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管俘虏:安然案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政府监管俘虏理论”对安然案这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利益集团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俘虏”监管者,利诱或迫使监管者提供对它们有利的监管(包括监管放松)并利用这些监管谋取私利。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给监管者标榜所要保护的“公共利益”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光华-泰达-毕节:领导干部培养项目”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正式推出,这是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州省毕节地区共同推出的一项战略项目,旨在培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从他们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发现,技能培养与能力培训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作为案例式教学中的案例则不分中外都有涉猎。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吸引人类一切优秀成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事情不大,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3.
徐源 《经理人》2002,(6):64-65
案例简介小天鹅集团1997年进军空调产业,2002年初以空调制冷为主的第二产业基地——小天鹅高新技术工业园正式破土动工。工业园的第一期工程就是“小天鹅”中央空调项目。此举意味着“小天鹅”中央空调项目进入了新的阶段,但空调市场群雄并起,竞争异常激烈,业界对“小天鹅”大规模进入表示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4.
加快构建领军企业创新链是我国科技发展征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然而,目前对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模式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聚焦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路径这两个重要的情境因素,选择四家分属不同情境的中国领军企业作为案例企业,通过对案例企业在其关键产品研发中的创新链部署过程进行多案例比较分析,探究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模式及其与创新情境的匹配.研究发现,产品类型和技术创新路径对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结构与运行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在数据资料中对案例企业创新链部署过程进行扫描,分别从创新链的结构与运行视角对不同情境下领军企业创新链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提炼了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四种模式,分别是:“共生开放型”、“线性开放型”、“共生聚合型”和“线性聚合型”;并采用模式匹配技术构建了情境因素与领军企业创新链模式之间的关联.研究结论可以为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所处情境有效部署创新链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政府制定创新链相关政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9,(5):14-15
案例背景 从2006年开始,广西南宁市对招商引资模式进行创新,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大兑现”。该市成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实行“四定”,即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进度计划、定联系领导。同时开辟了“绿色通道”,简化项目报建的各类手续,并建立了大兑现工作汇报、督查考核激励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推进了该市“大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6.
“ERP企业流程重组”、“CRM顾客关系行销管理”……当一个个不同英文字母的排列和“企业信息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时,企业信息化就具有了“先天”的神秘和深奥。这些神秘的英文字母是否能使传统企业就此脱胎换骨,搭上信息化的快车?答案并不乐观。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主要企业在应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投资甚巨,但应用的成功率不超过20%,近几年的ERP系统项目实施更是鲜有成功案例。企业信息化到底应该走怎样的道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怎么搞?满心希望靠信息化增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主们,开始仔细计算信息化投入的工本,而就在此时,一股“低端切入”的企业信息化浪潮悄然而来,IT厂商们开始提供一些易用、简单、实现成本较低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郭高中 《领导文萃》2006,(7):117-121
如今,“案例教学”已成为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史美兰的口头禅。这是美国哈佛大学之行给她留下的“烙印”。她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将哈佛案例教学真正引入中国的官员培训教学系统,从体制上和内容上彻底改变中国的官员培训。在史美兰的呼吁下,国家行政学院将从今年秋季开始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大规模引进案例教学,案例库建设也已纳入学校“十一五”规划。从2002年开始,中国启动公务员海外培训计划——“中国领导人发展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合作开设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为期五年,计划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本课是“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中的一个英语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以言语交际为中心”“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达到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该目标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管理科学文摘》2010,(31):124-125
《VB程序设计》是大学公共基础课,其课程改革思路是建立阶梯递进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能力阶梯、知识阶梯、项目阶梯、任务阶梯、案例阶梯、问题阶梯的设计,同时采取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案例驱动、问题驱动等“四驱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序设计能力的阶梯递进。  相似文献   

10.
当我拿到2005年第3期《教育技术资讯》,看到《奇妙的歌手》的案例,内容是“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项目中的一堂教学研究课。案例的内容设计引起了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探索人力资源咨询项目中多元制度逻辑的矛盾及其应对机制。首先识别了人力资源咨询项目中的专业逻辑和商业逻辑及其矛盾并发现:不同的社会化会引发个体不同的身份工作,影响团队身份建构,进而影响多元逻辑矛盾的解决及其关系状态。最终归纳出多元逻辑矛盾应对的新路径:“混合-匹配”型雇佣加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社会化。研究结论拓展了制度逻辑理论在团队和个体微观层面的研究,也回应了学界对于推进制度逻辑实例化研究的呼吁。  相似文献   

12.
执行概要需要和项目建议书其他部分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对方案征集活动(RFP)的回应很直截了当,陈述企业的历史、产品和服务、实施步骤和时间表以及你所提供的支持。这里最大的绊脚石是大家都会看到的一部分:执行概要。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认为是对项目建议书进行总结,那么你需要再考虑考虑。“执行概要有点用词不当”,辛辛那提的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21):14-15
案例背景 近年来.云南省围绕“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2007年,云南省实施了以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省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为主的“法制政府”四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从“管理”到“治理”,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被赋予了不同属性的新职能。市场化属性突出的企业也是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与社区治理在融合逻辑上存在着强耦合关系,在融入实践中也不乏典型成功案例。本文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了当前企业融入社区治理的基本思路、途径及必要保障,以期激发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提升参与治理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协调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推广PPP模式是调动社会资本解决融资瓶颈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财政部首批全国推广PPP模式示范项目——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项目作为案例,清晰阐述了项目背景,重点研究了银行、政府、社会资本等重要参与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认真总结了PPP模式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能力约束缓冲的设置问题是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法的核心问题,对成功执行关键链多项目调度非常重要.本文考虑了使用“鼓资源活动之间存在间隙的特点,分析了集中设置能力约束缓冲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分散式能力约束缓冲设置法.该法阐述了能力约束缓冲在“鼓”计划中的配置位置和大小.然后通过数据实验将该法与集中式能力约束缓冲设置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集中式能力约束缓冲会产生过大或者过小的缓冲,而分散式能力约束缓冲设置法能针对不同的“鼓”计划设置合适的缓冲大小.特别当“鼓”活动间隙靠近最后一个“鼓”活动时,分散式设置法能提供更短的项目群计划完工期,同时得到与集中式设置法一样的按时完工率,以及较低的缓冲超出概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定义、表现、特点出发,陈述了两种不同的政府形态,并伴有案例分析,展示出相应的观点与论断。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各地企业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同时,一些打着合资全作旗号的“黑客”也频频“光顾”企业界,构筑着一个又一个陷井,伺机达到他们种种不可靠人的目的。 各怀鬼胎的项目骗子 项目骗子的骗术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骗取中介费为目的。如今的项目中介可以说是“满天飞”。以诈骗为目的的“项目中介”,往往通过两个途径“推销业务”:一是广泛散发“项目信息”。这类“信息”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09,(13):13-13
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丑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舞弊案例,击中了政府信用这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共物品供给项目制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富裕村庄得到更多的公共物品,贫困村庄的公共物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地方政府项目制的选择性,会产生劝退效应、需求效应、累积效应;二是乡村禀赋与能力、资源与能力分化影响着地方政府选择,进而出现“马太效应”。乡村公共物品供给项目制的“马太效应”会造成消极影响:偏离项目制设计初衷,增加实施项目村镇压力,消解贫困乡镇治理秩序,不利于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应转变传统资源配置方式、改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方式、促使地方政府树立公平理念,从而增强公共物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