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自主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通过什么方式、形式表现为社会劳动呢?换句话说,自主劳动的社会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劳动的社会性是在单个劳动的交换中表现出来的;正是由于劳动交换,个别劳动才得以表明它是否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由于在任何社会,生产劳动者都会相互交换其劳动;所以,问题的差别不在于是否通过交换劳动而形成总体或社会劳动,问题的差别来源于劳动交换的形式。自主劳动的社会性的形成,更有其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 ,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自然经济 (包括它的变形———计划经济 )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由传统的专制———奴性文化向现代的民主———自主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现代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同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共同体社会相比给个人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机会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纪交替和社会转型,对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和研究,对确立新的社会体制、法律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及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社会一词可以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一种含义是指在人类实践和精神交往基础上构成的整个人类共同体,即群体社会。另一种含义是指人类活动所建构的社会组织、关系、制度、传统、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附属物,这也即是人们所说的广义文化系统,或称之为文化社会。而个人一词在内涵上也常有不同所指,一是泛指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这是相对于文化社会而言的个人;二是特指具体的某个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所有权问题,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认真探索的课题。本文作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以完善生产关系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所有制问题重新思考和认识。这里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一、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现实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对劳动力管理特征是高度的集中和统一。这种体制既抑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又泯灭了企业对劳动力使用的具体选择。从理论上考察,形成这种体制的根据是“社会劳动力论”。而“社会劳动力论”的起源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分析和设想。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后,劳动力就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选择”这个字眼,似乎是一个纯主观的东西,其实不然.任何一种选择,包括错误的选择在内,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离开主观方面的努力和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选择是不可理解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中国人民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某个人的一时冲动,也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几代人历尽艰辛,经过一百多年的曲折实践和痛苦探索而作出的历史性正确选择.认识这一选择的历史性,需要回顾历史,说明这种选择的正确性,需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论伊斯兰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性周倜宗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并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①。宗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进行,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经济体制是个大系统,其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互相依存、贯通,一环套着一环。当然,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其位置和作用并非同等,它们之间有着客观必然的逻辑联系。因此,经济改革是系统工程,单个的问题孤立起来是难以解决的,单项的、互不协调的改革很难收到效果。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不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千姿百态的,解决形式上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在表现形式,即表现为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变化;二是外在表现形式,即表现为矛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学界讨论过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问题。①现在,这个问题又提了出来。这两次讨论都与国民经济大调整有关,并非偶然。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又不能不在许多方面涉及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问题。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刮了一场“共产风”,不但共了生产资料“产”,而且也共了劳动力“产”。“共产风”  相似文献   

11.
于向阳 《理论界》2013,(7):99-101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其成员同样具有个人隐私信息数据受到保护的权利。当前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存在着一些对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非法收集、利用和泄露,对被侵害人造成损失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差别,使得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这种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强、形式多样、侵权主体难以确定等特征。现阶段国内外对于网络社会中个人隐私保护主要集中在法律维护层面,但个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网络加密技术的升级和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马法对现代民法法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民法法系的演变与形成基本上是对罗马法的继受和发展。学界近年来对罗马法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精神和具体制度的研究,事实上,罗马法中的形式因素对民法法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罗马法编纂体制对民法法系的影响;第二,罗马法对民法体系中法律思维模式的影响;第三,罗马法中法学家作用对民法法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共同拥有的追求。本文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公正问题,揭示出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共同拥有的追求.本文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公正问题,揭示出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所有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动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环节展开的,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的活力已初步的增强。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继续深入遇到了困难,使本来有所增强的企业活力面临失去的威胁。改革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进行较大的改革,才能推动改革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琛 《兰州学刊》2005,23(5):11-13
社会公正是目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永恒的社会公正.在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下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进行正确的界定,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重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但是并没有完全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我国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商品经济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建立起与  相似文献   

18.
市场文化是一种适应市场客观要求的精神力量。它以柔性的内调控机制规范,激励着人们的市场行为,从而成为市场运行的重要支柱。因此,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文化,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市场文化是由市场价值准则贯穿其中的市场观念体系和市场心理承受力构成的。市场价值准则是市场文化的灵魂,市场观念体系是市场文化的高级层,市场心理承受力是市场文化的低级层。市场文化的这两个层次以市场价值准则为生命线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市场参与者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理论界不少同志接受了科尔纳“短缺经济”说,给社会主义经济贴上了“短缺经济”的标签;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始终处于“紧运行”之中,社会主义市场也只有一种形态,即短缺的市场态势。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与之相异的另一种市场形态——疲软的市场态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形态进行重新的、全面的认识。 从实证角度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市场形态有三种。一种是市场过热态;另一种是市场疲软态;再一种是市场兴旺态。本文拟对此三种市场形态的内涵、成因及对策作一些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1)我们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目的是为了把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具有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有过许多成功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内在活力的经验,也有过不少使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陷于僵死的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在突破经济体制上的僵化模式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步子。联系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破除形而上学的僵化观念,深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本文只想说明上述丰富内容中的一个观点,即:忽视社会主义社会中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过去我们的经济模式陷于僵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把握住这对矛盾并分析它的运动发展,是我们深入发掘社会主义的内在活力、逐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规律必须抓住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