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公园游客的亲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期望理论的整合模型,以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基于382份游客有效调研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规范和期望值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意向;亲社会心理因素(生态价值观、生态世界观、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个人规范)和自利心理因素(目标效价、工具值、期望值)共同驱动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归纳并验证了提升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亲社会因素和自利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游客亲环境行为引导策略以及自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助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同胞最强烈的利益诉求是增加家庭收入,而不是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地区、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同胞利益诉求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性别、民族、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产生了少数民族同胞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不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少数民族同胞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而且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存在同一利益诉求和不同利益诉求强烈程度差异.政府应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来发展民族经济;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同胞教育水平,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园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我国如何兼顾社区利益特别是少数民族社区利益,消除社区参与的障碍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民族地区的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障碍和困境。本文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傈僳族社区旅游参与情况的考察,分析了导致社区参与能力受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能力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背景下,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中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基于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一地一策"的现状,以拟设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国家公园为例,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冲突分析,提出冲突解决方案,并将社区参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社区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形成引导、组织、保障、评估等四大社区协调发展机制,从就业方式、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方面为呼伦贝尔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我国国家公园建立科学的社区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国家公园是当前国际社会保护生态资源的主要模式之一。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其支配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而国家是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理想主体。我国的许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忽视了公共物品属性的要求,造成了资源的破坏与各方利益的不均衡。国家公园以较小面积的合理开发实现较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并由国家代表社会公众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其管理费用由国家予以保障,管理部门与公园内的旅游经营项目没有利益关系且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社区利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公园模式较好的协调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是一种符合生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冲突的利益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补偿不公引发的利益纠纷、自然生态破坏产生的利益威胁、社会保障不实引起的利益矛盾以及民族文化权益被侵诱发的利益冲突。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协调不力、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诉求不达是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利益协调机制,建构公平畅通的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健全公开高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风险,切实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具有后发优势和鲜明特点,是成果最丰富、进展最迅速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在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其多元的治理主体和复杂的治理内容的实践需求,要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协同治理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及其构造,涵盖了多元主体、多元方式、多元治理机制3个主要方面。其中,多元主体在我国国家公园协同治理中处于基础地位,这些主体涉及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各级政府、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一般社会公众以及包括特许经营企业和社区居民在内的特定社会主体。在治理方式上,多元主体之间在推进国家公园治理过程中,通过管理机构与所在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众的横向协同,以及政党与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纵向协同,进行互动、交流、协调,形成治理的合力。在治理机制方面,我国国家公园的协同治理机制主要由沟通协调机制、利益平衡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约束监督机制等核心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生态系统保护提出的新方向,加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存在着偏重政府单一主体、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的问题.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研究框架,认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同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三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打破目前在国家公园试点中存在的府际横向协调、政企协作和政府与居民协作的困境,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西方企业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角色与利益诉求和各利益主体利益分配现状与影响,提出建立以需要、动机与行为三位一体的激励模式、权利与义务相对等、资源最优配置的利益分享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印度的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老虎保护行动.在介绍印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之上,梳理了印度国家公园"老虎项目"社区参与经历的被动搬迁、联合共管、积极参与3个发展阶段,总结得出社区教化、发动群众、鼓励典型、人退虎进、生态旅游、谈判协商这6种社区参与方式,以及原住民权利获得、保障社区利益这两种社区参与特点,最后提出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 启示,包括构建政府主导的社区共管机制、多渠道鼓励社区参与保护、保护传统生活与地方知识、多源构建保护补偿基金等,期望能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要有特色的环境伦理体系作为支撑,探讨中国国家公园环境伦理的本土化构建及其构建途径,对我国目前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有积极意义.首先分析了荒野思想对美国国家公园建立和管理的影响,继而研究中国国家公园环境伦理选择,认为荒野思想自身局限和中国文化、历史和现实特殊性导致中国不能沿用荒野思想指导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最后从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对中国国家公园本土环境伦理进行构建,并提出以"天人合一"为驱动,以生态文明为指针,运用传统生态知识和理念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开展环境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提出通过多元化主体协同供给实现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但不同供给主体利益诉求状态直接影响协同供给能力和水平.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中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私营机构和社区组织等,针对不同利益主体设计相应的利益诉求指标,对津豫鄂桂四省城市社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对单一主体利益诉求的重要性排序分析和不同主体间利益诉求的方差分析,发现主要利益相关者自利倾向明显、利他意识缺乏,利益诉求偏差成为影响主体间合作协同的重要障碍.为缓解主体间利益冲突,提升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效率,应从加强政府与市场合作生产、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公共物品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公园建设的进程中,面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我国一直积极寻求社区与国家公园协同发展的实现途径,因此门户社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公园研究中被学者所关注的。社区能力建设与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是社区发展的重要议题。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青海片区,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寻找影响国家公园门户社区能力提升的因素,归纳其逻辑关系,总结了38个初始概念、14个范畴和7个主范畴,提炼了加强社区参与、组织能力培育、合作网络、制度保障、生计拓展与转型5个核心范畴,并从科学政策、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社区能力的建议,以实现门户社区与国家公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国家公园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公园处在发展初期,借鉴国际经验,探寻国家公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世界代表性国家公园在管理理念、经营机制、资金机制、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祁连山地区实际情况,未来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发展应建立垂直管理体系,建立特许经营机制和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分区制定管控要求和保护措施,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促进社区发展,推动国家公园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梳理,界定农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其利益诉求。利用专家问卷和农户问卷数据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农民利益代表主体、表达客体和表达渠道的选择。研究表明:农民、地方政府、村委会是农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3类核心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存在利益冲突;农民利益代表主体主要包括村委会、小组组长和农民组织;农民利益表达客体主要是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所,村委会和农民组织是利益表达的"初始客体";农民利益表达既可借助人大、政协、信访等正式渠道,也可通过村委会、小组组长、农民组织等非正式渠道来实现。最后,提出重构农民利益代表主体和表达渠道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利益诉求是关乎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校园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在我国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还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渠道的不畅通等因素制约了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只有将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才能很好解决高校学生利益诉求机制面临的难题.对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发现问题,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利益诉求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是保护等级最高的一类自然保护地,它的建立标志着园内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手段.构建新时代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国家公园资源利用体系,对避开"生态保护唯一"误区、探索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改革中如何开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价值.依据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结合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要求以及资源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包括收获价值、存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确定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资源利用评估框架、指标、参考标准和权重.基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应用研究,提出霸王岭片区未来最优的资源利用体系,并提出资源利用体系生态化调整和构建适宜性资源利用体系两项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