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众艺术的媚俗性与波普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杨乃乔阿诺德·豪泽尔(ArnoldHauscr)在《艺术社会学》(TheSociologyofArt)中把艺术样式根据接受者的社会阶层界分为三个层面:精英艺术、通俗艺术和民间艺术,其中通俗艺术就是指西方后现代工...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西方艺术史上相互承接的两个重要艺术流派——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不同发生背景、创作特点和美学倾向,简要描述了社会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型之后的美学状况,着重探讨现代主义美学主体在技术复制和传媒时代所遭遇的分裂和消解的不可避免性,以及当代社会文化及艺术生存的"反美学"状况,并由此结合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相关论点直接讨论了"美学的终结"这个命题,揭示出现代主义之后的美学所面临的存在危机。  相似文献   

3.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运动,它代表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依据《美国传统辞典》的定义,波普艺术是以商用艺术及通俗插图艺术的技巧来描绘日常生活的物体与景观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勃兴的大众文化、电子传媒所造就的新的文化形态与审美经验以及充斥着工业化消费品的日常生活,是波普艺术得以确立和兴盛的依据。这些事物所带来的文化嬗变,被波普艺术家敏锐地感知并予以回应。这样的文化嬗变可以归纳为三种  相似文献   

4.
转叙是一种包含越界悖论的叙事艺术。在叙事学的跨媒介研究浪潮中,转叙研究由叙事作品扩展到新媒体作品,研究焦点也由文本内部的话语转向对文本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针对诸多艺术形式中转叙现象的复杂性,可以将转叙划分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修辞转叙旨在从话语越界的形态中探讨文本的修辞交流关系。本体转叙聚焦于后现代小说中本体论的世界、边界和穿越现象,揭示了哲学观念的变迁以及现代人的认识论危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带有不同程度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修辞转叙体现了叙述主体对现实的不确定和疑虑,本体转叙则蕴涵了更为彻底的怀疑精神。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们似乎放弃了对现实的追问,陶醉于由虚拟世界重构的生活体验中。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的概念,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打破艺术之间的等级制,使曾受歧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进入艺术的视野,因此,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哲学和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后现代艺术是西方文化和艺术逻辑发展的产物,虽然它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的土壤,但我们应吸收其追求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思想资源,重新审视艺术的概念和历史。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的概念,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打破艺术之间的等级制,使曾受歧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进入艺术的视野,因此,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哲学和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后现代艺术是西方文化和艺术逻辑发展的产物,虽然它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的土壤,但我们应吸收其追求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思想资源,重新审视艺术的概念和历史.  相似文献   

7.
阿瑟·丹托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哲学家和评论家之一,他与美国艺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后现代艺术流派例如波普艺术和达达艺术进行了哲学层次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影响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他认为艺术品是在艺术界之中获得艺术品的地位.他提出,在当代艺术被哲学化了,从而导致了艺术的终结.他的艺术终结观对于国内外的美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艺术的哲学化与终结"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一样 ,有目共睹 ,无论横向发展 ,还是纵向深入都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艺术在文化领域里更是走在前沿。开放 ,就是打开关闭的门窗。因为我们落后 ,西方各种观念和技术大量涌入中国 ,从美术来讲 ,思想观念、艺术流派、技术手法、新鲜事物蜂涌而至 ,应接不暇。到 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现代艺术展”时 ,可谓外国的任何一种艺术观念和流派都在中国人手中展现过 ,从架上绘画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现代的、后现代的……至到架下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无所不及。这是历…  相似文献   

9.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艺术的典型风格,被认为是充分发展了的并且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展并形成连贯的艺术,为西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实用化、更具商业性,是一种流行艺术。波普艺术挑战传统的艺术定义,利用传媒、依靠复制技术进行创作,更为贴近日常生活,赢得了市场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使艺术创造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为艺术超越市场打造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方后现代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审美追求的剖析,分析了后现代艺术对整个艺术发展所起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艺术人类学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艺术,重视本土观点,强调主体性、互主性,突出形气神圆融,彰显物觉和神韵的统一,追求生命艺术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闫德亮 《南都学坛》2003,23(4):114-115
美编设计在编辑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编设计艺术包括:为广大读者构思;遵循期刊的宗旨定位;在市场中创新;采用“拿来主义”;要有个性化的理念;把握灵感;引入趣味化;追求惟美等。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诞生经历了三次分离。第一次是作为一个精神环节从原始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从原始精神生产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作为艺术生产实现自身精神环节和物质环节的分离,即创作与欣赏的分离。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纯艺术",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则分别是"前艺术"和"后艺术"。后艺术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史前艺术的状态,成为无所不在、无人不能的美化环境、美化人生的"艺术化生存"。  相似文献   

14.
媚俗艺术作为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一种审美现象,虽然伴随着美学不充分定律,成为快乐谎言和坏趣味的代表,但是依旧被大众广泛接受;民间艺术拥有健康快乐的形式与内涵,但是在新媒介与商业主义无孔不入的情况下也被媚俗艺术渗透,形成了与媚俗艺术的互文性。民间艺术应以积极有效的文化策略应对新的语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及智慧的创造,具有深远的含意。现代艺术源于西方,并在20世纪迅速转化成为今天的艺术主流,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浅释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相同人性特征的艺术属性,能反思迷惘的中国现代艺术。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产生的碰撞,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印象派艺术,处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上。印象派在艺术观点上与传统艺术一脉相承,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在技法、色彩等方面则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给现代艺术以直接启示,使后来的绘画艺术在视觉与审美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新艺术运动是艺术设计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环,在现代设计长河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强调、多元文化的继承、内容的朦胧性和多义性等层面上展示了与当代艺术设计相吻合的特征;在对艺术设计传承和艺术设计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相似文献   

20.
明月竹箫与华堂合弦--从中西传统绘画看中西艺术之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解读方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外化.相同文化意识背景下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审美形态上会呈现一种共性.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中西艺术的可能.本文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从形神关系、空间表现、艺术手段三方面进行了实践上的比较和理论上的梳理,并对影响艺术实践的中西文化及哲学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