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钧 《老人世界》2011,(2):30-30
爷爷70岁了,一个人在乡下很孤单,爸爸就把他接来城里住。可是,没过多久,爷爷就闹着要回去。 爷爷想回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在这里住不惯,白天爸妈去上班,我去上学,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什么事也没有,想找个说话的人也找不到,闲得慌,闷得慌。二是怕给我们家增加负担,  相似文献   

2.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已近不惑之年的男人。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没啥坏心眼,就是脾气太臭!我的臭脾气没少得罪人,很多好哥们儿都不愿意找我聚了,因为沾上酒一兴奋我的脾气就更控制不住了,有好多次都闹得大家不欢而散。其实我真的不想发脾气,在家里也是,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有什么控制怒火的良方吗?菏泽:闰旭  相似文献   

4.
小的时候,为了照看庄稼,家里将房子搬迁到偏远的山脚下。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孤岛散落在荒无人烟的大海,白天找村里的伙伴们玩得走上很长一段路,到了晚上,山林里发出各种叫声搅得我心神不宁。仲夏的一个傍晚,父母去村里商量桔子林承包的事,留下我和长我两岁的哥哥。临行前,母亲给我们喝了点米酒,将我们早早  相似文献   

5.
阿呜  陈娟 《现代妇女》2005,(7):33-34
我是个不喜欢被禁锢的人,却做着一份朝九晚五枯燥到能让我崩溃的工作。禁锢在这样的生活中,每年屈指可数的几个假期,就成了我的天堂。从大学时代起,我就迷恋上了行走。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开始的时候,老爸老妈只允许我去有他们朋友的地方,连吃的住的都安排好。由他们的朋友,带我游玩。这样的游玩让我觉得无聊。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后,我与老爸约定,以后,我只去我想去的地方,一个人。但是我保证,每天与家里联系,告诉他们我在哪里,在做什么。每年假期临近,我总是早早的,把假期里要去的地方找好。然后四处搜罗资料,安排行程。我不与人结伴…  相似文献   

6.
用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对与错 有一个中国老太大和一个关国老太太在天堂里相遇了。美国老太太说,我年轻的时候一有稳定的工作,就开始从银行贷款,住了大房子,买了车,我每个月还银行的贷款,我这一辈子就舒舒服服,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经常被丈夫打的女人。五个月前,我又被他打伤,为了躲避他,我搬出去住,从此分居。但因为日常用品还在家里,我就经常趁他不在家时回去。而且,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我单位分给我的,购房款大部分是我付  相似文献   

8.
认识男友后的第三天,我就请他代我去交房子的首付款,我放心地把5万块钱交给了他,我相信生活不会辜负我。记得两年前,一位朋友要到北京来,提前一个月给我打电话,请我帮助找住的地方帮助找工作。我当时老大的不乐  相似文献   

9.
姜昆 《老人天地》2014,(4):15-17
善良老妈:
  “把林奶奶接来,我们一起住吧!”
  我家住东四的时候,曾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房客林奶奶,因为守寡多年性格有点孤僻,和别人都和不来,单单只相信我妈妈。老家来的信,只找我妈妈念给她听。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找我妈妈商量。我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给林奶奶送去,两家处得好像一家人,林奶奶就像我妈妈的亲姐妹。林奶奶特别喜欢我妹妹,记得有一次去长安大戏院看戏,票上写着不许带小孩,她就自己去了。可到那儿一看,有带小孩儿的,林奶奶立马坐车返回家,把我妹妹带上再回去看戏。等她们到那儿都演半场了,那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林奶奶又找了个老伴,也和我家关系特好。他们平常没事就来我家,也不用人陪,就在院里坐着,说在这待着心里踏实。再后来我们先后搬了两次家,林奶奶年岁大了,自己又孤单一人了。我们还陪着妈妈经常去看看她,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来,热闹几天。老妈曾和我商量:“把林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可林奶奶坚决不肯。最后林奶奶被她哥哥的女儿接回山东老家度晚年,我们一家也才算安了心。  相似文献   

10.
琴台 《女性天地》2013,(2):46-48
1 我怀孕八个月的时候,她跑到家里来大闹了一场。由头罗里吧嗦一大堆,本质原因就一个一一这几个月我和老公对她关心太少了。 我被气得几乎背过气去,都什么时候了,她还挑这样的理儿?搁一般贤良婆婆,看到高龄儿媳肿手肿脚、大腹便便的样子,哪个不心疼?而她呢,  相似文献   

11.
我和周泽林纸婚一年没有过完就离婚了。从民政局拿着绿本出来的时候.那个办证的小姐说:"我好像刚给你们办过结婚证。"我说:"对,那是春天的时候,你穿着薄纱的裙子瑟瑟发抖,我还说你怎么这么不怕冻?"然后她关切地问:"怎么,他有外遇?"周泽林瞪了她一眼说:"你才有外遇。"没想到我们这么合不来。也难怪,认识几个月就结婚的人下场这样就不错了,周泽林单位里等着分房子,这是最后一批福利分房了,他急于想找个人结婚,而我万念俱灰,李路明一个人去了澳大利亚,我不去结婚,还能做什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朋友,每天的生活可以用纸醉金迷来形容,而且为自己的仕途费尽心机,但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去新西兰学习了两年。两年之后再回来,看到他的脸上常常有淡定的笑容,不吸烟不喝酒种花养鸟下围棋性情大变,我问他,何以改变这么多?他说,给你讲个故事吧。我在新西兰的时候,住到一家牧场主家里,他们家有很多牧场,房子全是木头的,这样的田园生活已经一百多年了。牧场主家的房子前有一大株仙人掌,高大得可以伸到屋顶上去。又肥又大的仙人掌叶片会在成熟之后“啪达啪达”地落到房顶上,每年都会腐蚀房顶,把房顶砸坏,牧场主每年都要修房顶,我的朋友说,…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颤动     
电脑屏幕在眼前突然一下晃荡起来,整个书房也像一个酒醉的人摇摇摆摆,我双手扶住电脑桌,努力坐定,却稳不住身体,惊恐中一下起身,以为是8楼的邻居,在上面加了一层天楼,让这近10年的房屋不堪重负,坚固的房子也一下成了危房?正欲伸出头(?)  相似文献   

14.
伙房子     
天桥的小店我很熟。我不住小店,是我奶奶开小店。小店那时不称其店,叫“伙房子”。我奶奶开的“伙房子”叫福顺店,现在这地点都还在,就在天桥的东边,那条街都是伙房子。高凤山不但住过小店,还住过“小孩店”。  相似文献   

15.
王瑶 《老年世界》2013,(5):16-16
常言说:父母在,不远行。然而母亲却因为我的远行而离开家乡。几年前,我和儿子随在部队的老公到北京定居。刚到北京时,我们租住在一所简陋的两居室,一切都是再简陋不过的设施,很长时间我才适应。母亲时常感叹:放着家里好好的房子不住,却跑这里来租房住。我通常笑答:“冲全国人民都向往的首都呗!”  相似文献   

16.
王景龙  孙艴  胜秋 《老年世界》2011,(16):13-13
案情:于老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外地就业、成家,只有女儿在身旁。女儿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一直靠打零工赚钱。于老太的老伴死的时候,孩子们放弃了对父亲遗产的继承,于老太和老伴的房子和其他遗产也都归了于老太。  相似文献   

17.
唐伯 《当代老年》2009,(4):49-49
去上海开笔会时,顺便去看看老朋友张山,他早就退休了。见到张山时,他刚刚卖掉只住了5年的200平米的房子,于是我好奇地问,大房子不住,卖掉岂不可惜?  相似文献   

18.
德国租房记     
余平 《现代交际》2008,(11):46-46
刚来德国的时候,没有找到房子,我只好住在镇上的小旅馆里。住旅店每天的开销实在让我心疼,因此租房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朋友推荐我去找房产经纪人租房,可我不想冤枉花费两个月的房租作佣金,于是就在当地的报纸上找房源。我翻遍最近一周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一舒其琳和陈青桐分开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他们极少联系,分开就是分开了,还藕断丝连做什么。按说真应该是这个道理,可他们有藕断丝连的理由。山顶上那所房子是他们一起贷款买的,看中的是那里风景好,山上有茂密的松林,还有一些三十年代法国人留下来的老房子,和现在新开发的小区相映成趣。那时他们还在热恋,一下贷了三十万,二十年还清。舒其琳说,到那时我就四十五了,人到中年了,你还爱我吗?陈青桐说,当然,老太婆的你也许更有风情,我喜欢。一句话就说到了舒其琳的心里去。两年之后他们却分开了。搬离了那间叫做雪屋的房子,回到单位住单身宿舍…  相似文献   

20.
我跟王小波的相遇说起来非常凑巧,1984年8月29日,我离开北京去美国匹兹堡大学念书。到匹兹堡之后,第一件头痛事就是找房子。匹兹堡大学所在的小镇叫奥克兰(Oakland),奥克兰镇是个典型的大学城,学生有好几万人,租房的价位相对不低,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刚从中国内地出去的人——那个时代我们在国内住集体宿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