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沈检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33-136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占相当比重的“寱词”写同灵箫的缱绻之情,却是他“尊情”文学观烛照下的真情剖露,是他的现实情感的诗化结晶,是与他的大我情感相辅相成的小我情感的刻画,也是他理想受阻时的彷徨咏叹,这给《己亥杂诗》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吴晓番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68-70
中国思想发展到晚明,私成为一个热门论题。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都注意到了"私"的问题的不可回避性。他们在传统的立公灭私的框架下试图给予私以一定的位置。清代中叶的思想家龚自珍第一次从正面肯认私的合理性。他从三个方面肯定的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私的观点的出现,意味着新的思想的成熟,是中国思想转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田海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9-13,18
“爱智慧”奠定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 ,它在西方形而上学发展演进的历程中展开了一条“哲学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哲学探索之路 ,却又是一条布满陷阱、充满迷途的运思之道。爱智范式的形而上学发展到顶点 ,必然回转到它的超始处或开端处。人们从对智慧的欲求、占有和追寻 (以人与智慧的对立为前提 )回转到重新思考人的生命与智慧的和谐一致就是一个必然的进程。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之转折 ,反映了西方思想以此方式向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彭文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4):134-137
龚自珍一反先公后私的传统,提出了“私”论,认为人皆有私,分别从认识论领域和伦理道德领域对传统公私观进行诘难。其主张在对传统道统的反击和对个人价值及个人意志的凸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公私之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近代人文色彩,对“古今中西”之争及挽救时局和民族的命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龚自珍论私没有阐明什么是私,也没有论及私产生的原因和公私的相对性,使得龚自珍的私论有失严谨,对后世公私关系的正确走向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风雷,在龚自珍的诗歌中,写的都不是自然的征候,而是像他诗歌中写剑、箫一样,比物征事,而且大多借风雷喻政抒怀.龚自珍诗歌中的风雷意象寄寓着他的拯救衰世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张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3):42-49
仔细检核龚自珍的著述和时人对其的评议,可以发现一些与我们熟识的龚自珍形象诸如“以公羊义讥切时政”、晚清“今文学的健者”及“维新思想的先驱”等不尽相同的面相。撷取龚氏形象在19世纪后半期以来变化的一些片断,或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一历史叙述中的重要现象的认识。我们今天对龚自珍的认识和评价,受19世纪末对龚氏评价和我们既有的有关19世纪中国历史认识叠加的影响。对龚氏思想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19世纪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论龚自珍的“豪杰”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国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34-38
针对正统儒家至高至大的圣人人格,龚自珍提出了平民化的理想人格———豪杰,这一理想人格为传统人格向近代人格的转换提供了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8.
陆克寒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46-49,78
<活地狱>在李伯元小说创作中的特殊之处是其酷刑叙述.李氏对官府酷刑的冷静叙描既渗透着批判激情,又隐含耽溺激情,其间受刑人"人"的特征被严重削弱.李氏酷刑叙述体现着传统儒学素朴的"民本"意识,同时也有末世文人精神失怙的茫然,显示出现代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历史性缺位(未出场),同时也反映了近代商业写作的利益制约. 相似文献
9.
郭青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0-22
龚自珍的入出说以其童心思想为基础,既是对审美主体才质禀赋的要求,也是对能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精神的呼唤;是对既重视历史,又着眼于现实的治学风气的倡导,更有对人的生命尊严、主体人格的张扬,具有浓厚的道德性和近代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美学在生成之初亟需冲破理学传统和文化范式,以龚自珍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向中国古典哲学溯源和求解的过程中,以主体性的自醒和个人志趣的自得为基础,从美学主张到诗文创作,全面吸收庄子思想。在诗文创作中,以丰富的自然意象、恣意的卮言手法传承并实践庄子美学,展现追求自由人生的内在境界。分析龚自珍诗文对庄子美学的传承与接受,是研究龚自珍启蒙思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是近代开端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批判家。文章试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其人性论思想。龚自珍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程朱理学的道德先验论及其对人性的压抑 ,提出并论证了“性无善无不善” ,善恶乃后天形成和“人心有私”的观点 ,肯定了人的正当欲求。龚自珍的人性论思想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在思想上则具有开风气之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以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为利器,对儒家先验的"性善论"进行了否定,并在"公私之辩"和"理欲之辩"领域内对程朱理学悖人性非人情的特点进行了深刻揭露,动摇了程朱理学的地位,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左芝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91-95
龚自珍诗歌中“落花”意象的出现频率极高。龚自珍不仅结合清嘉道之际暮气沉沉的时代背景,以落花自喻,抒发一生襟抱未开、先觉于时代又不得脱离时代的壮志难酬的悲情,更通过对传统落花意象的重新诠释和组合,与花共鸣,将花作为生当“末世”屈居下僚的才智之士潜在的不朽价值的象征。诗人一扫传统诗词中落花纤弱凄婉、缠绵哀怨的阴柔之气,代之以充盈生动、鲜活激扬的阳刚、壮美格调,将落花所预示的新生与诗人除旧布新、改革图强的精神相扣合,进而借落花群像传递出诗人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和急切的社会变革愿望。 相似文献
14.
黄开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6)
在《古史钩沉论》中龚自珍提出了史无所不包的观念,将历代置于史之上的五经,统统归属于史的范畴,并由此得出经为史之大宗的结论。龚自珍还以史之大宗、小宗来区分五经、诸子,将经、子都纳入了史的范围,并据以提出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之说,否定了孔子对六经的著作权。龚自珍对经史关系的这一定位说明,龚自珍的经学绝不仅仅是今文经学。 相似文献
15.
汉学与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优劣长短之争,是晚清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龚自珍对此经学纷争,既反对汉学与宋学之分,又持今、古文经学同源说,并主张汉学宋学、今古文经学无偏废,兼采并收.所以,说龚自珍的经学乃今文经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不分门户,兼采汉宋、古今文经学,实事求是,才是龚自珍的经学根本,而这与乾嘉汉学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声满东南几处箫——深于情对龚自珍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85-89
龚自珍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学家,在他身上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个性气质中最突出的就是深于情。他对情的理解、认识都是以其痴情为特征的。因之,在他身上发生了缠绵执着的恋情,进而形成了他在文学创作中不同时俗的特异的美学风格,可命之曰:“情格”。故而,可以说,是深情造就了一个伟大诗人,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影响了一批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己亥杂诗》分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贤兆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87-92
《己亥杂诗》是中国诗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315首相对独立的七言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龚自珍1839年辞官南归和北上迎眷的全过程。在这一整体观的前提下,将这一组诗分为述怀、赠别、怀旧、爱情、山水、叙事等类别并作了评析,以期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较深入地了解龚自珍这一时期的思想、志趣、心路历程以及诗歌审美特征等。 相似文献
18.
易方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4):12-13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分析"法轮功"屡屡得手的心理入侵途径;利用人性中对肉体、关系、亲情、思想永恒存在追求的弱点;利用老干部、老学者名利失落感强烈的本位心理;利用干部、名人"权威"与聚焦效应的从众心理.有效的防范在于透视人性的弱点、强化心理主导和利用心理引导;关注需要转化为动机的中介,满足"群众性"的健身娱乐;强化群体心理规范,营造个体外部良性压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问题是当前网络普及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类新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其最根本的心理根源是人类本身存在着“去个性化”的特征,而网络的“去抑制性”正好迎合了人们这一心理特征并使其在网络使用的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成功应对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综合运用精神分析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家庭疗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当事人减少并最终消除自己的不适当或病态使用网络的行为,成功达到心理干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