延安《讲话》以后,文艺作为“工具”的色彩就更深厚了。建国后的前17年,基本上延续了这个传统。新时期文学从“文革”的“政治工具”的绳索中挣脱了出来,不再写中心、配合中。0,而是写作家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结集出版的《当代藏族散文选》(以下简称《选》)是建国以来、同时也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第一部由藏族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选集,它标志着当代藏族散文创作的长足发展。在《选》中,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被作为沟通历史、社会和人生,表现时代精神,激励民族意识;揭示民族心态,表现人类情感;反映区域风情,彰著民族特色的创作素材和美感信息纳入作品。这  相似文献   

12.
西汉散文继承先秦“尚用”的传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关注民生,充满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创作表现出缘情趋俪的审美大势。由于对文学以情动人的特征的认识有所深化,“为情而造文”或“述志为本”的散文作品,一扫过去的教化、讽谏之旨,代之以慷慨悲歌或哀怨之音。写景散文的盛行,显露出明晰的山水审美意识;骈偶从原先的一种修辞手法变成了建构文章的基本要素,使骈文以一种崭新文体的姿态堂而皇之地挺进文苑。  相似文献   

13.
张晓燕 《云梦学刊》2007,28(6):104-105
刘湘晨电视散文创作呈现出与通常电视散文不同的面目,除解说之外,他的人物、行为、情节、音乐、音效、同期声……通常为电影、电视剧所常用的方式都被广泛采用并能各自独立完成其独特的表达功能,使得电视散文有了通常电影才会有的“厚度”和广阔的表现空间,文本的意义在这里被更充分诠释、被引伸,从而获得“点睛”的美感和力量。另外他的电视散文表现出来的真诚与责任感,也值得人尊敬。  相似文献   

14.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15.
韩愈写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上有高度的自觉性。他的“古文”论,总结了自三代、秦、汉以来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又包含着自己创作实践的亲切体会,其中不少内容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以明“圣人之道”为创作的基本纲领,但并不主张以儒学代替或包括文学;他在创作上标榜“复古”,却没有流于师古守旧的教条主义和模拟主义。他的创作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艺术上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又与他的重“文”尚“奇”的“古文”理论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6.
历史小说的繁盛,在海峡两岸都是一个相当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近年来由于影视媒介的加入,使其影响得以迅速扩展。被台湾诗人痘弦称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的台湾著名作家高阳,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历史小说,无疑在这方面最受瞩目、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散文中不同作家的“文化生命理想”的出现不仅使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精神倾向划清了一定的界限,也在文化的框架中更符合现代文化人的文学样式选择和人生“自我”的价值目标;作家性格、气质的个人化、客观化也是现代散文不同的创作实践中的种种“情感偏向”获得充分发展的关键之处,尤其在能动反映现代作家的自我意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现代报刊杂志的商业性运作机制已经贯穿于现代散文的生产和消费的许多环节,尤其是现代报刊杂志的市场化、大众化的情感“趣味”、艺术形式的追求与现代散文创作态势的变革的特殊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辞赋化倾向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了端倪,到了秦汉这种表现更加突出。秦代李斯之文,汉代不论是诸子散文还是史传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辞赋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语言上的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创作手法上的铺张扬厉、踵事增华,以及结构方式上的“主客问答”、散韵相间。推究其原因,既与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创作初衷相关,也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陈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散文研究述及中国散文史、散文分类、散文创作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散文理论体系。出于矫治时弊的意图,陈柱以“学术”内质和“文学”外式的体用关系构建了散文理论的基石;以此为基础,他尝试以“文言”和“质言”划分散文体类,探索归纳出中国散文的内部类型;与他的散文理论相呼应,陈柱将六经视为后世文学的源头,提出“体尊质衰”的散文史观。他将后世散文之弊归因于“尊体”的结果,主张以先秦文学为散文范本。陈柱以融汇经史子集的广阔视野来审视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后来的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史书写。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来的女性解放是以对“家庭”的逃离与背反为前提的。与此相关的是,女性解 放所面临的异化:女权主义者对男性、家庭、生育等采取反抗和拒斥的态度,更有甚者,有的“新”女性变 得神经脆弱,视“男性”和“家庭”为仇敌。可以说,女性在个性解放的同时也迷失了自身。马莉散文不仅为 当前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新的质素,而且为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新文学和新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