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身份和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学中不可避免的主题,其多种表现形式常常带有不可避免的政治性。本文讨论身份与身份认同在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当代文学批评关于身份问题的利用,从身份认同、身份危机、身份建构和身份叙事等方面探讨文学中的政治问题。结合对法侬、奈保尔等后殖民知识分子和作家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以及身份在批评理论中之挪用的分析,指出身份本身就与社会、文化、民族、种族等重大问题不可分割,与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分割,因此本身就具有政治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中面临挑战,以英语文化为主的全球化得以加速扩张,文化自觉、自信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等民族与主权思想的呼声渐涨,大学英语的中国文化身份教育也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和行为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关联;大学生的身份认同虽然没有发生整体危机,但认知和行为明显脱节,给身份的稳定性带来较大不安因素。  相似文献   

3.
阶级、性别、种族与女性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身份认同”既包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又包括自我的认同以及他人对自我的认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妇女。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安·弗格森提出了用四种不同的、历史发展着的阶级关系同时定义一个人的身份;后殖民理论运用了“民族/种族”这个分析范畴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种族间的文化压迫、全球的阶级关系与女性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均已完全认同印度尼西亚国家,但是印尼长期推行歧视、排斥华人政策极大地挫伤了这种感情归属.他们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意识,对融入印尼当地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期望与印尼主体民族拥有同等的待遇.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印尼瓦西德总统、梅加瓦蒂总统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印尼华裔青少年国家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依据对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探讨印尼华裔青少年一代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均已完全认同印度尼西亚国家,但是印尼长期推行歧视、排斥华人政策极大地挫伤了这种感情归属。他们有着强烈的华人身份认同意识,对融入印尼当地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期望与印尼主体民族拥有同等的待遇。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印尼瓦西德总统、梅加瓦蒂总统实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印尼华裔青少年国家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在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中,需要各民族成员把文化上的相互尊重、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宽容和信任、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等观念不断演进并内化为个体成员自己的日常认知、情感和价值。从多重身份视角来研究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的建构,就是要避免某一群体对个体成员身份的垄断,摆脱单一群体对个体的控制。文章梳理了身份认同、多重身份、嵌入式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多重身份建构和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内涵;解析了身份与认同的逻辑关系;在分析研究当前相互嵌入式社会建设中的多重身份困境基础上,提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中必须考虑各民族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8.
身份认同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国家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对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提出质疑。本文从认同理论出发,阐述身份认同,即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适合中国的不同身份,以谋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具有相对的自然特征,其身份认同也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但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变得“不自然”.更加密切的接触、交流、比较,“文化自觉”越来越突出,因而身份认同变得越来越复杂、迫切、重要.当代的中华民族就处于这样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因而也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牟钟鉴先生关于“复合型民族”思考的启发,从历史上北魏政权的认同实践和现实中真切的生命关怀,我们认为超越地域、民族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文明认同”,不仅是过去中华民族发展中珍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对于当代中华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身份认同理论的观照下,匹普的成长过程包含了以主体为中心的启蒙身份认同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身份认同。在此过程中,匹普经历了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同时,认同环境也对其身份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主要有普通话、粤语和其他方言。广州小学生对这些语言有着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不同语言的广州小学生如何看待"我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他们是否认同自己是广州人?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揭示广州小学生的语言态度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日后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西傩艺人汉族族群身份的认同有其特殊性:需要特定情境来唤醒。唤醒情境的建构以族际文化的比较为表现形式,并以民族文化认同的整合为深层动机,这与以地方性家族宗族文化为核心表述的江西傩戏惯例性情境存在着文化观念上的张力。这种张力导致了江西傩艺人的族群认同体验出现了跨层级认同的情境性特征。江西汉族族群身份认同现象的情境特殊性,也为在全球化语境中身份认同的研究及国内本土化身份认同理论的建构提供某种范例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因民族国家政治分隔力形成的跨界民族,其成员的民族与国民双重身份对应着两种认同形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严重制约并影响着民族国家的边疆秩序及其地缘政治关系。跨界民族成员依靠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获得公民身份、实现利益诉求、建立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时,深受跨界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过民族国家的有效治理、公民权益维护等认同政治实现跨界民族的政治认同是较为直接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贵州白族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民族识别的时候被认同为白族的,其族源历史复杂曲折,在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民族学、心理学的层面对认同过程中以及认同后的贵州白族的民族身份的建构进行探索性的剖析和研究,以加深我们对贵州白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同性恋者身份认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者认同自身的同性恋性身份,不仅意味着将生理欲望指向同性以及具有特定的性行为方式,还意味着认同与同性恋性身份相关的角色和行为规范。"同性恋身份认同"既是同性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同性恋人群健康成长、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相关概念、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角度出发,概括了同性恋身份认同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总结归纳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对于同性恋的社会认同部分的缺乏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该更多转向探讨同性恋身份的社会基础和支持手段,探讨社会认同机制以及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互动、农村同性恋社会认同过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模式,这些认同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米兰·昆德拉对现代性社会下的时代和个人身份的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世界的疏离感,本质上是根植于不同文化之间选择性的身份认同危机.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永远处在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离家"与"还乡"撕裂的现实痛苦中,而在文学书写中却走向追求历史连续感的家与家园的想象和追忆.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在现代还乡母题小说表现得集中而且尖锐.在"扎根--除根--失根--寻根"的出发和回归中,"还乡"就是跨越文化、性别、民族、阶级等夹缝.表明多重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身份研究经历了从先验先知、主体内省到社会论的裂变与转型。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多重自我表征身份构建的理论有多种,其中类化、认同与比较是身份构建的基本环节。一体化叙事行为缩短了自我认知与自我身份构建之间的距离。自我身份构建的基本途径是叙事,自我叙事是自我身份构建的核心。从自我主观印象到形式化的描述不仅对叙事是必需的,而且是自我认知阐释的方式。基于社会互构论,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从叙事、自我、身份进行三维重构,探索叙事在自我身份建构与认知过程中的效用。研究发现:社会认同影响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认知通过自我叙事、心理叙事和伦理叙事得以展现;离散的事件通过自我叙事构建完整的生活;自我身份建构通过有效的叙事系统完成。叙事视角的语言学概念将叙事的事件、行为、人物和相关情况与叙事者观点联系起来,叙事视角对深度分析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新疆一直是我国民族问题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长期教化之下,当前维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已经很高,但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鉴于维族在新疆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维族身份认同将是未来新疆民族整合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评估和测量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结构并从心理学角度编制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的测量工具。以社会身份理论和身份理论作为农民工农民身份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心理测量学方法对问卷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农民身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农民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