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国际公共物品的属性,这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中国对国际公共物品的供给。相比美国和欧元区,中国依托历史机遇和自身优势,在供给置信的国际政策协调、开放的最终产品市场、便利的在岸金融交易、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有效的国际开发援助和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国际公共物品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结合自身的劣势及面临的挑战,中国在向"一带一路"国家供给国际公共物品时,需遵循成本收益平衡原则、增益互补原则、供求匹配原则,并讲求优势—机遇、优势—挑战、劣势—机遇、劣势—挑战四种组合策略,以确保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审慎考量的产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发展的强烈诉求和中国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在需求构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后发国家的互补性经济结构基础。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实现路径所构建的三国互动决策模型,证明了在合理的信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之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产能和资本相对富余、产能供给性价比高、项目建设经验丰富、对沿线国家政治文化了解度和包容性较高等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基准模型和扩展模型的进一步分析也表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不局限于沿线的个别国家,各国都可以凭借自身比较优势参与进来,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共享,由此证明欧美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该模型的提出为"一带一路"倡议利益创造与利益共享的经济学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不断深化,给中国物流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大环境下物流建设的相关研究,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物流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我国物流业建设的障碍及对策,综述"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建设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全球治理的基础性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都提到“中国要向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全面、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是新形势下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体系的重要举措。上合示范区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是中国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建设好上合示范区需要全国的大力支持,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应当充分学习借鉴“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国际公共产品属性。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国梦目标的战略之一,旨在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合作中存在的政治互信不牢固、经济互惠不坚定、机制建设不稳固等问题,挑战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和稳定性。该文认为,通过增进政治互信、巩固经济互惠、创新合作机制,将在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关系中,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认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全面系统地了解外部世界对于"一带一路"的真实态度和其内部的观点分歧就显得至关重要,其中美国的态度较为关键。论文选择了美国多家核心智库作为观察对象,系统检视了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及其认知分歧,结果发现美国国际战略界对"一带一路"的分歧主要集中于其是出于经济发展动机还是出于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动机。进一步地看,这种对于"一带一路"经济和地缘政治目标的不同判断,反映出美国战略层对中国国家身份的多重定位,而这种对中国国家身份的多重定位表明,虽然美国对华越来越疑虑,但美国战略界整体上仍然未把中国视为一个修正主义国家,未从根本上认定中国正在挑战美国霸权和当前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建设视阈下语言规划之语言能力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语言能力挑战。应对挑战,语言规划先行势在必行。"一带一路"语言规划应着眼于国家大局,从语言语种及功能、语言安全、语言传播等方面入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广阔的国际空间展开语言能力的规划与建设。语言规划之价值在于语言服务。目前"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主要体现在语言人才服务、文明互鉴、文化融通、语言社会应用服务、语言产品及国际军事安全语言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中国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强数据化思维,构建大数据决策系统,尤其需要在项目产品、国际舆情与投资风险三大方面运用大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建立预警机制。"一带一路"大数据决策系统的建立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充分协调与统筹相关部门的力量,挖掘潜在资源,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智库,使之成为链接政府需求与高校、企业供给的中转站,把海量数据转换为可供决策者识别与理解的政策信号。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际能源合作》一书,是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海晨等学者所著,于2018年1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和国际能源合作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油气资源方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竹编文化产业构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背景下,河南竹编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河南竹编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带一路"经贸产业合作跨国大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具备了这一战略实施的互联互通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能合作、产业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创新,也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也是国家安全中首当其冲的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军事冲突、边界争端、边境管理、地缘安全等传统安全问题和三股势力、毒品走私、人口安全、国家认同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边疆安全造成了新的挑战。随着中国的崛起,边疆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推动边疆安全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1](P38)"一带一路"战略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笔者拟从全球视野来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机遇和挑战,从而更深入了解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区域在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日益重要,高质量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短期内,金融服务、产品贸易和设施联通是中国能够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切入点。鉴于可切入领域的差异,创新切入机制与运行机制能够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获得双赢。新型的切入机制主要涉及构建跨域产业链、以分享模式推进的设施联通以及以共享模式对接农业、金融和电商等方面,相应地形成包括产业发展、人民币双边结算清算、亚投行业务创新和文化经济互动等内容的新型运行机制。从我国的角度看,创新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机制有助于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经济效率、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稳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当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方凝聚合作共识、描绘合作蓝图.鉴于拉美智库在国家外交战略中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力,笔者力图以拉美智库为分析主体,动态分析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互动,重点分析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一带一路"已成为拉美智库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国家对该倡议仍存疑虑.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还存在研究人员集中、研究领域狭窄等问题.为推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双方均需努力.特别重要的是,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赋予了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新内容,成为积极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安全问题。在国家传统的安全供给模式较为单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安全问题突出的背景下,私营安保公司已逐渐参与到"一带一路"安全治理中。参与"一带一路"安全治理的私营安保公司主要来自中国和欧美国家,它们提供安保服务的类型丰富且覆盖范围广泛,安保公司发展模式多元。中国私营安保公司在参与"一带一路"安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国际上需要与欧美私营安保公司进行激烈竞争,在地区可能受到沿线国家及当地社区居民的排斥疑虑,在国内监管理念及政策与其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安保公司自身起步较晚且能力不足等。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的实施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国际交往、塑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为治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可能引发大国之间在西北民族地区周边新的政治博弈,加剧传统因素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冲击,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变量。在国际层面,为有效克服和应对当前挑战,需要以战略互信为基础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努力压缩和减少传统影响社会稳定势力的外部活动空间。在国内层面,内置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考量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需要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打造以公平、公正为契机的社会稳定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下,建立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的传播行为,是一场话语生产与权力争夺的较量,是中国在综合国力渐增后试图获取更多国际话语权、建构良好大国形象的新尝试。本研究以《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从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对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话语历经媒体"家国同构"与"天下大同"的模式化生产,已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话语标识,媒体以"一带一路"话语为载体,企图建构身份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助力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正在不断由"倡议"落实为"战略",极具经济、政治、地缘、文化等影响,对于中国战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不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并非易事,其面临着大国权力博弈、地区局势动荡等诸多挑战,存在安全风险、政治风险、制度风险和经济风险四大风险。相对于战略规划而言,战略执行的过程同样重要。中国需要注意到该战略过程的长期性、综合性、互动性、不确定性等属性。为此,中国需要加强战略克制、保持战略耐心、增强战略定力,基于战略过程的视角认真审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妥善处理好战略实施中战略目标、战略利益、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等战略要素的相互平衡,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更是中国话语权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其过程表现在:前提条件上,"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度较高,为中国在规则上的话语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区域分工上,顺应产业沿"一带一路"向低发展梯度转移的趋势,中国在产业链上具有制高点主导优势;治理结构上,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由多边体系朝双边化区域化发展,"一带一路"为中国构建了新的"朋友圈";历史机遇上,中国倡导的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与欧美兴起的保守主义相互对比,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声音"越发洪亮和有吸引力;机制设计上,"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灵活高效的规则体系更适合各地区发展实际,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