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扬弃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 ,则为践行以人为本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氏春秋》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文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视教育和教化的积极功效,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目标,这些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高校素质教育提出更深层次要求的前提之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应用到高校思想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道德修养、因材施教以及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在价值,并从强化思想审美重要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拓展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它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推动和发展,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进程呈现了一个连续性、一脉相承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希凡 《南都学坛》2009,29(5):108-109
胡锦涛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以人为本思想,是对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基础.以"民"和"本"为入手点,通过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人身依附下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及其本质的分析,得出"民"是君下之民,"本"是手段之本的结论.认识到传统民本思想具有其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性.进而在明确了民本不同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教育思想必须以理性的自觉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和化本开新。历经数千年积淀,中华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线并涵括其他学派思想精神的博大思想体系,其整体本位、以人为本、天人和谐等理念品质蕴藏着丰富的当代公民教育思想资源。厘清其中的公民精神教育因素,使之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相对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教育思想的时代融合,对于推动公民教育的中国本土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近代文化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毛泽东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和践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文奥运理念和以人文本的内涵和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研究认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奥运理念产生的溯源,是人文奥运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而以人为本精神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人文奥运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古代奥运的文化理念、人文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均强调"以人为本",最终提出人文奥运实践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是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含义,提出"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