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西方殖民者贩运到中国的鸦片,标志着清朝政府禁烟运动以暂时的成功告一段落,这是近代中外交涉史中一次难得的成功例证。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论及禁烟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时,往往把林则徐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以及他同朝廷权贵琦善、穆彰阿等人的矛盾相提并论,一概视为禁烟与反禁烟的矛盾。于是,人们也就顺  相似文献   

2.
本刊1984年第1期和1986年第3期,曾先后发表过两份由林则徐第五世孙林纪熹和林永俣提供的林则徐遗稿一《乙已日记》和《洋事杂录》,受到国内外学者、读者和有关人士的重视与欢迎。本期发表的林则徐使粤、督粤时期的未刊奏稿27件,选自林氏家藏抄本《使粤奏稿》、《两广奏稿》复印件,承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岷和第六代孙林坚姐弟俩人提供并亲自校点。这是本刊第三次发表林氏后裔提供的林则徐遗稿。谨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本刊三次发表林则徐遗稿的林氏后裔凌青(林墨卿)、傅秀(林锦双)、林子东、林永俣、林纪焘、林纪熹、林岷、林坚等同志,以及有关单位和有关同志,表示感谢,并盼今后能继续得到林氏后裔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希望有更多林则徐未刊遗稿早日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被迫光皇帝革职查办的原因,从前一直认为是由于受琦善、伊里布·奕山等人的诬陷,以及道光皇帝被英军的威势所吓而致。本文认为这不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全部原因。林则徐等人到广州后,尽改道光皇帝给他的既定方针,采取的禁烟措施与前不一,不能顺承“天朝圣意”,触怒了道光皇帝,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咄咄吟》是反映鸦片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奕经东征之役——的史诗。作者贝青乔,(1810一约1863)字子木,江苏吴县人,诸生。其著作除《咄咄吟》外,还有《半行庵诗存》、《苗俗记》等行世。 鸦片战争初期,在林则徐、邓廷桢等的主持下,禁烟和抗战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不久,投降派得势,道光帝撤了林、邓的职,局面日非。到广东取代林则徐的琦善放手卖  相似文献   

5.
一林则徐不愧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他在鸦片战争时期,在广东领导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期间,为谋求“制夷之策”和“富强之道”,开创了中国人了解世界、学习西方之端。新发现的《洋事杂录》,就是林氏在广东期间“开眼看世界”的一份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6.
蒋廷黻关于鸦片战争的史论观点是:1.英国没有图谋中国的野心,到中国来只是一心一意做生意。2.鸦片战争是由于林则徐禁烟引起的,林是个只顾惜个人名誉而不顾国家安危的伪君子。3.英国的武器精良,技术先进,中国的失败是客观条件早就决定了的。4.中国不懂外交和国际公法,而这是当时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途径。只有琦善懂得外交,他在鸦片战争中是有功的,不该蒙受“卖国贼”的恶名。本文对以上观点逐一批驳,并指出:抗拒英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与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工业文明完全是两回事;没有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民主自由与平等,因崇洋而产生的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必然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琦善投降卖国的铁案不可翻,林则徐抗英禁烟的气节不可辱。  相似文献   

7.
一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北京被任命为使粤禁烟的钦差大臣。从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到达广州,1840年2月3日(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一日)接任两广总督,至1841年5月3日(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离粤赴浙,在粤时间两年多。但自从1840年10月20日(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他正式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谕旨,交部严加议处”时起直到离粤,半年多时间内,他已没有奏事权了;他在广东有奏事权的时间仅一年零七个多月。然而,这段短暂的时间,在其政治生涯中,乃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却是极其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因此,林则徐使粤、督粤的奏稿,对研究这一关键时刻的历史事变以及包括林则徐在内的历史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加之林则徐又不同于一般敷衍塞责的官僚,他在奏稿中  相似文献   

8.
梁廷是道、咸年间广东著名学者,是民间的知识分子,但他究心西事,热心御辱,热情支持林则徐和邓廷桢领导的禁烟和抗英斗争,成为林则徐、邓廷桢禁烟的助手和抗英的谋士,在面对面的对敌斗争中,梁廷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且带有近代色彩的反侵略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9.
梁廷柟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名儒,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在鸦片战争前后,曾热情支持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与林则徐过从甚密,两人在"夷情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本文试图对两人的"夷情观"加以比较,以深化对梁廷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有关禁烟运动的论著对道光帝1838年作出的禁烟决定较普遍地未予应有的注意,甚至认为,道光昏庸无识,对要不要查禁鸦片,态度“游移”不定,只是在读了黄爵滋奏疏、尤其是林则徐的折片之后,才“惊于问题之严重”,“采纳了林则徐的主张”,“决定严禁,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办鸦片事件”。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