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君恒 《阴山学刊》2003,16(1):22-27
研究森的经济权利正义理论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建树上说 ,未来的经济学和伦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都需要在双方的合作中取长补短 ,进行整合 ;在道德层面上 ,应该重视弱者 ,从权利公正方面、社会制度方面帮助、对待他们 ,而不仅仅是人道方面的援助。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经济发展层面上 ,注入公平机制 ,考虑到社会福利 ,反对纯粹工程学意义上的片面观点。在社会发展层面上 ,应该在物的方面与人的方面、效率与公平、经济尺度与伦理尺度上实现两者结合、协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中有着丰富的政治制度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彻底批判和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的影响;在政治制度改造中,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坚持用效率和公正的统一作为评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的标准。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的建议中,他创造性地提出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必须用发展作为解决社会公正的主要手段;必须更加重视具体的政治制度伦理建设;必须将加强制度建设与培养四有新人结合起来,发挥政治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的良性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正与利害自己的行为无关,而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亦即人际利害相交换--的伦理行为之中:"等利害交换",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便是所谓公正,便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恶的不等利害交换",如受恩不报乃至恩将仇报,便是所谓不公正,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不公正的不公正总原则."善的不等利害交换",如滴水之恩涌采相报和以德报怨,则无所谓公正不公正,而是超越和高于公正的份外善行:仁爱和宽恕.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权利与义务应该相等,是公正根本原则.社会分配给每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是社会公正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秩序主要是市场主体通过规则、道德自律或他律来实现,竞争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保证经济活动的公平、正义和理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主要方面,但也有矛盾和冲突。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极其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是要建构诚信、公正、效率的市场秩序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分配和经济平等,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安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内生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思想之中,是调节和规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探讨的主题包括可持续性与环境公正、可持续性与代际分配公正及可持续性与代内公正。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力图解决的矛盾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或物质)中心主义的矛盾、个体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矛盾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福利目标之间的矛盾。围绕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们被划分为两个广泛的阵营:新古典主义和生态主义,前者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为代表,后者以生态经济学为代表,对这两种思想流派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当代西方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面临并力图克服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孙洪坤 《学术界》2015,(2):97-107,325
公正与效率价值博弈中的兼顾与平衡构成了刑事和解制度化的基础,从动态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国家司法机关、被害人与被告人在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策略空间及理性选择,可得出刑事和解的博弈实际上是一种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以及风险与成本之间达成的一种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7.
交换 ,作为利益主体与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 ,其本身是否公正成为了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条件 ,也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公正问题。交换公正作为处理、调节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应当之理 ,不等于交换公平 ,更不同于等价交换。交换公正只有用蕴含自由、权利、效用等多种意义的“自愿”一词加以规定和说明 ,其标准和本质才能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8.
论代际公正的基本理念——以老年伦理关怀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公正是社会公正在代与代之间的历史延续,它是代际伦理的根本原则。代际平等、代际补偿、代际互惠是老年伦理关怀视角下代际公正的三个基本理念。代际平等指在场各代具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平等享有社会政治参与权与经济利益分享权。代际补偿指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老年一代进行收入补偿。代际互惠指现时的老年一代与年轻一代以及未来代互助、互利、互赢。以代际平等、代际补偿、代际互惠为理念,实现代际公正,是促进老年伦理关怀、构建和谐代际伦理关系的内在需要,也是改善老年民生、破解当前我国老年社会伦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的伦理价值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默权是所有司法制度中最受争议的制度之一。我国对沉默权制度的争论至今还无定论。从沉默权的伦理性入手 ,可以看出 ,沉默权的争议是社会公正与个人公正、人文关怀与社会秩序、国家统治权威与现代人权、公共道德义务与个人道德权利等伦理价值的冲突。冲突的原因在于伦理价值的多维性 ;伦理价值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性差异的影响 ;社会对人文关怀的强化。平衡冲突的方法则是 :坚持宽容的伦理关怀 ,固守以人为本的精神 ,坚持伦理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发展的公正性应是人际公正与环境公正在新旧全球化转换过程中的体现。全球发展的公正性应该有利于“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应该有利于缩小各主体之间的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 ,应该在全球发展中公正地分配权利与义务———使权利与义务对等 ,而全球发展不公正主要是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与履行不公正。  相似文献   

11.
传媒工作者经常会面临这样的伦理困境,得在新闻职责和作为公共伦理的社会道德之间、知情与隐私之间、传播先进文化与商业化运作之间、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与有偿虚假新闻之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2.
竞争伦理、发展伦理和利益伦理构成大学生择业伦理的三个基本维度。其中,竞争伦理的价值原则是诚信与公正,发展伦理的价值原则是体面与和谐,利益伦理的价值原则是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循环经济伦理.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生态伦理,但相较于生态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更加凸显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科学精神,以及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人文精神;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经济伦理,但相较于经济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注重规范非物质利益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社会伦理,但相较于社会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把是否具有生态理念作为衡量个体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把环境公正作为其重要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循环经济伦理是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生产和生活实践观的发展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权利优先还是公共善优先--流行病伦理的社群主义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军  肖巍 《中州学刊》2006,18(2):118-121
流行病危机导致流行病伦理的产生。目前的医学伦理无法解决流行病中的伦理问题,因为流行病伦理与医学伦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流行病防控中伦理问题的核心是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这种公共善之间的冲突。流行病防控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健康,而社群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善,公共健康是一种公共善,因此,社群主义能够为解决流行病伦理中的个人权利与公共善之间的冲突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经济领域效率优先政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之一就是义务教育投资政策中的"城市偏向".这种带有"城市偏向"的义务教育投资政策与教育公正的教育制度伦理的核心原则背道而驰.根据罗尔斯的制度伦理观,可对其价值取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功利原则与正义原则的错位;差异原则与平等原则的错位;个人伦理与制度伦理的错位.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效率与公平理论的道德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经济伦理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理论十分丰富 ,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和伦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功利主义、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权利论和阿瑟·奥肯的效率和公平统一论等。它们虽然观点各异 ,但共同之处都是为解决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能实现公平。这对我们正确解决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方爱东(安徽大学马列部)对此认为:①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看,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公正原则。从纵向看,它主张代际间的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权;以横向看,它主张当代人之间应具有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权利。②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看,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是它题中应有之义。即它主张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来看,它对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即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效率与公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起步中的公平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正义、公道、平等、公正等等均属同一系列的范畴,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一般而言,可以报社会活动参与的权利,经济收人的分配制度,也可以指不得势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与法律政治地位上的合理保障。它涉及到参与的机会平等、规则公正以及作为结果的报酬分配合理。有时还特指人类基本需要满足的公平。就社会哲学方面而言,经济伦理的公平,又被看作是经济行为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奉献与报酬,实绩与被社会承认、回报的程度,是罪与罚、功与奖的一致,是对经济领域中是与非、善与恶的重要评价之一。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平等或不同不平等程度的效率比较,而不应是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目标冲突。据此,以结果相同的平等或太不平等以及机会相同的公平都是缺乏效率的。这是因为,在社会中任何产品或权利的分配都具有外部性,都会引起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嫉妒与不满,从而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合作效率。如果产品或权利的分配能使社会各群体的嫉妒或不满最小化,同时也有不同社会群体嫉妒或不满的相同,这时的社会状态可以定义为实现了社会公正;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最大的社会合作效率。这表明建设和谐社会所诉求的不宜是平等和公平,而应当是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20.
黄显中 《北方论丛》2006,(3):121-126
亚里士多德对公正德性的探讨却以理想的城邦共同体为背景,他设计的城邦是自然的伦理实体,而德性的生活是其形式或自然目的。城邦像一个有机体,但不是一个有机体。城邦优先于公民,公民对城邦负有义务。但公民作为伦理成员,有着广泛的伦理权利。因而,城邦的伦理秩序不是完全国家主义的齐一划秩序,而是以伦理实体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合作秩序。城邦公民是自由的个体,公民之间相互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