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中国内部局势混乱,政权更替。先是李良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接着清军人主中原,定都北京。而不甘败亡的明朝遗臣相继在南京、福州等地建立小朝廷,继续与清朝对抗。在这种政权鼎革之际,作为原来臣属于明朝,向它称臣纳贡的琉球国,如何因应局势变化,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由于清代有关琉球史籍的记载过份简略,使人无法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本文拟根据琉球《历代宝案》所载的档案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津就派人招谕海外请…  相似文献   

2.
外戚集团对吐蕃政治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地方政权时期,外戚集团是一个非常有势力的特殊阶层,他们凭借与王室的姻亲裙带关系出将入相,声名显赫,位高权重,大大影响了吐蕃政坛的局势,本文拟从其出现的合理性、渊源、影响分析其在吐蕃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金正日去世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经历了起伏转折.金正恩继承政权后,面临政权稳定过渡和发展经济的目标.无论从朝鲜内部发展需求看,还是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亟须推进朝鲜国际化.目前,朝鲜自我安全利益认知,以及意识形态、国内经济机制和国际社会制裁成为朝鲜国际化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4.
辽东公孙政权与东亚诸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三国,随着统一帝国的崩溃,分裂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对东亚世界而言,既有的秩序中心已不复存在,东亚诸族开始谋求各自发展。乱局之中,辽东公孙政权的崛起成为这一时期左右东亚局势变迁的关键。作为一个汉族割据政权,公孙政权隔绝了东亚诸族与中原政权的联系,成功获取了本属于中央政权的无上权威。公孙氏三代在处理与东亚诸族关系时,着眼点始终在于获取现实利益,这一切都是由其割据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公孙氏与高句丽、夫余、乌丸鲜卑三族的关系既否定以汉魏为中心的既有国际秩序,又不具备真正的实力来规划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从历史发展来看,辽东公孙政权在处理与东亚诸族关系问题上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明朝自嘉靖、万历以来 ,直至崇祯末覆灭 ,与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 ,而南明政权对日本改行通好、求助的政策。由前者的断绝交往到后者的通好求助 ,经过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在南明时期完成的 ,共分三个阶段 :一、弘光时期 ,这是沿用明朝末年旧政策的阶段 ;二、鲁监国、隆武两政权并存时期 ,这是拒绝交往与通好、求助同时并存的阶段 ;三、鲁监国政权、郑成功及其子孙主持的政权、永历政权等并存时期 ,这是通好、求助政策全面推行阶段。影响南明政权对日态度转变的因素 ,包括总体形势、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事人的经历和性格 ,以及地域远近等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及其对新疆反恐斗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富汗刚刚凭借外力结束了历时 2 0多年的战乱 ,历史上又从未建立过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现在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 ,塔利班的“基地”组织残余势力、民族宗教矛盾、经济重建等问题都将影响其未来局势的发展。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友好邻国 ,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 ,对新疆的稳定、对新疆反恐斗争等都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蜀汉政权建立初期,由于刘备处理政权内部新旧矛盾缺乏策略,致使孟达降魏,其后孟达又在建兴年间归蜀不成而被司马懿所诛,三国史上关于孟达的这两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却无处没有诸葛亮的身影。诸葛亮在调和蜀汉政权内部的新旧矛盾时采取平衡的原则,在孟达降魏叛魏的问题上,诸葛亮洞察局势,及时调整策略,从最初的策反孟达,到后来决心除掉孟达,深刻表现出了诸葛亮治蜀政策的深谋远虑。  相似文献   

8.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地方官府主要采取"官督民修"形式参与地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由其主导修建的主要是护城堤防设施和大型灌溉设施,且修建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民众负担。这种管理体制,是传统国家政权控制理念在水利领域的体现,其实施效果的不同也体现了王朝政府执政能力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17世纪前期,西藏地方与清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遣使者到隶属统治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迅速地自然演进的。它是由中央政权更替的历史局势决定的,也和满、蒙、藏文化的相似性、相融性是分不开的,是当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13,(3):1-9,154
魏、晋、前凉时期,中原局势动荡,但魏、晋、前凉政权对西域的经营并未中止。承两汉旧制,在楼兰、高昌设置西域长史(西域都护)、西域戊己校尉,驻军屯田。楼兰、高昌屯田制度完备,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持了魏、晋、前凉政权对西域的军政管辖,维护了西域的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廉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领导革命根据地局部性政权和全国性政权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和政权的廉政建设,形成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廉政思想。重温这些廉政思想,对指导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依其认识的发展变化,大体上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国共合作到土地革命。这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由于陈独秀推行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远东局势不稳,伴随着中国内战的进行,美国也摸索着恰当的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在华调停失败、国民党内战失利与冷战序幕的拉开,美国在调整对华政策的同时也进行着一定的检讨与反思。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国新政权对苏联“一边倒”,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远东的挫败使美国共和党加大了对民主党保守外交政策的指责。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免职事件更使反思风潮达到高峰。要不要重视亚洲,是否援助蒋介石,对台湾采取何种策略,1945年的雅尔塔协定有哪些危害等等,都是美国当局反思战后对华政策的焦点问题。通过反思,美国提高了对亚洲的重要性的认识,决定维护蒋介石当局的稳定,提高台湾“有限”重要的级别,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更注意“两党协调”,对后来的局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熊维琳 《天府新论》2004,(Z1):232-233
在1917年至1922年的护法运动中,孙中山领导着四川革命,关注着四川局势的演化.这主要体现在四川护法战争及其胜利后围绕四川政权的斗争、倒熊战争、讨贼战役中.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孙中山尽力使四川成为护法革命基地.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机构沿革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但关于乡镇政府机构的沿革却始终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细分起来,建国以来我国乡镇政府的发展可分为六大阶段,每个阶段的乡镇政府机构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成和特点。透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乡镇政府机构角色经历着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再到“参与型、服务型政权经营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两岸目前正处于潜在的冲突阶段,两岸局势处于相持状态,危机随时有可能爆发。解决台海冲突的主动权掌握在大陆一方,和平统一的前景要视台湾当忆的回应而定。“渐进式台独”受到和平统一的强大压力,时间因素是解决台海冲突不容回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十六国时代,河西地区更替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台称五凉。如果从前凉张轨以晋凉州刺史保据河西的时间(301年)算起,那么到北凉亡于北魏(439年),五凉政权统治河西近乎一百四十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间,河西地区的局势总的说来,还是较为稳定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指出的那样:“张轨领凉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刚人士避难之地,复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政党是某一阶段,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它是在资本主义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军事、政治和外交优势,成为一个在国际上行动无所顾忌的唯一的超级大国。相当多的评论家和分析家认为:美国下一个意识形态的头号对手是中国,经济上的大敌是日本。然而,1992年新年伊始,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阿尔及利亚拯救阵线在首轮民主选举投票中获得压倒多数(拯救阵线得320万票获得188个席位[总232个],解放阵线得160万票16个席位),如果1月16日第二轮投票如期举行,拯救阵线将合法获得政权。此局势导致总统辞职,军队接手政权,国家  相似文献   

19.
势族,是封建地主阶级中有权势或有财势的大姓。他们是封建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的向背,直接影响着封建秩序的安定与封建统治的巩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势族的团结,注意调整对他们的政策。明末辽东,战争频繁,各种势力角逐激烈。研究一下这个时期辽东势族及其对辽东局势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在以农业生产为社会经济之根本的封建社会时期,水利建设事业的兴废对国家的强弱及政权的统治都具有重大意义。所谓“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正是这个意思。有水而水利不兴,则水患无穷,泱泱洪水成为破坏生产发展和威胁劳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祸害。湖北省地处古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