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美学以否定西方经典美学思想为开端,致使美学学科失去自身的知识依据,完全受制于哲学的主客观问题而不能就美本身的问题展开,因而出现“非美化”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新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在试图消除“实践论美学”偏颇时,又以存在、生命、自由为本体,把美放大成生命的全部,呈现出“泛美化”倾向。当代中国美学只有回到美自身的领域,科学地传承美学固有的经典思想,尊重美的边界及审美事实,才能真正建构起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美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美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  相似文献   

3.
“美、审美、艺术”是建构美学、文艺学理论大厦的最基本的范畴。对这三个基本范畴的深入辨析和研究,是打开关学、文艺学大门,探索其全部奥秘及其历史发展的重要契合点和切入点。五十多年前,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当时还是一个26岁的青年学子,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投入了全国美学大讨论,并以《论美感、美和艺术》(《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长篇论文给中国美学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今天讨论“美、审美、艺术”的问题,看似是旧话重提,但仍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立足时代的多变,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和美学、文艺学研究实际,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本期发表的四篇论文,虽然提出了些问题,但需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王祖哲在《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一文中认为,“快感”、“美”、“美感”、“审美”和“艺术”是关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但分析发现,“快感”、“美”、“美感”和“审美”是含糊不清的。这是美学陷入停滞和混乱局面的原因之一。对美学有积极意义的概念只有“艺术”,而艺术及其相关经验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郭勇健针对王祖哲的文章认为,《概念分析》通篇都是把“美”视为一种生理学的“快感”或心理学的愉悦,而未把“美”作为价值来对待,从而也没有把“审美”经验视为对审美价值的领会与享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观点,如把快感、美和美感全部放逐出关学领域,把审美与艺术完全等同,并进而将美学与艺术哲学完全等同,都显得过于彻底,未必合理。王蓓则对王祖哲文中关于审美和艺术“是用两个不同术语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审美与美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也绝非“没有关系”。从形象概念出发,作为动词的审美就是对形象(美的或者丑的形象)的欣赏。审美并不是艺术,而是以艺术形象为主要欣赏对象。时宏宇也分析了美、审美与艺术三个重要概念,认为虽然美的概念具有含混性和开放性,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不能因此就废弃,“美”的存在对美学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与美不能混为一谈,审美就是感性,对事物形象的把握;艺术与审美不能等同,艺术的界定,应回归“经验”。(主持人简介:李衍柱,男,1933年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在现代美学与艺术学的交融地带创立了以艺境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系。他立足于现代中西交汇的文化语境,寻求从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建构,精研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致力于古典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化,再造中国艺术的青春精神,并悬艺术化的人生观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他积极倡导艺术、人生与美感的一体化与真善美合一的艺术价值论,以运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力求在意境观照中实现中国现代人生的审美化生存方式。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艺术美学的理论体系以及话语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不仅以文学创作闻名于世,而且是继王国维之后,建构了较为系统的美学思想体系的早期美学家。早在"五四"前后,他就发表了一系列美学论文,对于美育、美的本质、美感、审美形态,审美心理以及其它文艺美学问题都阐发过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为人生,为改造社会而美育的思想,是一种实践性的美育理论;显示出马克思的美学基本原理对其影响的印迹;而对于审美心理的描述所阐发的"心理距离"说,融合着个人创作的审美体验。他对"真、善、美"审美原则的论述,见解独到、引人深思。本文从三个方面论析了王统照在中国现代美学初创期,在理论建设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引起美学研究界对他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美学史上,美的本质问题被人们探讨了几千年却仍旧悬而未决,其原因在于,美并非恒定不变的客观实体,其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联,从而使美的本质变得难以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朱光潜在现代美学方法的基础上,整合西方现代美感经验论和中国传统意象论所创建"情感化的意象"这一美的本质观,不仅揭示了美是情与景的融注与贯通,具有流动与变化等内涵特质,更在言说方式上显示出独特的意义。其在美感经验的描述与还原中对美的本质加以言说的方式,既坚持了美的可定义性,又突显了美的创造性、超越性特点,突破了传统美学仅仅对美的本质作一种形而上的静止的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美学思想对建构现代中国美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有美学。然而,不同的国度和民族应建构具有自身特点的美学,对于我们中国应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这是美学界的共识。怎样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呢?经验告诉我们,既不应照搬西方的体系,也不能抛弃我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必须将现代美学安放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从现代学术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来看,还是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来看,我们都应该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规范进行整理发掘,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体系,与西方美学体系"双峰对峙".中国古典美学从研究范畴到具体命题到名词术语到学术用语,均自成体系,与西方美学"各说各语".但殊途同归,两者都是人类对于美的关注和诠释,都是人类对于主观美感和客观美的欣赏与诠释,以及对于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东方审美学说,蕴含着深沉丰厚、蕴藉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魂,总结了中国传统诗歌、散文、词曲、戏剧、绘画、书法等等的审美经验和美的创造的"美学创获",这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化的特殊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徽州民居为审美客体,分析了徽州民居具有群体律动美、单体构成美和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点,探讨和总结出徽州民居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建筑师确定现代建筑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0.
紧紧抓住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理论视角,蒋孔阳对美、美感、艺术以及美的规律和审美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了新的思考与回答,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中心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体系.蒋孔阳的这一美学体系,不仅直接影响了“实践存在论美学”这一在新时期争论较大的美学派别的提出,而且他本人也被研究者标举为“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可以说,无论从理论的维度还是从现实的维度,梳理和分析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实践论美学以及它在新时期的境遇,都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