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理论界仍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的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还有一种观点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释为"第一位变革的作用"首要的因素".事实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科学技术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力,即科技生产力;第二层含义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要条件,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管理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生产力的"软件"因素;是"一般生产力";管理能优化配置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生产合力;管理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生长点、突破口和关键性因素.承认管理也是生产力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又有利于我们从生产力的高度来重视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提高管理理论修养和实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提升成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层面考虑,"竞争力"的唯一含义就是生产力.决定成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是由五个要素组成的"钻石体系".提升成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能依赖"天才创意"、"聪明点子"等半神秘、半浪漫的"无法可依";而需要稳健地、有条不紊地、目的性明确、对可能获得的结果有高度可预见性的"有章可循".具体操作上就是对五个要素持续"升级"更新生产要素;满足消费需求;优化产业集群;强化政府调控;确定企业战略.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邓小平的党建理论是"三个代表"的生长点和有力指导;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思维视角启迪了"三个代表";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孕育了"三个代表";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为"三个代表"提供了理论范式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从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到"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从"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对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多维度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自然观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人们对这种自然观内容实质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往往从一个维度,而不是从多维度去理解和把握这种自然观.笔者认为,"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至少有四种含义本体论维度的"物质自然观";实践论维度的"人化自然观";历史论维度的"社会自然观";生态论维度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语文能力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说"的环节最容易被忽视,应该纠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应该抓住三个环节:第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第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第三,教会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  相似文献   

8.
隐含义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往往是在交流意义;意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表达出来,方式可以是"明说"和"暗说",这里的"暗说"指信息中的隐含义.隐含义从发出信息的行为角度可分为有意识隐含义和无意识隐含义.无意识隐含义指的是说话者本身并无意识暗说,但他表达的话语由于文化的因素表层信息附有某一深层意义.这一意义对另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听话者来说是隐性的,即他用其文化编码不能建立相同关系,不能理解甚至误解对方的真实意思.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意识隐含义是造成不理解和误会的主要因素.有时双方不一定意识到这种误会而及时加以修正,最终会影响交际、人际关系和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无论being(Sein)一词本身是不是系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系词含义是它的主要含义。最保守地说,至少它字面上就有系词含义。所以,应该将being译为"是",应该在汉译字面上体现出它的系词特征和系词含义,并且应该主要在系词的意义上理解它。谈论being的翻译,也应该考虑系词的意义,即使认为应该将being译为"存在"并为这样的观点辩护,也应该在系词的意义上谈论"存在"与being的关系,而不应该回避系词的谈论,或在系词的问题上避重就轻。Being及其相关问题,包括其系词含义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语言学和逻辑学的问题,而是哲学本身的问题,是形而上学中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员工绩效公式看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生产力理论,提出了员工绩效公式,讨论了公式中的各个因素和变量的含义,分析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管理者应该努力的方向,供经营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关于社会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发达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思想 ,赋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以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科学地揭示了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前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就必须首先准确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性与执政党的历史主动性的辩证统一 ,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的深刻本质和永葆先进性的价值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评价观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统一起来,强调文明是评价社会发展的综合尺度,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最高或根本性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补充、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三个代表”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评价观的丰富、发展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同是发展生产力,不同的阶级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历史过程,但根本的区别是发展生产力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是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其价值取向的.民主革命时期,在扫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中,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强调不能剥夺农民来积累工业化需要的资金,要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及其价值取向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样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是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及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在当代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 ,必须在理解和把握这一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解决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问题。以下几点是先进生产力历史内涵的展开环节 :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因素”;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作用不断扩大的“独立变量”;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先导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作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的整体体现。在网络经济中 ,先进生产力已经展现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可以预言 ,随着这一经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整个社会形态也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因此必须以此为基点确定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本质,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性本质,离开发展生产力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能是幻想,或导致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贫穷的社会主义。放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单纯搞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就会使人成为物的奴隶而日趋异化。只有使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本质与目的性本质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实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 ,正确对待现存的落后生产方式 ;必须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中把握先进生产力 ,跟踪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新潮流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促进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系统生产力、市场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阶段,开发绿色生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由相对落后的追赶工业化,到知识化和缘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汉中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人却始终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因为,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和目的,是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者与应用推广者,在生产资料的开发与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思想力更是创造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