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战初期 ,西方列强对日侵华一致采取绥靖政策 ,只有苏联给予中国切实的援助。在全国人民推动下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情势 ,国共两党政治上团结进步 ,军事上相互支援同仇敌忾 ,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但进入相持阶段后 ,受纷纭变幻的国际政治影响 ,两党阶级斗争逐渐激烈 ,以致发展为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国能否坚持团结抗战到底 ?成为国内外政治势力所关注的重大问题。美英援华、欧洲战争爆发与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1 938年 1 0月武汉陷落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 1月 3日日本近卫首相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 :国民政府必须“…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火炮击驻扎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打破了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均势结构,严重危及了美国的在华利益。但是,美国并未采取行动去制止侵略,而是实行了以绥靖日本为主的所谓“中立”政策。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美国就明白无误地表示了自己的“中立”立场。7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中日之间的武装冲突,对和平与世界进步事业将是一个沉重打击。”①这种把侵略与被侵略混为一谈、相提并论的提法,实则是为日本开脱罪责。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又发表一项关于国际政策基本…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一)1937年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决心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信号,但它全面侵华野心的暴露有一个发展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国民党政府对侵略者的野心,也有一个由妥协到抗战决心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波及的地域最广,付出代价最大的战场之一,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开战最早。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撕毁“九国公约”,置世界舆论于不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开始实施其“基本国策”,比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挑起欧洲战争整整早了8年时间。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把侵略触角伸向关内,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制造“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完全殖民地,而…  相似文献   

6.
雷大川 《北方论丛》2006,9(2):102-105
1931—1945年苏联以两面手法布设其远东战略: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保障自身安全、谋求对日妥协而不惜侵犯中国主权。这种绥靖与抵抗两手策略交替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而无法北上进犯苏联。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期间,英国工会发起的大规模支援中国和对抗日本的行动是国际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英国工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经历了从精神支持和军事中立到积极援华的转变过程。随着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国工会逐渐扭转了对中国抗战的中立态度并确立了“援华抑日”的行动策略。英国工会通过持续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积极发起物资援华和抵制日货运动,并推动英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支援中国抗战。英国工会“援华抑日”策略的推行,彰显了工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为中国抗战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工会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尤其是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宣传,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促使英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正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与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期,美国对日政策涌动着一股暗流,即扶植、纵容,一言以蔽之,是绥靖。远东地区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但美国缺少与欧洲列强竞争的军事实力,海军力量尤其薄弱。因此,利用日本的崛起及其侵略野心为自己谋取利益,成为美国这一时期对日政策的出发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使它具备足够的实力充当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的“先锋”,因而成为远东国际政治格局的一枚重要的“棋子”。美国的纵容使日本的侵略步步得逞,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新的竞争对手,绥靖政策随之破产。  相似文献   

9.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主战场。淞沪会战时期的中国对日政策是对内立足抵抗,对外争取外援。按照这一总的对日政策,中国将精锐之师投入上海作战,重创日军。在认真组织抵抗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积极争取国际援助熏宣传中国抗战,揭露了日本的侵略行径,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也获得了宝贵的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线各国是互相支持的。中国抗战得到了各国,特别是苏联和美国的支持。同样中国抗战也支持了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和美国。 一、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战略地位 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膨涨起来:德国妄图独霸欧洲;意大利妄想夺取非洲;日本则图谋霸占亚洲。其各自的目的一旦实现,第二步是:德、意两国出北非、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相呼应;日本则南进太平洋,出印度洋策应德、意。继而三国夹击澳洲,会师澳大利亚,形成逼临美洲之势,最后与美国决战,从而实现他们瓜分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1.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多变的,前后不一致的。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打着“中立”幌子,实行两面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美国为了维护它的利益而采取了两面政策:一方面不愿日本独占中国,希望中国拖住日本,借助中国的抗战削弱日本的实力;另一方面美国又纵容日本侵略;企图借日本之手扑灭中国人民革命,并妄图把战火引向苏联。因此,中日战争初期,美国在“现购”“自运”法案下不断地把大量军需品供给日本。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来华美国人士对中共的认识评价及其意义吴孟雪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①美国人民亦不例外。而在抗战中“已经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②更引起了来自...  相似文献   

13.
滇西抗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张晓琼,李根5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日军结束了进攻作战,转入了对中国长期的持久战争。为了支持对华的持久战争,日军于1939年冬在广西钦州...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艰难历程。从 1 93 1年“九·一八”事变 ,到 1 93 7年卢沟桥抗战前夜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即局部抗战阶段 ,它在长达 1 4年的抗日战争中占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是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八年抗战传统观点的影响 ,对局部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以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应有的地位 ,缺乏深入和全面研究。本文从局部抗战形成的原因以及局部抗战的伟大意义入手 ,把局部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要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早在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相似文献   

16.
抗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矿业被分割为两块:以西南七省为代表的西南大后方和以华北华中地区为代表的关内沦陷区。中日两国政府分别在两地大力发展工矿业作为支撑战争的必备条件,这两个地区成为中日两国战时经济对峙的区域。两地工矿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特性刘寿保日本、德国帝国主义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是灭绝人性的残酷、野蛮、疯狂的战争,是毁灭文化、文明,愚弄人类的非正义战争。战争最后以德、日、意法西斯侵略者的彻底失败,以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而告终。桂林一地,在这场战争中历...  相似文献   

18.
简论周恩来关于抗战问题的辩证法思想刘德军周恩来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大师,他在领导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爱国斗争中,是灵活运用辩证法的典范。一、日寇侵华两面政策与中共针锋相对方针中日战争是武力战争,又是政治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是要灭亡中国,...  相似文献   

19.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九一八”以来的不抵抗主义转变为对日作战。国民党政府之所以能一改过去的不抵抗政策而实行抗战,决非偶然,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的结果。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一、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而愈益汹涌澎拜,对国民党政府走上抗战道路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并显示了如下特点;首先,参加阶层广泛。日本疯狂侵华使中日民族矛…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武汉难民救济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带给中国人民深重苦难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万千中国民众为了躲避日本野兽的杀戮,为了抗战,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难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武汉由于其在抗战初期的特殊地位,成为难民云集的地方。救济难民是抗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地区的难民救济活动是全面救济工作的起始阶段,无论从救济难民还是从难民救济工作而言,都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问题至今似乎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将不惮浅陋,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一1937年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