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杰 《民族论坛》2003,(11):35-38
曾经,他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偏见。但是当他大胆地踏上中国领土,亲眼目睹了真实的中国之后,他不仅一改过去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观点,还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渴望成为中国公民,渴望将自己的财富奉献给中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为中国奠定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中国的,好像是某一天突然间对中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刚刚开始使用ICQ,渐渐地对上网聊天入了迷。很快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我带出了国界——能够从网络上探寻异国文化的奥秘真是很奇妙,只要在键盘上敲敲字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至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人作为我的第一个网友,也许是从他身上我发现了中国人的友善、好奇,从而对了解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吧。我潜意识里觉得中国和意大利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就好像是我的“第二故乡”一样。很快,我的中国网友越来越多了。我的首次中国之行始于2…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济人类学在西方的萌发情况 ,回顾了自费孝通以来经济人类学界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 ,分析了在中国发展经济人类学的紧迫性 ,阐述了作者对于发展中国经济人类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彩画自民国时期的上海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源于西方的水彩画——经东渡即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不断碰撞与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面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此,当代中国的水彩画艺术也进入了个性化表达时期,中国的水彩画家们充分地解放思想、发散思维,从水彩画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利用民族问题肢解中国,历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贯政策.进入20世纪后,日本人“独具只眼”,看出了中国回教民族①对于实现其东亚政策的重要性.因此日本各界不遗余力,纷纷调查研究中国回教民族,在其国内和中国建立了各种回教团体组织,利用种种借口分化、拉拢个别回教民族分裂分子,挑起民族矛盾,企图分裂中国,进而实现其征服中国的东亚政策.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04,(3):49-52
2003年中国在经济上了取得令人欢欣鼓舞的伟大成就,尽管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向中国袭来,使得享受着和平与繁荣的中国,忙于和平与建设的中国,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的生命保卫战。可到年底,国家统计局局长仍向我们喜滋滋地宣布,2003年的中国经济以8郾5%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仍在为世界经济领跑。这让我们对2004年的中国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王帅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7-148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的文艺精粹,其中,对女性人物喜、怒、哀、乐的描述和塑造是中国古典舞的必备条件.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舞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具体类别,分析了女性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论述了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中国现代穆斯林译经活动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 ,阐述了译经活动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者皮克、拉铰摩尔、费正清等人,开始在美国掀起关于中国民族主义同题的研究;这一问题研究在美国的出现开启了美国研究中国民族主义研究取向;初步奠定了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格局;这一问题研究的出现既是美国中国研究转变的结果,也体现了美国中国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粤北连南排瑶的几个称谓:排、排瑶、瑶排、八排瑶等,在解说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和辨析,认为"排"由动词"排年"、"编排"演变为名词"村庄"、"村寨",后来又指基层行政组织;"瑶排"、"排瑶"、"八排"、"八排瑶"语义明确,理解一致;"瑶排"、"排瑶"最早的出处是李来章的<风土记>,"八排"曩早出现于明末朱若适文;"八排瑶"最早出现于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它与"排瑶"相通、与"八排"不同,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交错代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瑶族民间悲剧爱情故事<吉冬诺>是瑶族新的信仰观念,新的婚姻模式,新的悲剧观等多种新的瑶族文化形成和确立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真正意义的瑶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主要是国内的学者进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别是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瑶学研究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瑶族族源、历史、社会形态、民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体质形态、医药等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八排瑶妇女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调查 ,探讨排瑶妇女的发展及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当局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并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政策,初步改善了部分瑶族区域的生存状况;由于新桂系实行“三位一体”的集权体制,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简单粗暴地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一概斥之为“陋习”而强行取缔,并不断加重瑶族民众的捐税徭役负担,瑶族民众的生存状态和人权状况并无实质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盘瑶的神像画是盘瑶画师在宗教力量的驱使之下所绘制的仪式用画.神像画是盘瑶人信奉的符号象征体系,是盘瑶道师在盘瑶社区内宗教地位的体现,画师坚持绘制神像画实际上是对瑶传道教信奉的崇信.同时,神像画也是盘瑶人宇宙观念的体现,在盘瑶社区生活中,盘瑶神像画还具有社区整合的功能,起到促进盘瑶社会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排瑶地区流传的经书,为先生公举行宗教仪式时所使用。不同的仪式使用不同的经书。其内容涉及到排瑶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珍贵的学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派,它主张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语言.其感兴趣的课题有概念隐喻,心理空间,意象图式,原型理论等.当前,对古歌史诗的研究多局限在民族学、民俗学领域,而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之进行探讨的尚不多见.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现、隐喻观及凸显现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瑶族史诗<密洛陀>.  相似文献   

19.
龙窖山曾是瑶族先民的居住地,本文通过瑶族史料、地方文献和考古资料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对近代瑶族地区的多种社会形态做了再描述与分析,并从整体上提出了对解放前瑶族社会形态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