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对于农民来讲,长久以来,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的征用,造成为数众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地又失业,失地又失养老保障,从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熙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2-14
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耍产物。以环渤海地区为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具备可能性、必要性及必须性。基于被征地农民实情,以城保为基础,是环渤海区被征地农民杜保制度构建的路径选择。但在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应强调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同时,改革土地征用流转制度以配套环渤海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保制度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尽快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秦皇岛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补偿标准过低,给付待遇水平低,政府补助比例较小以及保险精算理论不足而导致保费偏高,最后,通过保险精算手段得出不同的给付水平、性别、起领年龄、投保年龄以及预定利率,算出的应缴保费都有所不同。根据秦皇岛市目前实施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易造成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2005年颁布以来,根据缴费方式及待遇领取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精算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低保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这两种制度缴费方式及养老金待遇调整的特点,构建了两种制度下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精算模型,结合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用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数据进行两种精算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从长期看"低保型"被征地农民保险制度设计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要高于"精算型"的替代率的结论,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给出结论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发生的中国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土地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障与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共时关联性分析以及城市化、征地补偿安置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历时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发生的中国情境做出回应。在土地承担保障功能且土地保障与养老结合最为紧密的宏观背景下,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的混淆是我国征地补偿安置长期存在的显著特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政府通过土地重新分配或非农就业安置间接承担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基本责任,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的混淆并没有实质性地损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利益;但在市场化转型时期特定的政策内外环境系统中,由政府主导进行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责任分担结构内部,政府对被征地农民养老责任的"后撤"同时意味着非正式的和制度性的被征地农民个人养老责任的"强化"。被征地农民在没有得到公平补偿的现实情况下,只能主要通过自我积累与市场竞争来实现养老需求,并最终导致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发生,且因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袁翠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9-12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被征地农民日益增多,出现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风气,必须对农村被征地家庭存在的法律问题加以预防和解决。通过对被征地农民的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界定,分析农村被征地农民存在的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危害后果和成因,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建议及具体措施,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农村社会风气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吕庆端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3):77-79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文章就我省依法征地现状及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被征地农民的规模不断增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对象。通过对研究的逻辑起点、争议焦点以及实践困惑的症结等的回顾和评述,为后续研究明确方向。研究表明,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保障作为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在理论上行不通,是对其合法权利的伤害。社会保障既不能代替土地补偿与安置补助的功能,也不能被初次分配的方式所替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构建的路径应该在合理安置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到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7-53
社会保障供给是被征地农民充分发展与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保证。被征地农民与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与村集体两个双方博弈模型的推演表明,社会保障供给主体间的自由博弈及行为选择会造成主体责任难落实、供需主体对接与主体共担筹资机制难建立等结果。因而,有必要通过有效落实责任以构建多主体协同供给局面,完善利益表达回应机制以构建供需主体对接模式,以及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资金以构建多主体共担筹资机制等途径干预供给主体的行为选择,进而优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10.
侯江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期,农民权益受损、征地纠纷日益突出。合理测算农民权益受损的程度、征地纠纷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31省(区、市)91村638户被征地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征地纠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处置权、收益权和社会保障权受损严重;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征地纠纷没有显著影响,农民权益是征地纠纷全面而充分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构建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和改革征地制度时,要从影响征地纠纷的农民权益因素着手,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利,尽可能减少纠纷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戴艳华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1):42-44
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当前紧密联系城乡 ,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陕西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做好整体规化并作出具体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城市化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陕西省城市化取得很大进展,但总体看还很滞后,表现为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城市间缺乏功能定位;基础设施落后及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都是今后城市化进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测算——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队列要素法并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年龄移算,预测了不引入人口迁移因素时2001-2050年间陕西省人口规模及结构;然后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在计算出年龄别净迁移率的基础上,预测了2001-2050年间陕西省人口规模及结构;最后采用总体法精算模型,运用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统计资料,测算出2001-2050年间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发现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后,陕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明显缩小,在老龄化初期就出现了基金结余。 相似文献
14.
陈周宁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1):7-12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化互为动力.城市化助推农村实现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在具体实践中,由城市的扩张而将城郊及周边的农村地区并入城市范围的做法更具有普遍性.而且,相对于这一转变中的物质生活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更值得关注,其任务也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81-686
根据对江西省11个地区农民合作社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合作社联合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负责人在合作社中担任的职务、合作社是否采用股份制、合作社是否需要专业的人才以及合作社是否有完整详细的社员账户与农民合作社联合意愿有显著性关系;而与负责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合作社创立形式等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镇空间组织关系"、"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城镇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综合空间分类,大致可把陕西省小城镇分为中心城市带动型、自组织发展型、落后地区引导发展型三种类型,并在发展模式选择与实施等方面做了探讨,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肖本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54-57
新型城市化是解决城市化问题和探索城市发展模式的有效手段。如何运用城市发展战略引领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当代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战略课题。通过研究战略管理在清河新区发展中的设计与选择、执行与实施,阐述了战略管理在清河新区跨越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清河新区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15年我国的城市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部署,受其影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消除城乡差别与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及土地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当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土地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土地政策动态构建问题,以及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融合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新兴课题,认清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改革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杨志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42-45
中国的老年人75%居住和生活在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少数民族老年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收入较低、生活状况较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面临着极大的养老风险。因此,通过对丽江纳西族拉市乡的个案分析,对少数民族农村养老模式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城镇人口比重而是以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对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综合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停滞型。在空间分布上,除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大城市外,其他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针对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和停滞的城市,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