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金桂是一个被误解被丑化了的女性形象,主要原因是作者、续作者在创作这一形象时受到了潜在的男权意识的制约,而读者则受到了作者与续作者强势话语的驱使。夏金桂的妒与泼,是一夫多妻家庭中女性正常的情感反应,对推动一夫多妻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有进步意义。她身上的淫,是高鹗曲意丑化的结果。婚姻伊始她就想自竖旗帜,从争取女性权利的角度看,夏金桂形象的积极意义远在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金陵十二钗之上。  相似文献   

2.
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按其阶段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主要矛盾在起作用,依次是宋辽矛盾、宋夏矛盾和夏金矛盾。  相似文献   

3.
论辽夏金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漆侠,乔幼梅本文对辽夏金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提出如下四个问题,并分别加以说明。一、对契丹、党项和女真诸族的评价问题正当我国两宋时期(960—1279)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新的巅峰的重要时刻,我国边疆地区崛兴了三个民...  相似文献   

4.
从新石器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至辽宋夏金、元明清 ,称雄于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相继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 ,以及蒙古。本文主要由洮儿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入手 ,试就蒙石科尔沁部源流作以初探。  相似文献   

5.
元朝是辽宋夏金之后统一多民族中国又一个大一统政权,元朝为了对疆域内各民族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大一统作为国家建设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强调以"汉法治国",通过一系列祭祀活动来表达"天下一家"的民族思想,摒弃"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来淡化"华夷"二元对立,上述与大一统实践有关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7,(5)
<正>《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专刊》是2003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开始编辑出版的同仁学术著述丛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迄今已推出七辑34种46册,从一个角度展示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厚重深沉的传统特色,是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现将新出版的第七辑8种介绍给读者,以资参考。《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增订本)乔幼梅著  相似文献   

7.
以购后评价为中介,对在线冲动购买与重复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线冲动购买程度与购后评价中的产品质量满意、价格满意和服务满意呈负相关关系;在线冲动购买程度与购后评价中的产品后悔、价格后悔和地点后悔呈正相关关系;产品质量满意、价格满意及服务满意与重复购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产品后悔、价格后悔、地点后悔与重复购买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由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元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2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学者53人。来自蒙古、日本、美国、新加坡的学者21人。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7篇。举行这样规模的国际元史学术讨论,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长期和我国中断联系的蒙古学者参加了会议,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会议就元代史料与文献,蒙元制度,元代政治史,元代西藏,西北诸王与中西交通,元代文化,元代人物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热烈的争鸣。与会学者在会议期间看到了刚刚出版的韩儒林先生主编的《元朝史》,翁独健先生组织编写的《蒙古族简史》。以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元史论丛》第三辑、《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周良霄著的《忽必烈》。这些论著和去年以来出  相似文献   

10.
公元926年,辽朝灭亡渤海国后,把大批渤海民众迁往其内地东京、上京等地。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渤海民众陆续迁往朝鲜半岛。对于迁往朝鲜半岛的渤海移民的族属、族源以及他们与王氏高丽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渤海国与王氏高丽的关系是中国地方政权与国外政权的关系;渤海国灭亡后,迁到朝鲜半岛的渤海移民与王氏高丽的关系是王氏高丽王朝与其附属民众的关系;渤海移民与王氏高丽属于不同民族,不存在血缘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许美芳 《阴山学刊》2009,22(3):46-49
礼制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内容。先秦是中国礼制发展的奠基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前时期是礼削的产生阶段,夏商时期礼制初步发展,到西周礼削进入成熟阶段。而玉器作为一种独特的礼制物质承载体,与礼制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的玉器及其组合可以体现出每个阶段礼制内容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琪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107-109
中国和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但自五代时期越南获得独立后,两国之间的战事不断增加,尤以两宋时期为甚。中越战争大体分为维护宗主权的战争、越南对宋朝的侵略战争和宋朝的自卫战争三种。探讨两宋时期中越之间战事的主要特征以及性质,对我们研究、理解国际形势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受儒家灾异思想的影响,西汉皇帝对阴阳灾异比较重视,深信阴阳灾异与国家治乱安危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灾异流露出一定的惧怕心理,因而在诏令中出现许多惧词,这使西汉诏令具有一定的宗教特色。灾异学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反映在西汉诏令中,便是惧词与灾异经常相伴随而出现。  相似文献   

14.
明朝时期 ,由女真族所建立的建州、毛怜二卫与朝鲜皆有过密切的交往和联系 ,尤其是建卫之后 ,朝鲜政府神经紧张 ,双方矛盾冲突不断 ,时战时和 ,期间史事纷繁 ,从特殊的角度反映了明代中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庆 《文史哲》2003,(5):26-30
生态环境与民族习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辽代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对生活在这里的契丹人的生活与习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草原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畜牧相关的习俗文化 ,山 (林 )水(畔 )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渔猎相关的习俗文化。而受辽代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而多雪的气候条件的影响 ,又使契丹人的习俗文化生发出了许多与气候特性相关的“特质”内容 ,使其更具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半个世纪是影响中西文化交流最终命运的关键时期。与明末儒士群体地批判天主教文化相比,清初杨光先在批判天主教文化时,则是孤军奋战;在辟教内容上,除了情绪化地批判与指责外,重复明末儒士而并无新的内容则是杨氏辟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这种情绪化的批判,直接影响到了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命运,使得清初的儒士在对西方文化进行评价时很少能心平气和,进而局限了清初儒士开眼看世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澶渊之盟中宋辽两国就边境城池的修筑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是由于辽统治者南下掠夺的本性不会改变,所以北宋时期,双方围绕北宋在河北和河东地区城池的修筑活动,进行了多次的交涉,从这些交涉中可以看出北宋在盟约问题上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明朝在 140 6年 (永乐四年 )派兵占领越南 (安南 ) ,设置郡县 ,宣德二年 (142 7年 )撤出。在 2 0多年的统治中 ,明政府通过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在越南的统治。尽管这些措施曾经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很大损失 ,但对稳定当时安南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生产 ,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也更加有助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双方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五鹿诗社得名于郜焕元所编《五鹿诗选》,是清初以大名府为中心的诗人群体。诗社成员多生于仕宦之家,入清后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属于清初"纱帽"诗人。诗人之间基于家族、姻亲、同学等关系,交往频仍。他们以地缘为纽带,以读书、游园、留别为契机,流连唱和,形成规模庞大的诗人群体。诗社成员以郜焕元、袁佑、窦遴奇三人成就最高。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或出于时忌或囿于眼界,介入社会的程度不深,易代之际的民族矛盾与阶层冲突在诗歌中少有体现,缺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亦缺少鲜明的艺术个性。诗社诗人与地方官吏及游历诗人相互砥砺激发,一起有明一代地方诗坛之衰,共同营造了清初大名诗坛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