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禅与达赖 公元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达赖驻拉萨,和驻藏大臣主持噶夏政府,共同管理西藏行政事务,1959年噶府被解散。班禅驻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设立堪布会议厅(堪厅),管理政教和后藏事务。1961年国务院批准该厅申请,将其撤并。“班禅”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之义,班禅额尔德尼是一种封号,自康熙始封,沿袭至今。额尔德尼  相似文献   

2.
达赖喇嘛为西藏两大活佛之一,在藏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明清以来历届政府均对其高度重视。辛亥革命后,十三世达赖回到西藏,英国驻哲孟雄的行政长官贝尔随即入藏,帮助西藏地方政府扩充军队,疏远达赖与班禅的关系,从而导致了西藏两大宗教领袖失和。现任达赖系第十四世,因分裂失败而流亡国外。虽然一直不能回国,但即便其圆寂于国外,第十五世达赖的遴选亦不可避免。譬如前一段时间,达赖集团就提出了在世转世的说法,其目的当然是挑选更为合适的分裂祖国的继承人,但由于其毕竟打着宗教的幌子,我们还是有必要从宗教的角度给以回答。因此,加紧对相关问题特别是达赖转世制度的研究,对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村落城镇化进程加快,而真正能够演唱"伊玛堪"的歌手越来越少,"伊玛堪"成为急需保护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是赫哲族历史文化的精髓与标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话语时代,"伊玛堪"歌手担当着传承"伊玛堪"说唱艺术的历史重任。纵观赫哲族"伊玛堪"演唱近百年历史的进程,"伊玛堪"歌手的社会地位从村落精神导师走入国家话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伊玛堪"歌手身份的变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2006年西泠印社秋季大型拍卖会"犀象印萃"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一枚"方介堪刻张大千象牙用印"以99万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单方名家篆刻拍卖的世界纪录。这方个头不过3.7cm×2.8cm×5.6cm的印章,是前西泠印社副社长、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篆刻家方介堪专门为张大千所刻,印文为"潇湘画楼",印而四字以朱文鸟虫篆为之,鸟虫文字造型独特,上下映带左右顾盼,线条委婉流动,空间变化无穷。深得大千先生所爱。  相似文献   

5.
"霍尔"(■)是古史中常见的族群称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所指涉的族群呈现出流动性特征。"霍尔"是古部落的族称,它像一个符号涵盖了血缘上的延续和地缘上的联系,历史上很多族群都与之息息相关。霍尔国是部落联盟,从西藏、青海、甘肃到四川都有以"雅孜红城"命名的霍尔国遗址,雅孜红城(■)意为雅孜红色城堡,现在海西州的蒙古族属于《霍岭大战》中白帐王部落,而天峻县的雅孜红城实则为霍尔国白帐王哨所遗址。  相似文献   

6.
"堪"具有"胜任"、"经得起"、"能够"和"值得"四个意义,当"堪"为助动词时,只有"能够"和"值得"义。"堪"从"胜任"义发展到"经得起"义,以及由"经得起"义到"能够"义,回溯推理起了重要作用;从"能够"义到"值得"义则主要是突显原则和转喻认知模式在起作用。从历时角度来看,"堪"从最初的名词演化为动词,后发展为助动词,之后开始了语素化历程,但是近年来网络等传播工具的快速发展,又使"堪"出现了逆语法化趋势,成为一个非典型的助动词。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印度复杂多样性的基础上,较为详细探讨了印度政府应对这一复杂多样性的政治策略,即废除种姓制度,实行国民一律平等的宪政民主制度;坚持印式"多元一体",但不承认任何"族性"分类;创制"非对称性联邦制",通过接纳地区多样性而强化中央权力。对语言多样性问题,印度政府在国语或单一官方语言政策失败、不得不接受语言多样性的政治化和国家化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语言建邦或"语言民族主义"产生的消极后果。总体而言,在应对复杂多样性问题上,印度政府的做法基本上是成功的,它有效地维护了印度政治上的一体化和国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藏族青年诗人。有关六世达赖身世的记载,异说纷呈,始终是一个历史之迷。文章以“史有明载”和“史有别载”两种叙述方式,客观地反映了六世达赖的身世及其代表诗作,是一篇寓考证于叙事之中的研究材料。文章资料翔实,论说客观,或许可以作为六世达赖研究资料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1682年2月25日,精明能干的五世达赖喇嘛,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然而拉萨街头却一片宁静,既没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祈祷达赖早日转生:又未见打卦降神,寻访灵童的出世方向。西藏地方的一切政教事务,一如既往,仍由藏王桑结嘉措代行处理。连当时驻兵西藏的蒙古族带兵官达赖汗要见五世达赖,也被桑结嘉措以“达赖闭门修炼,居高阁不见人,凡事传达之命以行”的理由骗过。  相似文献   

10.
"哲玛提"是回族穆斯林形成并赖以生存的基层社会组织,是人们理解回族社会的窗口。"哲玛提"文化模式并非否认回族社群的文化多样性,而意在提供一种准确把握回族社群宗教本质的理论框架,是从公民社会视角理解当代少数民族宗教社群的尝试。笔者以云南巍山回族"哲玛提"为个案,基于穆斯林社群的世界同一性与地方异质性,发展与调适等理论前提,从认同边界、核心领域、行为模式、经济制度、体制保障五方面,对回族"哲玛提"社群文化模式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进行建构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